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治经济制度限制中国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图)

发表:2015-08-30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经济放缓。(网络资料图片)

【看中国2015年08月30日讯】花旗银行宏观经济学家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布依特尔星期四表示,除非中国推出大型消费驱动的财政刺激计划,中国经济进入衰退将不可避免。

他表示,中国正滑入经济衰退,而中国领导人不会对此作出快速反应,导致衰退将不可避免,“他们现在并没有做好准备,尽管经济有这种急迫需求,中国领导人还未准备好。”

大型消费导向刺激计划可避免衰退

布依特尔也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兼职高级研究员。他认为,“唯一有可能防止中国进入衰退的,是通过中央政府资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化(monetized)的大型消费导向财政刺激计划。但是,他们反应会太迟,以至于衰退不可避免。”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也间接呼应了布依特尔“中国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的观点。他认为,中国除非从本质上改变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否则将无法实现向着消费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

“中国的发展模式之所以是投资驱动的,根本上是由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在这种体制里国家拥有的资产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当资产和企业主要由政府拥有时,大部分收入都由政府获得,而不是中国的家庭,从而使得私人消费的增长非常困难。除非国有资产和企业真正开始私有化,否则私人消费非常非常难以在中国经济中扮演重大角色。”

体制不变发展模式难以转变

陈志武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提出由投资驱动发展模式转变成消费驱动已经有20多年而至今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鉴于他们的政治基础,鉴于实际上中国的改革者和政策制定者无法改变政治经济体制的本质,他们能做的也就是这些。”

布依特尔认为,中国经济衰退将会拖累世界经济增长低于2%。但是他认为“并非每个国家都会进入衰退,美国就可能避免。但每个国家都将受到负面影响。”

中国总理李克强一直表示,中国有能力和信心今年实现GDP增长7%。但布依特尔说,中国实际上的增长率“可能接近4.5或者还不到。”中国经济的真实增长率一直是个谜。2007年,李克强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时候曾表示,中国的GDP增长数据是“人造的不可信”。

政府处理宏观经济能力被质疑

布依特尔说,“中国经济的问题是企业使用金融杠杆过度,不仅国有企业,包括地方政府,以及非常脆弱的银行系统,虽然由政府支持,有强大能力,但资本支出回报率极低,投资为GDP的50%,但即便是官方数字增长率也只有7%。”

六月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两次暴跌,彭博新闻说,两个月内相当于5万亿美元的市值蒸发了。

布依特尔说,中国政府应对股市巨幅震荡的顺序,先是像啦啦队一样推高股市,在一年时间里让股市市值增加一倍以上,试图让企业无痛摆脱债务。但暴跌之后又乱用货币政策,以政策指导银行处理财政事务,从而“出现了对政府救市能力的质疑。重要的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能力确实成了问题。”

中国股灾只是小事件

他认为,中国股市危机只是个小事件,“消费会受影响,财富会受影响,在中国几乎没有资本支出是通过发行股票(share issuance)获得的,因此,这是政策失败,并没有经济上的重大意义。”

陈志武也认为,中国股市危机并不构成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中国的股市不仅对中国经济而且对中国的金融系统都不过是小问题,因为中国超过80%的金融资源在中国的银行里面,只要中国的银行系统是稳定的,股市对经济的影响不会很大。”

陈志武认为,中国股市的震荡反映的是中国经济体制的问题。他预计,“在更具挑战的经济危机确实出现之前,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两年里还会继续挣扎。”

两位专家是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星期四为中国股市和经济前景对世界的影响的电话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

责任编辑:唐风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