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登門檻效應」 別被牽著鼻子走(組圖)

作者:慕顏歌 發表:2019-09-22 11: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總是一味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利益受損的永遠是自己。
總是一味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利益受損的永遠是自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文/慕顏歌

做事一定要有底線,超出底線要堅決地說「不」,不可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能總是一味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否則,利益受損的永遠是自己。

人是有力量控制自己的,一個人得到了來自他人的善意,那麼他就應該控制自己的惡欲,不去糟蹋別人的善良。如果一個人的某些要求已經被滿足,他就不應該繼續製造更多無理的要求來為難對方。

我們從小接受教育就被要求要有良知,要遠離沒有良心的人。可事實是,人無完人,我們依然有不完美的地方,情緒來了還是逃不掉。我們必須承認,在發生意外時會緊張,在遇到不公平的事時會憤怒,失去所愛時會難過,被欺負時會有怨氣。因為這是人類的本性,我們很難改變。

情緒、想法都不好控制,就更不用說自己的良心和善意了。所以,那些享受了我們善意對待的人,有時候並不會意識到我們的善意,更不用說自覺對我們報以同樣的善了。

大多數人的性情在平時都是比較平和的,表現出來的也都是其柔軟的一面,這就使得很多人容易利用人的內心柔軟做壞事,比如進行情緒勒索,或者直接占人家的便宜。很多人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就會在別人的情緒勒索下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女生們逛商場時,經常會被人拉住:

「小姐,你皮膚有點兒幹呀!我們給你做個免費的補水面膜,耽誤不了你幾分鐘的。」

「小姐,您想體驗免費的形象設計嗎?」

「小姐,我們這裡最近做活動……」

女生們往往缺乏意志力拒絕這類「要求」,於是就答應了。她們在享受面部按摩的同時,還要經受住「促銷員在指出皮膚瑕疵後向她們推薦上好的美容方法和美容產品」的誘惑。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她們似乎被洗腦了,「不好意思」拒絕眼前所有的一切。走出商場時,她們往往拎著滿滿一袋子根本不需要的護膚品,甚至還辦了一張上千元的美容卡。

當他們累了,找餐廳吃飯時,心想終於可以避免「被宰」了,沒想到,點完菜後,店裡的服務員們仍不厭其煩地向她們推銷本店的特色菜。本來菜已上夠,但服務員的熱情又讓她們沒了主意,覺得「不好意思」拒絕,最後只好同意加一個菜嘗嘗。

最後,摸摸吃撐的肚皮,瞅瞅餐桌上的剩菜,拎起沉重的塑膠袋,她們心裡似乎很不是滋味兒,怎麼也樂不起來,反而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回到家後,就是想不通:「怎麼可能?我怎麼會這麼傻呀!」沒錯,如果直接讓她們買,她們肯定不會那麼傻。可是,即使再聰明的人,也經不住精明的服務員這一步一步的軟磨硬泡呀。最後,她們只能掉入他們早已設好的陷阱裡。

人是有力量控制自己的,一個人得到了來自他人的善意,那麼他就應該控制自己的惡欲,不去糟蹋別人的善良。
人是有力量控制自己的,一個人得到了來自他人的善意,那麼他就應該控制自己的惡欲,不去糟蹋別人的善良。(看中國/陳燕 攝影)

當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在給我們慢慢地「洗腦」時,我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消費心理。雖然這種「因被忽悠而花了不少錢」的傷害並不嚴重,但仍然會讓我們在事後感到無奈。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效應叫「登門檻效應」。二十世紀60年代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帕羅阿爾托市,一個年輕人一大早就來到居民區,挨家挨戶地按門鈴,自我介紹是「社區安全駕駛公民活動」的代表。他既不推銷商品,也不做其他宣傳,而是要求大家允許他在前院的草坪裡放置一塊牌子,上面寫上「小心駕駛」的字樣。

綠茵茵的草坪被一塊巨大的標誌牌遮擋了一半,在100戶居民中,大約有65%左右的居民表示不同意,而另外的35%左右的居民卻表示同意。明知道在草坪上豎這麼一塊大牌子會破壞庭院的環境,為什麼還有35%的居民表示同意呢?

原來一個月前,另一個自稱是「交通安全居委會」的志願者也敲開了這一百戶居民的門,請求在他們院中豎立一塊標誌牌。這個標誌牌只有八平方釐米大小,上面「安全駕駛」幾個字字體工整、色彩柔和。結果,當時差不多有一半的居民表示同意,另一半的居民不同意。

經過資料分析,研究者發現,在上一次同意豎立小標誌牌的居民中,這次有五五%表示贊同。而在上次不同意豎立標誌牌的居民中,這次只有一七%的居民表示贊同。

認同較小請求的人往往將自己看作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或樂善好施者,而這種自我感覺使其在下一次被要求更多的情況下仍願意提供説明。而這一招也是商家促銷的老辦法了,他們總是在第一次找上我們時求取一點點,隨後再來求取更大的份額,結果屢試不爽。

先用一些小恩小惠將你引誘過來,然後再將你徹底套牢。一個人如果接受了別人的一個小要求,那麼別人在此基礎上再提一個更高點兒的要求,這個人也會傾向於接受。我們把這叫作「登門檻效應」,也叫「得寸進尺效應」。其實生活當中,我們很容易被「得寸進尺」,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的「不好意思」拒絕,從而導致自己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一個判斷,然後就會做這種人應該做的事。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一個判斷,然後就會做這種人應該做的事。(看中國/陳燕 攝影)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都有一定的連續性,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一個判斷,然後就會做這種人應該做的事。大多數人都是樂於助人的。別人有求於你,就利用了你「樂於助人」的潛意識,向你提出一個小要求,而你也會因為這是個小要求,自己「不好意思」拒絕,便接受了。而在你接受之後,就產生自己很樂於助人的「幻覺」,當別人提出稍大一點的要求時,你往往不願意讓這種樂於助人的「幻覺」破滅,也就「不好意思」再拒絕了。這點在心理學上叫作「認知不協調」。

如何做到不被「得寸進尺」,其實並不難,可以嘗試以下策略:

1、保持清醒的頭腦。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該拒之門外就要果斷地拒之門外。在心理學上,「不好意思」是一種無法確定的情緒,這個情緒會被別人操縱,最終使你做出被動的選擇,從而導致你的利益受損。

2、避免愚昧的一致性。「承諾一致性原理」就是一旦我們做出了一個決定,或選擇了一個立場,就會有發自內心以及來自外部的壓力來迫使我們與此保持一致。這種「保持一致」一般都是最具適應性、最受尊重的行為,「前後不一」通常會被認為品行不良、反復無常、言而無信。一旦發現自己的利益將會受損時,就不能再堅持這一原則,否則就是愚蠢。

3、給自己定一個底線。「底線」即最低的條件或限度。做事一定要有底線,超出底線要堅決地說「不」,不可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能總是一味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否則,利益受損的永遠是自己。

4、不輕易承諾,三思而後行。在我們開口說話之前一定要慎重思考,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輕易做出承諾。對於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做,不打算做或不應該做的事情,絕不能去承諾。
 

本文整理、節錄自慕顏歌《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如何聰明善良,才能讓你做個內心柔軟,但有骨氣的好人?》一書。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聆風 来源:采實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