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臺灣未來可能被納入美國的飛彈防禦體系。圖為美陸軍炮兵部隊2000年向黃海發射Stinger地空導彈。(圖片來源:KIM JAE-HWA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2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針對臺美合作,學者郭育仁在遠景基金會昨舉辦公開座談會上說,拜登將以川普時期的臺美關係為基礎延續合作,並強力鼓勵兩岸對話;在美軍沒有南海北部機場的情況下,更凸顯臺灣西南角戰略重要性,因此將臺灣納入美國「整合性防空與飛彈防禦體系(IAMD)」可能性高。學者姚中原則投書稱,成立「美日臺準軍事同盟」的機會來了。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武迫台灣」測美國底線?中美台局勢分析
美中對抗臺灣還能安全?學者提一大策略
中國叫囂「台獨戰爭說」美國反應異常?
專家:中國軍隊想用「這招」偷襲台灣
美專家曝中共將偷襲臺灣?台學者揭真相
臺灣屬戰略重心 未來可能加入飛彈防禦體系
三立新聞網報導,針對新上任的拜登政府牽動著美中臺三邊關係,遠景基金會2日上午舉辦「臺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之角色與臺美潛在合作議題」公開座談會,由執行長賴怡忠主持會議,並邀請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致詞、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顏建發、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出席與談。
顏建發表示,北京當局一面向拜登(Joe Biden)政府示好,企圖將美中關係導回至歐巴馬(Barack Obama)時代對等及雙贏局面,另一方面則透過宣布制裁28名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官員,並派遣共機頻繁騷擾我國(臺灣)西南空域,以示警拜登當局回歸「一中」政治秩序,但針對北京威嚇行為,新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回應及美軍派出羅斯福號航母等情事,均顯示拜登政府在「軍事圍中」的部署上,將延續川普的印太戰略路線,臺灣更成戰略重心。
郭育仁表示,美中雙方將在拜登執政初期,逐步恢復對話及談判,並將在川普時期的美中貿易及科技關係基礎上重新跟中方進行談判,且不會完全逆轉川普對中的貿易及科技制裁。在戰略安全方面,雖然拜登沒有提出具體的戰略主軸,研判其將持續運用QUAD和QUAD+等多邊安全平臺來圍堵中國,故2021年應該持續關切馬拉巴爾軍演與鐵拳軍演等多邊軍演能否舉行,藉此判斷拜登政府是否延續川普的印太戰略。
在臺美合作前景方面,郭育仁說明,拜登將會以川普時期臺美關係作為基礎延續合作,並將強力鼓勵兩岸進行對話。在安全合作方面,因美軍在南海北部沒有機場,此更凸顯台灣西南角具戰略重要性,因此將臺灣納入美國「整合性防空與飛彈防禦體系(IAMD)」的可能性高。
顏建發提及,兩岸2020年因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中國內部的仇臺意識高漲,以及中方持續對臺文攻武嚇且雙方處於斷流狀態,導致臺灣政府跟人民更遠離中國。臺灣因地處第一島鏈樞紐,又有美英介入香港或南海問題而會跟中國衝突的犄角地位,且在國際反中陣營中的重要性逐漸提升。所以,為應處中方威脅,臺灣勢必在美中雙方競爭中選邊,並強化跟美國同盟在經濟、社會及文化各種面向全面性整合的力度。
賴怡忠還分析,現在各界均探討2013年後中國呈現的非常侵略性行為,究竟是習近平個人的因素,還是中國內部結構性後果;依方法論而言,若將因果關係放在習近平個人上,就可能出現中國問題習近平化的分析缺失。
現場與會者問及緬甸局勢,賴怡忠則回應稱,國際社會應該基於民主原則來譴責緬甸軍方所發動政變奪權之行為,但不須過度揣測中國,因緬甸有自己內政邏輯,而後續發展則影響東協在國際的國際信用度及其在東協中心性的強度。
中方軍力擴張帶來機會 專家盼美日臺準軍事同盟成立
外界除了期待臺灣與美國的軍事、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外,亦有專家認為,臺灣因在第一島鏈上處重要戰略位置,未來可能出現「美日臺」三方軍事同盟。
對此,前國防部戰略規劃司簡任副處長、大學兼任教授姚中原投書《自由時報》,並在題為「美日臺準軍事同盟機會來了」的文章中談及,日本近來面對中共軍力擴張程度,早就超出因應臺海戰爭範圍,因此深知臺灣在東亞戰略位置的日方,希望美國政府能持續協助臺灣增強自衛能力。
姚中原表示,臺灣雖然與「美日同盟」尚未有正式合作關係,但臺灣任何軍事準備均對美日兩國具有戰略意義,例如,國防部布署於新竹樂山、長期監控區域飛彈發射狀況的長程預警雷達系統,跟日本國土所部署的長程預警雷達系統,具有共同「維護東亞和平」及「協防亞太安全」的深層戰略意義。
最後,姚中原強調。中國軍事威脅臺灣,不僅是亞太安全問題,更影響日本的國家生存。因此他建議,國安單位可深入研究,未來可藉由「臺美軍事合作」及「美日軍事同盟」機制,擴大三國之間的軍事交流及情報資源分享,以帶來「美日臺」三邊戰略合作機會,甚至是形成更高層次的「美日臺準軍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