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10月1日訊】美國國會參議院上星期全票通過了一項針對《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Kigali Amendment)的附加條款,要求停止將中國列為發展中國家,並責成美國國務院在11月6日之前提議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內把中國定義為「工業化國家」。這是華盛頓為推動改變中國在重要國際組織中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所採取的最新努力。
近年來,中國到底還算不算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問題被越來越多地提及。在有些時候,中國表現得比「發達國家」還要闊綽,通過各種形式給亞非拉國家提供上萬億美元的資金來提高自己的全球影響力。但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比如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和市場准入方面,中國堅稱自己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專家認為,中國在過去二、三十年來通過其「發展中國家」地位獲益匪淺,包括產業補貼和獲得國際組織提供的低息和無息貸款,現在是北京主動放棄其這一「頭銜」的時候了。
美參院表決再掀討論
美國參議院9月21日停止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表決是批准「基加利修正案」的前提條件。提出該附加條款的來自阿拉斯加州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丹·沙利文(Sen. Dan Sullivan, R-AK)在參院表決前的發言中表示,從任何公平的角度來看,中國都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不應該再享受聯合國的優惠和援助來遵守國際協議,比如《蒙特利爾議定書》,因為這通常都是美國納稅人資助的。沙利文還說,美國和中國之間更大的、不公平的、非互惠的關係必須改變。
「基加利修正案」全稱《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該修正案將氫氟碳化物(HFCs)納入《蒙特利爾議定書》。HFCs本身雖然不是臭氧層消耗物質,但屬於溫室氣體,限制HFCs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北京當局去年6月以「發展中國家」地位正式接受了「基加利修正案」,並於同年9月15日開始實施。沙利文參議員表示,「發展中國家」地位給予中國特殊待遇,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目前所有國家中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遠遠不是一個新興經濟體。
世行:中國非常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
世界銀行目前按人均收入水平將各國劃分為四類,分別是高收入、中等偏上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和低收入。根據世行公布的標準,2021年高收入經濟體的門檻為12,695美元,而中國2021年的人均GDP為12,556美元,仍屬「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但距離高收入經濟體僅一步之遙。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力量項目」(China Power Project)研究員布萊恩·哈特(Brian Hart)對美國之音表示,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已經非常接近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他說:「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通常被大多數人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屬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已經非常接近(發達國家),它處於中等偏上入水平的頂端。因此,我認為,僅就國民總收入而言,它已經相當接近於被正式看成是一個發達國家了。」
一帶一路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
中國最初是世界銀行旗下給低收入國家放貸的國際開發協會(IDA)的受援國,到1999年前共獲得了高達99.5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在那之後,當中國被歸為中等收入國家時,它改由世行旗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作為其主要借貸方,從1999年到2011年共獲得398億美元貸款。截至2019年12月,世界銀行在中國共有97個在建項目,承諾的資金數額為120億美元。
與此同時,雖然中國仍然從世界銀行和聯合國下設機構等多邊機構獲得貸款和其他援助,但它也已成為世界最主要的贊助國之一。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去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憑藉超過660億美元的總資本,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國際開發銀行系統內的第二大貢獻國。這些銀行每年向貧困國家提供約2000億美元的補貼貸款。報告說,北京作為國際機構的主要捐助國、股東、受援國和商業夥伴,使其具有「獨特的影響力」。
曾在1980年代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做顧問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克勞德·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認為,中國早就不能再被當作「發展中國家」了。
「中國在一帶一路項目中與世界銀行等多邊國際組織並駕齊驅。他們給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貸款,表現得好像自己是最發達的國家一樣。」他說。
「一帶一路」可追溯到十年前,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大國外交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華爾街日報》援引中國外交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短短10十年內為全球近150個國家的開發項目提供了約1萬億美元的貸款和其他資金,並成為全球最大的官方債權人。相比之下,美國政府和政府所屬的機構向欠發達國家提供的援助和貸款不足中國的一半。而在「一帶一路」啟動前,兩國的數字基本相當。
「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的想法是可笑的,」巴菲爾德說,「我對《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瞭解不像我對世界貿易組織瞭解的那麼多,但在世貿組織,發展中國家可以得到一些特殊待遇。中國雖然並不是唯一的國家,但卻是最惡劣的,它早該從發展中國家地位‘畢業’。」
韓國在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時以發展中國家地位加入。儘管韓國1996年加入了被稱為「發達國傢俱樂部」的經合組織(OECD),但仍然主張享受部分發展中國家待遇,比如對大米徵收高關稅。直到2019年韓國才主動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
改變中國地位任重道遠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貿易法教授佩特羅思·馬維裡迪斯(Petros Mavroidis)對美國之音表示,世貿組織並沒有就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有嚴格的界定。
「規則是沒有規則,」他在回覆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寫道:「成員國在入世時自行申報它們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馬維裡迪斯目前也是世貿組織的法律顧問。
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在去年12月中國入世20週年的時候表示,中國將繼續保持其「發展中國家」身份,但願意有限度地放棄一些發展中國家享受的特別待遇,比如農產品和金融領域。他去年12月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儘管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然面臨貧困問題,中國仍將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世貿組織無法強迫中國放棄發展中國家的頭銜,」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國際研究學院教授安妮·克魯格(Anne Kreuger)對美國之音說,「問題是這是否值得,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是否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克魯格在2001年至2006年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代總裁。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巴菲爾德也坦承,要中國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是非常困難的,但美國應該堅持不懈,並且與盟友聯合起來。
「美國一直就此與中國和其他國家協商,我們並不孤立,很多歐洲國家、日本還有其他國家也都站在美國一邊」他說:「任何單方面的行動我們都要採取,但在有些情況下,我們也要聯合盟友。」
北京想繼續兩頭通吃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研究員哈特表示,北京之所以還希望同時保留「發展中國家」的頭銜是因為它可以給中國帶來很多實際好處。
「當北京試圖將自己塑造成同時屬於這兩個(發達和發展中)世界的國家時,我認為,在美國,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北京打算同時獲得既是發達國家又是發展中國家的好處,」他說,「我認為美國希望中國在世界舞台上表現得像個大國,像一個發達國家。但在現實中,北京希望希望拿到屬於兩個世界的最好結果。」
到目前為止,中國仍然堅稱自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拒絕表示,它發展到什麼程度就可以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9月28日發表了人民大學重陽研究員高級研究員何偉文的觀點文章,強調美國不能否定和終止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文章說,發達國傢俱樂部經合組織成員國的人均GDP最低為2萬多美元,遠超中國2021年的人均1.25萬美元。也有觀點認為,雖然中國的人均GDP已經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但發展不平均,城鄉差距大也是不爭的事實。
「他們不能兩邊通吃,不能一邊說他們還是個發展中國家……然後在另一方面,不通過多邊國際組織而單獨給他國發放高額貸款。」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巴菲爾德駁斥這些看法。「如果他們不想在各種經濟關係中把自己表現得像一個發達國家的樣子,他們為什麼不把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轉而用在自己的人口中,來提高人均GDP。」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