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講堂】老祖宗的智慧:上工治未病(圖)

作者:鄧正梁 發表:2018-10-31 07: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現代人所說的亞健康狀態,全身檢驗指標都正常,但是一種介於未病與已病之間的狀態。
現代人所說的亞健康狀態,全身檢驗指標都正常,但是一種介於未病與已病之間的狀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黃帝內經》與中醫老祖宗智慧超越了時空,不但讓現代人驚歎,也讓千百年後的子子孫孫驚歎,只要遵照中醫的智慧,未病先防,就能無病一身輕。

唐代大醫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論診候第四》中提到:「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難以救矣。」即將人的狀況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未病就是陰陽平和,身體健康,沒有疾病;欲病就是已有小恙,但可能釀成大疾。孫思邈提到:「凡人有不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須早道,若隱忍不治,希望自差,須臾之間,以成痼疾。」意思就是有病要早治,若不治,變成痼疾就難治了,外表看來僅僅是「苦似不如平常」,難以診斷成某一疾病,就是現代人所說的亞健康狀態,全身檢驗指標都正常,但是一種介於未病與已病之間的狀態。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五臟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活」,孫思邈再度告誡,在臟腑未衰敗,氣血運行尚未紊亂,病勢在輕淺的階段,及時服藥調理,常常能夠痊癒,這就是欲病先防的觀念。

《黃帝內經》中也提到:「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再次闡述治未病的重要性。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闡述了疾病先防的觀念:「與其救治於有病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如是,則思患而損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最好的醫學就是不讓人生病的醫學,最好的醫生也就是不讓人生病的醫生。如現代人罹患癌症的很多,治療癌症不外乎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與標靶治療,罹患癌症的人大部分都死了,有些人抗癌成功活了過來,但身體已大不如前。有的手術割掉了身體器官,有的化療把自己的氣血弄得很糟,有的放療搞得全身都在發炎,即是罹癌五年後仍然存活,但也是活得提心吊膽,不知甚麼時候癌症復發。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抗癌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預防癌症才是真正的智慧,遠離致癌物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若天天工作壓力很大,心情不好與人矛盾,工作超時免疫下降,亂吃東西滿足口慾,要談預防癌症,都還不到時候。

《黃帝內經》中關於人體的諸多論述,準確而有效,即使現代醫學無法解釋,許多人感到神秘與不解,臟象經絡,還有許多人存在好奇疑問,這神奇是神傳醫學,老祖宗的智慧是上天賦予的,也不是空穴來風的,各位可細心體會。

来源:看中國週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