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为什么要建土楼?(组图)

发表:2015-10-09 12: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振成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图片:维基百科)

这要从客家人的历史说起。

一般所指的客家民系,起源于秦朝到宋朝这段时间里,由于战乱灾荒政权交替等多种原因不断从中原迁徙到闽粤赣交界地带的特殊族群。他们既继承了传统的汉族文化,又融合了畲,南越,闽越等百越诸族文化。因为是外来居民,在当地立足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另外客家民众除了要与当地人融合交流摩擦之外,还常常受到陌生环境里的猛兽山贼以及沿海而来的倭寇海盗等的不断骚扰。迫于无奈,客家人便建造起这种采用防御性工事做法的土楼,使用防火防水性夯土材料,设计小而高的窗,墙上预留出枪箭孔等等。

最早的圆形土楼,可以追溯到唐朝陈元光戍兵漳州,五十八姓落户闽南。由于闽南多丘陵,圆形的山头不宜筑方形山寨,因此山寨也多呈圆形。今天闽南的许多圆形山头上还留存有古代兵寨的遗迹。这些圆形山寨便是圆形土楼的原型。最初山寨只有一层,后来被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广泛采用,逐渐演变成多层民居。需要一提的是,土楼并非只有客家人会建造,福建沿海的漳州泉州等地的闽南族系也有建造类似的土楼。

文献中土楼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其中《重修虔台志》记载着闽西土匪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永安与连城的交接处建立了两座土楼。1573年的《漳州府志兵防志》则记载漳州地区居民开始建筑土楼以抵御海寇。


福建土楼 。(网络图片)

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形式,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防御的要求,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责任编辑:修琪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