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師對孩子語言的引導,可以讓孩子展現驚人的天賦。
蒙特梭利由義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創立。瑪利亞將自己一生對兒童的觀察、研究以及教學實驗總結成了一套方法。蒙特梭利教育很注重父母、老師對孩子語言的引導,這5句話很經典,完全可以引入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
(1)我看見你很努力
很多父母會習慣性對孩子說「幹得好」「幹得漂亮」,但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結果導向的說法。
蒙特梭利認為應該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讓孩子專注於過程,這樣他們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
比如,如果孩子畫好了一幅畫,與其對他說:「你是個很棒的小畫家」。不如對他說:「我看到你一直都在認真畫畫,最後終於畫出你想要畫的東西了。」
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也盡量不要直接誇他是個好孩子,而是詳細描述出他哪些地方做得好。
比如:「我看到你把你的玩具車給弟弟玩了,你真的很友善呢。」
這樣說是在描述你看見了孩子做得好的行為,卻不去評判他。
(2)你認為自己做得如何?
孩子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而成人只是孩子的引導員,主要作用是引導孩子「自我發現」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潛能,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環境。
比如,當孩子完成了一幅畫作,他們可能會問父母:「你覺得我畫得好嗎?」或者「你喜歡我的畫嗎?」
這時最好不要先說出來你喜歡還是不喜歡,而是問問孩子:「你自己覺得怎麼樣?」
然後和他一起聊聊他的創作細節,比如他為何要用這種顏色,他最喜歡這幅畫哪一部分,他是怎麼想到要畫這幅畫的,等等。
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孩子自我評價的能力,並且給孩子傳遞這個信息——你的努力本身就值得欣賞,並不需要別人去評判。
孩子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而成人只是孩子的引導員。
(3)想想你能在哪裡找到?
蒙特梭利教育認為,孩子需要為自己的事負責,所以也很強調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有時候常常想要從父母那裡獲得方便,比如不自己收拾衣物,總是問媽媽自己的衣服在哪裡,鞋子在哪裡。
不要直接幫孩子找,而是問問他們:「你自己想想在哪裡能找到?你之前用過之後放在了哪裡?檢查過你的房間了嗎?」
用問話引導孩子回憶,為屬於自己的東西負責。
(4)你希望我幫助你什麼?
雖然蒙特梭利教育強調獨立,但孩子能力有限,有些事情對他們來說還是很有難度。
這個時候,成人需要給孩子幫助。
但是這種幫助並不是說直接為孩子代勞,或者乾脆就幫孩子把這件事情做了,而是知道孩子在這件事情中的哪個環節需要幫助,在這個環節給予孩子指導。
打個比方,如果孩子在玩拼圖,但是圖案太難了,他怎麼也拼不出來。
當孩子找你尋求幫助的時候,可以問他:「你希望我幫你做什麼呢?」
如果孩子說不清楚,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詳細的步驟,比如說:「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拼圖全部圖案是什麼,我們先從最邊上開始拼吧。」
在指導過程中,如果孩子自己已經可以完成,或者有了躍躍欲試的感覺,就先鼓勵孩子自己去嘗試,告訴他你會在旁邊陪著他,有什麼困難隨時可以找你,這樣他們就會很安心的嘗試「挑戰」。
孩子能力有限,父母需要給孩子幫助。(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5)給孩子設定行為規則的時候,可以說:在我們家裡,我們……(吃飯不會看手機/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拾等等)
「在我們家裡」這句話其實是要提醒孩子這個家庭中的行為規範,強調了規範在哪裡適用,當孩子在這個環境中時,他們更容易自發提醒自己應該表現出哪些行為。
比如吃飯的時候對孩子說:「在我們家裡,吃飯的時候不看電視。」就比直接對孩子說「不許看電視」更加有強調性。
通過這個話語,不僅是在給孩子傳達家庭規則,也是在給孩子創造一種「歸屬感」。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屬於一個「集體」,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集體」就是家庭。遵守這個集體的規則,也是在確定自己屬於它。
這5句話都很簡單,希望大家能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