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翠:不可複製的藍色傳奇(組圖)

發表:2013-05-29 15: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點翠作品絕代風華
世間唯有一種珠寶由生命與華貴共同拼貼而成,它屬於中國,被珍藏在故宮的珍寶館中,它是全世界珠寶史上永遠不可複製的藍色傳奇,它的名字叫做「點翠」。下面帶你重新泅渡歷史的長河,走進北京故宮博物院並尋珠寶設計大師,在已經遠去的光陰之中,懷著為之感動的心情,共同探尋這種自戰國時期開始,便已經成為皇室掌上明珠的天工奇巧。

皇家榮耀的寶藍翠羽

《紅樓夢》中曾有這樣一個橋段,某日賈母看見一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把玩開來,笑說,「這件東西好像是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戴著一個的。」遙想日光之下,那些光澤鮮亮的翠羽,配上金光閃閃的底托、凸邊和鏤刻花紋,該是如何的靈動華貴,難怪賈寶玉一見之下,便愛不釋手地收藏起來,準備贈給表妹湘雲。

而事實上,「滿頭珠翠、遍體綾羅」,這是中國古代詩歌之中對於美人的必然讚頌。那些真正閃耀在絕代佳人們發間鬢側,流麗奪目的珠「翠」,其實是特指點翠,一種在金銀的托底上精心粘貼隨形修剪的翠鳥羽毛的珠寶工藝。數千年以來,它一直是貴族女子們裝點儀容時最重要的華貴頭面,因為,它是那樣的稀少,那樣的脆弱,又是那樣的華貴難言。

晉代學者張華在《禽經注》上提到點翠時特意說「婦人首飾,其羽值千金。」也許,現代的人很難理解,這種由翠鳥羽毛製成的珠寶,為什麼能輕易與寶光流轉的明珠齊名,但若是你到訪過北京故宮博物院,在見到那些繁複華貴的明清皇室后冠的瞬間,那一汪汪既明麗又深沉的寶藍,就一定會瞬間奪去你的呼吸。

在古代,珠寶大多由金銀珠寶製成,雖然光華奪目,但顏色失卻單調。於是,鮮艷奪目的翠鳥羽毛,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上古時期的皇后公主們,僅是簡單地將它插在髮髻之上。但自戰國起,能工巧匠們便開始將上好翠鳥的羽毛沿著紋理,細細地貼在金銀首飾上,最後再鑲嵌上各色珍稀的珠玉寶石,如此一來,平凡珠寶的華貴富麗與翠羽的明藍流麗完美地結合起來,其亮採華麗,難以形容,無怪乎自唐時起,皇室衣冠儀制裡,便將點翠視為帝、后冠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可複製的艷美傳說

點翠之貴,除了在於托底珠寶的珍貴,更在於翠羽之難得,翠鳥身軀嬌小,僅有麻雀大小,而那些柔細而鮮艷的寶藍色羽毛,也僅長在翅尖與鳥尾。在製作點翠之時,每隻翠鳥身上一般只採用大約二十八根羽毛,還必須「活取」,因為翠鳥一旦生病或死亡,其羽毛便會喪失那層魅影般的光澤。如此一來,一支小小的點翠金簪,或許就要用上數隻乃至數十隻翠鳥的羽毛;那些繁複的首飾與擺件,用量更是難以計數。

而皇家所用的點翠,更是只用翠鳥頭部數根最閃亮的羽毛,因此,點翠或許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將生物之靈與器物之美結合起來的寶物,其價值之昂貴,難以用平常的金銀來衡量。

最好的點翠珠寶分「寶藍」和「翠藍」兩種基本色澤,其中尤以寶藍為佳。其色彩差異,主要與所用翠羽的品種以及不同部位的羽毛有關,其中以寶藍色為上品,而根據工藝的不同,點翠還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若使用了其他色澤的翠鳥羽或者相近的孔雀鳥羽,製成的點翠則稱「花翠」,相對價值較低。

點翠原理說來簡單,但現世卻很難見其芳蹤。因為早在明清時期,上佳的翠羽就極為難得,即便是雲南都督獻給皇室的貢物,也不過每年數百對而已。而時至1933年,中國最後一間點翠坊便也已經關門謝客,因為自那時起,點翠翠羽鳥毛就已經絕市,縱是千金亦難得一尾。如今,翠鳥更是高居國家保護動物之列。想要活取其羽毛製成點翠,更是絕無可能。

續接點滴的當代傳承

如今流傳下來品相完整的點翠成品,不過數千件。因為翠羽必須加以極為細心的保存,稍有疏忽刮蹭,便會殘缺破損。數千年彈指而過,如今市面上可以見到的點翠,大多數都是清代中晚期之作,而那些曾經讓人驚艷的唐代翠鈿,卻只能消散在白駒過隙的時光之中,成為僅供追憶的傳說。

而當今,我們除了能在博物館中感嘆點翠的傳奇之外,仍有一種方式,可以續接點翠的絕代芳華。正如我們尋訪臺灣發現「明與愚」創意珠寶將明清時留傳下來的古董點翠,與其他飾物設計製作而成創意珠寶,讓漸漸沉寂的點翠古董,轉換為兼具現代美感與古舊歷史印記的完美搭配。

因此,也請牢記,那些閃耀在戲台上的后妃公主發間靈動浮光的翠藍異色,並不只是簡單的釵環步搖,它們都是在追憶一種叫做翠鳥的珍稀小鳥,它的翎間長羽,曾是中國甚至這世間最為華貴神秘的珍寶之一。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