中国大陆为何不产“邓丽君”(图)

作者:颜昌海 发表:2014-10-27 09: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网络图片)

在这片神奇的国土上,那个年代人人都活得很累,事事都扯上政治;而政治又变得愈来愈失去理性,直至彻底疯狂——文化大革命爆发!但在这个暴力血腥的年代,终于有一天,大陆人民与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的歌不期而遇……

当时有数以千万计的大陆人,用不同的方式,在听邓丽君的歌。尽管政治环境严酷,尽管必须偷偷摸摸,人们依然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这种现象,今古奇观!回顾那段历史,已经非常清楚,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政治运动频繁,造成生产力低下,经济一团糟;物质极度匮乏。身在大陆的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达二十年。这期间,还活活饿死了5、6千万人。

常言有道,时势造英雄。邓丽君,这个祖籍河北的汉族姑娘,便是时势造出的巾帼英雄。她的如梦如幻的歌声,适逢其会,从海外,越过政治高墙,飘进封闭已久的神州大地,迷倒了千千万万的听众。

作为过来人很难忘怀,听到邓丽君歌曲时,最初的精神上的震撼。那是一种自然的纯净的声音,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歌唱,是敞开心灵的深情诉说,也是对僵硬的生活方式的彻底颠覆。很温馨,很亲切,像邻里女孩闲话家常。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更不是强制性灌输,不显山不露水的,毛毛雨润物细无声。由于既美妙又通俗,所以人人听得懂,个个会着迷。她的歌唱对于人性的复苏和回归,其实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呼唤,也是一种另类的思想启蒙。

邓丽君短暂的一生,曾经用多种语言,演唱过约三千首歌——欢乐的,悲哀的,轻快的,缠绵的,俏皮的,庄重的……几乎穷尽了人的方方面面的情感。喜欢她的歌的,总能从中找到契合自己心情的,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邓丽君曾在日本对人说过,最能理解她的歌的,是中国大陆的人。这话一点不错。大陆中国人的确是她的知音,与她“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当然不是说大陆人更有音乐天赋,而是邓的歌里所传递的信息,正是大陆人所稀缺的。大陆人经受了太多的苦难,有太多的悲愤和忧伤,个体的生命活得太沉重;本该柔软的心田,已板结成没有绿意的荒漠。而邓的自由的歌唱,像清泉,像春风,滋润你,抚慰你,使你暂时忘记痛苦。——至少在聆听歌曲的瞬间,擦亮了听者晦暗的人生。身为大陆人,在那个悲情的年代,一旦遇到邓的歌唱,就不会想错过,也不会想放弃,而是让它留在生命里。

邓的歌先是暗暗流行,仿佛在积聚爆发的能量。播进地里的种子,终究要破土而出,邓的歌也一样。人们开始还紧闭门窗,遮遮掩掩的欣赏、交流;没多久,便敢在偏街陋巷里唱响;后来更张扬,提著录音机边走边放歌,大白天招摇过市。经过十年文革的洗礼,屁民不傻了,胆子也大了。几乎一夕之间,邓丽君的歌曲狂飙突起,传遍了内地的边边角角,风靡全大陆!

苦心经营的红色江湖,激起千层浪!用红歌构筑的音乐防线,看去固若金汤,顷刻间却土崩瓦解。那柔情似水的歌声,居然无坚不摧。官方惊恐万状,赶紧采取措施,强力阻击。高层机构认为:邓的歌是“反动的”,“色情的”;禁听禁唱,雷厉风行。可人心已今非昔比,老百姓不那么听话了,面对压力也不再害怕。经过文革的磨练,大家都学会了阳奉阴违,你说你的,我行我素。结果呢,尽管你严令取缔,不遗余力;他依旧: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说来好笑,举国体制围剿一个唱歌的女孩,双方实力悬殊,本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但由于当局违背民意,却又注定无法取胜。听众千千万万,像沙子一样多,均匀分布在大地上。法不责众。

当权者总是迷信权力无所不能,其实权力不是万能的。在全民动员的打压下,邓的歌并没有销声匿迹,只是由明入暗,从地上转入地下;传播的势头依旧,无法遏止。……

邓丽君热爱歌唱,源于热爱祖国。她说:“有时候唱着唱着,我会觉得好像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倾诉古老、庄严、而且多情的中国。”她希望,“让一千万平方公里秋海棠上的繁华,与五千年文化的晶晶宝玉,藉着歌声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她希望,“在歌声中,让我们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快乐、悲伤和光荣。”

邓丽君唱过许多岛国情歌,一点也没有岛民的狭窄心态。她胸怀大陆,关心大陆的未来。在两岸尖锐对立的年代,她以绵绵的柔情,介入冰冷的政治现实;她的歌是交流的桥梁,是沟通的润滑剂,拉近了同胞之间的心理距离。她率先推动了海峡两岸流行文化的统一。她创造了历史。

大陆是邓丽君的祖籍之地,父母之邦。她虽然在台湾出生,但一向自称河北人。她关心同胞的苦难,曾为“爱心献华东”赈灾筹款,登台献唱。她想在内地办一所学校,让穷家女孩免费就读。她想为祖国培养一批流行音乐人才。她想尽情游览华夏的壮丽河山。她想终老在有园林之美的苏州。她还想多做慈善事业……她还想……她的人生规划之中,有太多的梦想,都和大陆有关。

邓丽君在中国大陆的影响是无法比拟的,她也深爱只故土,憧憬着大陆行,但未能如愿。横死的无辜的生命,飞溅的青春的血,令她常常流泪,令她一再止步于大陆边缘,甚至连呆在香港都会午夜惊魂。这个朴实无华的奇女子,百年不遇的天生尤物,其声耳熟能详,其人缘悭一面;是同胞,又是同时代,心意相通却错身而过。我们和她一样不幸。……

邓丽君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良知,并为此作出了无法弥补的牺牲。即使在情绪最低沉的日子,那与生俱来的信念依旧坚定。她说:“我是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我流浪到哪里,在哪里生活,我都是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我十分担心。我深爱自由,我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享有自由。所以,当自由受到威胁时,我真的真的很伤心。”“终有一天会雨过天晴,我对此深信不疑。”

洗尽铅华,退隐江湖,邓丽君爱国之心依然。她不忘自己的历史责任,要把人生的重点放在:“为了中国的和平自由而努力”。爱国艺人,这是历史对邓丽君的盖棺定论,质朴而崇高。

人生有得必有失,不可能样样完美,衡量事物的成败,只能看值与不值。纵观邓丽君的人生轨迹,确有不少缺憾;诸如:年幼失学,未婚,早逝,没来过大陆。但每一个缺憾,都有非常丰盈的补偿。有人称誉邓丽君的声音,是被上帝吻过的;上帝也的确宠爱她,如果关掉一扇窗,总是又打开一扇门,让她走向锦绣前程。

年幼失学固然遗憾,但也让邓丽君多了十年的歌唱生涯;她只活到42岁,这十年对她至关重要。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按部就班,先念完书,再投身歌坛,历史的舞台瞬息万变,错过了,任你是天才也无奈。现在这样子,反而给世人树立了一个励志的榜样:邓丽君虽然学历不高,但能自强不息,奋斗成功!邓自己唯一承认的一段情,本该1982年3月完婚,佳期在即,节外生枝,她为了尊严,毅然退婚。爱的挫折,情的创伤,催生出千古绝唱《淡淡幽情》;刻骨铭心的体验,大大丰富了歌者的内涵,使她对古诗词的诠释,能探幽入微,渐臻化境。

情场失意,歌坛得意,邓丽君由此进入黄金时期。她接连举办了——

香港新伊馆个人演唱会,
美国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个人演唱会,
香港红勘体育馆个人演唱会,
东南亚巡回演唱会,
台北中华体育馆演唱会,
东京NHK演唱会。

她在日本歌坛取得三连冠。她还三次入选日本的顶级盛会:红白歌唱大赛。她在全球收获了数十亿个掌声。风风火火,灿烂辉煌,攀上了事业的巅峰!

一朵人类的奇葩,偶然的,开在中华民族的园地里。她的清雅迷人的芬芳,曾经给亿万同胞带来慰藉和温暖。邓丽君与时代擦出了耀眼的火花,不仅照亮了套在僵硬模式里的大陆河山,也照亮了那一时段中国历史的天空。

大陆人喜欢邓丽君,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理由——有的喜欢她的歌唱,有的喜欢她的人格,有的喜欢她的形象……但都已超越了意识形态对立的泥沼,超越了现实中政治歧见的篱墙,更超越了族群、性别和年龄,而进入真善美的价值共同体。

邓丽君是歌唱家,但她垂范后世的,除了歌唱得好,还有泪流得多。——她的泪使她超凡入圣,大放异彩。因为,那曾经频频奔涌而出的是天使之泪;泪水里,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崇高的悲悯精神!她的眼泪,已经让活在当代的中国人,感怀至深;她的眼泪,还将让遥远未来的中国人,肃然起敬。

历史的场景不可复制,邓丽君现象注定是空前绝后的。这样的文化人物,其故居值得保存,按理应无疑义;怎奈拥有者不懂得珍惜,才短短几年,竟卖光她生前的住宅。闻者都摇头叹息。尤其位于香港的别墅,如今已夷为平地,更是铸成千古大错。

邓丽君是中华民族的永远的骄傲。台湾的词坛泰斗庄奴说:邓丽君之前,没有邓丽君;邓丽君之后,也不会再有邓丽君。香港的词坛怪杰黄沾说:邓丽君的声音,一百年都不会出一个,难怪内地人那么喜欢她。

两位词人悲观的结论,好像需要验证似的——2010年1月,内地有民间机构开展了一场大型活动,寻找邓丽君的传人。这项活动面向全球,希望能找到在声音和扮相举止上,像邓丽君的人。历时数月,参赛选手据说有二十万之多。赛前有专家颇为乐观,相信在十几亿华人里,能找到邓丽君第二。结果大跌眼镜。夺得前三名的,竟没有一个是符合预期的。声线接近的,舞台形象落差大;扮相举止接近的,嗓音又不像。令你不能不感叹:邓丽君确是独一无二的绝代才人。

华人的主体在大陆,大陆有这么多的人口,为什么就找不到类似的人才呢?众所周知,人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才的养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需要天赋的条件,和自然环境也有关,但最关键的还是人文环境:必须有自由。

自由是造就一流人才的前提,成功的秘诀就在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说到底,就是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自由是一切创新型思考和实践的原动力。而我们缺的正是自由。

人才是自由的花朵,自由度愈高愈容易开放。以邓丽君为例,假如她生活在大陆,能成为超级巨星吗?答案不言而喻。首先,她的家庭出身已让她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再以她的年龄推算,进小学时恰逢饥饿的岁月;即便侥幸不饿死,熬到小学毕业,文革又来了。虚度过十年,还能成什么才?就算让她唱歌,唱的也是鼓吹阶级斗争的红歌。以她那种甜柔温软的声线,能让她上台表演吗?更别说放她出国自由发展了。在窒息人的僵硬的框子里,任何潜在的天才都会被湮灭。

现在人总喜欢拿“爱国”做题目,说事;“爱国”,在今天不但是一种政治工具,也是一块遮羞布,当然,还是时髦的玩偶。上面喜欢用“爱国”来忽悠下面,下面也喜欢用“爱国”去忽悠上面。记得若干年前,北大有位女生,面斥来访的美国总统,她否定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立马被捧为爱国楷模,出尽风头。可没过多久,她不但跑美国去,还嫁给美国的白人,还生个美国的混血儿。

问题的可怕还在于,这类嘴上说爱国,心里并不爱的例子,可以举出一大堆。表面上看,是他们个人的品质问题。但如果往深处想,社会应负主要的责任。很显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他们的眼里——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家乡。因为有自由的地方才有公平正义,有公平正义才有尊严和幸福。

价值认同影响了他们对家国的认同。由此可见,自由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不是靠人身限制、思想监控和言论审查所能得到的。我们应不应该想一想,问一问——为什么,号称盛世的中国,留不住自己的儿女?为什么,会使人丧失信心,弃她而去?身为炎黄子孙,祖先之国,谁人不爱?!无论还得经过多少艰难曲折,还得付出多少血泪牺牲,大陆地区终究要与时俱进,拥抱普世文明。为了让这一天早点到来,中华儿女应该高举起自由的火把,照亮祖国的前程。

(本文有删改)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