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金「虧空」將超過3,000億人民幣(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目前,中國養老金出現赤字,驚動大陸工薪階層,民眾都在探究為何自己辛辛苦苦積存的養老金成了一筆「糊塗賬」?據2015年中國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剔除財政補貼後,2015年養老保險「虧空」將超過3,000億人民幣。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顯示,中國32個統計單位數據中,黑龍江去年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透支105億元,數額居32個統計單位之首。
據報,中國作為一個急劇快速老齡化國家,撫養比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逆轉。中國目前3.04:1的職工養老保險撫養比,到2020年就要下降到2.94:1,2050年將下降到1.3:1。也就是說,30多年後基本就是用1個在職員工繳費供養1個退休人員。這對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支撐能力構成極大風險。如果繼續執行現有養老保險體系,到2029年,累計結余將消耗殆盡。
為什麼你的養老金成了一筆「糊塗賬」?
據大陸第一財經11月19日發表郭晉暉的文章認為:當前養老保險基金最受詬病之處是在執行中把「統賬結合」變為了「統賬混合」,與制度初衷相背離,財務上變成了一本「糊塗賬」:參保人不知道個人賬戶與養老金水平有什麼關聯,政府也不清楚十多年來數萬億的財政補助在多大程度上彌補了轉製成本。
「混賬」是大陸業內人士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財務運行模式通行的名稱。「混賬」是指本應該各自獨立的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卻在混合運行。
中國1997年正式確立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統賬結合」(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模式,它把社會保險基金運行的「現收現付制」與「基金積累制」結合起來,是一種「部分積累制」的基金模式。「統賬結合」把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這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時,兩者之間卻並沒有設立「防火牆」,基金完全是混合管理的。
郭晉暉的文章認為:從現收現付轉向部分積累制必然會產生轉製成本,國有企業退休老人沒有任何繳費就進了制度,本來由國有企業承擔的養老金轉由養老保險基金負擔,政府理應對基金進行補償。但是,政府並沒有這麼做。當年養老保險改革本來就是作為國企配套改革措施推出的,國企困難財政沒錢,於是,政府採取了提高養老保險費率的辦法,讓全體參保人來分擔轉製成本。
由於基金在創立之初就缺了一大塊,即使企業以高達20%的費率繳費,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收入仍然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支出,在「混賬」管理之下,地方很自然就想到拿個人賬戶的錢去彌補社會統籌的缺口。
人社部:養老金入市2016年啟動 規模或超2萬億
中共人社部發言人李忠2015年10月27日透露,2016年啟動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工作。人社部副部長此前介紹,據大致測算能夠用於投資的資金量2萬億左右。按入股市上限比例30%測算,屆時將有最多6000億養老金可進入股市。
鄰國日本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在股票市場的投資達21%(其中11%為國內股票,10%為海外股票)。
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造成海外各養老金基金嚴重縮水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們在股市上的損失。美國最大的加州公共職員退休系統基金(CalPERs),在後來破產的安然能源公司的一家股票投資就高達4千萬美元。
中國養老金投資A股,成為當下的一個焦點話題。分析認為,首先,養老金即便入市,也並不意味著就能促進其保值增值。相對於債市而言,股市無疑是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特別是基於中國股市財富回報收益長期為負、財富分配型而非財富分享型的特徵,讓面臨突出支出性貧困的地方養老金入市,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將是沒有贏家的遊戲。
此外,相對於歐美國家,中國股市尚未成熟,亂象叢生,股市和經濟狀況脫節、上市公司只「圈錢」不分紅、投機炒作盛行、老鼠倉內幕交易屢禁不絕,中國的股市猶如一個「賭場」。分析認為,養老金投資股市當然可以,但必須是在一個相對規範的市場裡,而不是淪為中國股市裡的一個「賭徒」。
在網際網路上,很多網民也擔心入市養老金會成為「既得利益群體」的「口中之食」。「養老金入市,必遭巨量大小非大小限的圍獵,難以全身而退,希望有關部門正確評估風險。」一位網友諫言。
有評論認為,養老金是百姓的安身立命錢,當我們漸漸老去,再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的時候,就要依靠這筆錢維持生活。養老金躺在銀行裡貶值固然可怕,但更可怕是被帶到中國股市裡「豪賭」幾把,百姓的救命錢容不得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