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工作 心靈要能越挫越勇(組圖)

作者:林萃芬 發表:2019-04-21 08: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職場工作,心靈要能越挫越勇。
在職場工作,心靈要能越挫越勇。

每個人的人格特質各不相同,而當我們依照自己的獨特性、天賦興趣來發展時,最有可能成功,因為「內在的動力」比「外在的推力」更能引發人們深層的動機。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不凡的成就常常來自「勇於克服阻礙」,而非天生的才能。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時,努力充實自己、鍛鍊能力,更可能造就不凡的成就。勇氣有助於我們鍛鍊撐過險境的心理肌力,同時謹慎評估環境風險,而非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

是增加勇氣?還是增加恐懼?

無論在台灣或大陸,都可以看到很多「開發潛能」的課程,特別是針對兒童,更是有各式各樣的潛能開發課程。從心理專業的角度來看這些課程,有些真的會讓人感到憂心。像之前在台灣有讓兒童練習吞火的課程,強調可以鍛鍊孩子的勇氣。當孩子通過活動,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勇敢的樣子,但事實上,孩子的內心可能累積大量的恐懼,甚至有些孩子因此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另外,還有些「開發潛能」的課程不斷灌輸「我一定要成功」的信念,短時間內似乎很有激勵效果,但時間一拉長,「一定要」的信念反而會降低我們的「挫折容忍力」,讓我們無法接受事情跟自己預期的不同,引發各種身心症狀。這些課程帶來的心理影響,往往不會在當下立即顯現,而會在長大成人之後逐漸發酵,無聲無息地影響我們的心理強度。

我發現有些害怕犯錯的人,肇因於小時候學鋼琴的痛苦經驗,一彈錯就會被老師打手指,經年累月下來,對於犯錯總是提心吊膽,潛意識避免讓自己去做任何可能會被處罰的事情。很多人認為,體罰可以規範行為、激勵學習,但從心理健康的觀點來看,體罰只會增加內心的恐懼感、打擊我們的自信心、降低我們的自尊心。所以,無論處罰或恐懼,都無法讓我們產生智慧,積極與人合作,做出適當的抉擇。

如何評估自己的「內在勇氣」?

進行「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工作時面臨突發狀況,已經不是偶發狀況,而是常態情形。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最重要的是能夠自我激勵,以及引發內在的動機,才能在彈性生涯時代把握機會,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要檢測自己是不是心理健康,擁有足夠的「工作勇氣」?可以透過下面這些問句,了解自己的內在勇氣。

「是」越多,就代表你越具有充沛的「內在勇氣」,生存、適應的能力越強。事實上,工作不只是賺取薪水這麼單純,工作的過程中,你常會跟「內在的自我」對話;如果你常常感嘆自己為五斗米折腰,就代表你沒有找到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才會產生空虛感,老是有莫名的憂鬱感。

《評估你的內在勇氣》

● 當工作或生活遭遇挫折時,能夠產生內在力量,負起自我責任。

是□   否□

● 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以及進步的地方。

是□   否□

● 充分了解自己的專業能力,也能掌握自己的生涯優勢。

是□   否□

● 樂於接受工作挑戰,同時也能夠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

是□   否□

● 重視自己對公司、團隊、周遭的人的貢獻度。

是□   否□

● 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自我激勵。

是□   否□

● 遇到工作瓶頸時,會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

是□   否□

● 對未來充滿好奇心,會想探索自己的潛能。

是□   否□

職場講究「合作度」與「貢獻度」。
職場講究「合作度」與「貢獻度」。(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評估勇氣的指標

從我們對「自己跟別人的信任程度」,以及「社會興趣」的多寡,也可以評估我們的勇氣強度,以及心理健康的狀況。「社會興趣」是一種跟別人連結的感受與能力,擁有社會興趣的人,才能有利己與利人的行為。

事實上,我們所有的行為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歸屬感,並且感覺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具有社會興趣的人,在人生的三大任務:工作、友誼及親密關係中都會做出有利社會(social usefulness)的行為,必然擁有健康的身心。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探索社會興趣,一個是合作度(cooperation),一個是貢獻度(contribution)。工作是展現自我的舞台,不但可以達到生活目標,更能獲得歸屬感、優越感。勇氣幫助我們以「合作接納」、「參與貢獻」的方式來克服困難。也因此,擁有社會情懷的人比較容易提升生涯滿意度。面對突發事件時,不妨引導自己,看清事實是什麼,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自然能把「變動」轉化為「機會」。

在我認識的人中,擁有最強韌的心理肌力(psychological muscle),莫過於冰冰姐(白冰冰),她經歷人世間最殘暴的創傷事件,光是要回歸生活正軌,就非常艱難了,而她卻能夠同理關懷犯罪被害人,持續關心打擊犯罪的警方需求,寫出《可以哭,別認輸:白冰冰逆流而上的頑張哲學》一書,以實際行動推廣生命教育。

我和冰冰姐有一個共同的朋友群組,每當她看到社會上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就會立即化為具體行動,看看有什麼可以做的,邀請大家一起行動。但同時,她也會分享生氣、難過的情緒,讓大家知道她的狀態。冰冰姐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對生命的熱忱,真實呈現自己的感受、想法,即使經歷創傷苦痛,依然能夠關懷社會,並且自我實現。

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失敗時肯定自己的努力

心理諮商的歷程,就是引導當事人找到阻礙勇氣的根源,然後搬開這些阻礙,讓當事人自己克服困難。要增強克服困難的能力,重要的是,在失敗時能夠肯定自己的努力,而不單是在成功時讚美傑出的表現。

做諮商最大的收穫是,看見當事人面對生命的難關,經歷挫折、失落、生病等痛苦時刻,心中有改變的勇氣,內在產生源源不絕的能量,進而安頓自己的身心。諮商心理師就是陪伴當事人理出頭緒,覺察自我心理成長歷程,走一趟豐富感動的心靈旅程。

培養「改變的勇氣」的具體5步驟

在陪伴當事人改變的過程中,我整理出培養「改變的勇氣」的具體步驟:

1、接納「現在的自己」。

很多人習慣「小看自己」,常常會打擊自己:「我大概做不到」、「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我不適合做這個」。當這些打擊自己的聲音出現時,試著用溫暖、同理的態度對待自己,不苛責、不批判自己。「不批判」是以「不傷害」為原則,當自己或別人沒有達到設定的目標時,先不批判,因為無論是苛責自己或別人,都違反了「不傷害」原則。

2、增加改變的勇氣。

做生涯諮商的時候,常常會碰到「害怕捨棄現有的生活方式」的人,習慣用發脾氣、責罵下屬來達到目標的主管,彷彿如果不罵人就不會帶人了。所以,學習用不同的方式,應對現在的情境,而且得到更好的效果,這就是「改變」。勇於「捨棄現有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改變」。在面對相似的情境時,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處理,看看會產生什麼變化,自然就會增加改變的勇氣。

3、調整主觀的解讀。

給予過去所發生的事件「新的意義」,會發現情緒馬上轉換,世界立刻不同。如果覺察自己有很多能量都耗在情緒上,譬如說,情緒不好就無法專心工作,情緒不好就失去學習動力,情緒不好便動彈不得,就需要重新調整主觀的解讀。心理諮商的工作,常常是帶領當事人「換一副看世界的眼鏡」,不同的鏡片會帶來不同的感受與風景。

4、區分這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課題。

區分這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課題,然後,把「自己的」跟「別人的」課題切割開來,不過度涉入別人的課題。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把能量用於「利他」,而不是用於「控制」。事實上,「熱心幫助別人」跟「切割別人的課題」是可以同時並存的,關鍵在於「尊重別人的選擇」。很多時候,我們一旦投入時間與情感,就會希望對方接受自己的建議,要是對方有不同的選擇,即會覺得很受傷:「我是為你好,為什麼不聽呢?」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卻忽略我們已經把「需要被肯定的心理課題」,強加在別人身上。看清自己的議題,才能找到適合的改變方向,是很重要的。

5、感受自己的價值感。

什麼能讓你覺得更安全或更有價值感?很多人都覺得是「外在環境」讓我們缺乏「安全感」跟「價值感」。事實上,「安全感」跟「價值感」是沒有辦法從別人身上得到的,解答在自己身上。當我們「相信自己」時,自然會有「價值感」,當我們「質疑自己」時,就會沒有「安全感」。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害怕改變,就是因為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如果相信自己可以達成任務,便能充滿勇氣去面對一切改變。

本文整理、節錄自林萃芬《鍛鍊心理肌力》一書。由時報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皇輔 来源:時報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