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5月31日訊】曾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今有「印錢放水救一切」。一個個濃眉大眼的「首席經濟學家」,丟了經濟學常識,竟成了搔首弄姿的「瘋批美人」。
一
有些地方政府忙於「化債」,動作千奇百怪。有「尋求智力支持」的智取,有跑到隔壁城投去「借錢」的豪奪,還有登報催款的XX……
大家自行腦補吧。這正說明:姿勢有多難看,債務壓力就有多大!
但凡有這樣的熱鬧,總有一路人馬搖著白扇子登場,畫上小花臉,捋著三寸鼠尾鬚,一臉「山人自有妙計」高深莫測的樣子,掏出三個錦囊。打開一看,錦囊1「印錢」、錦囊2「放水」,錦囊3「印錢+放水」。
這路人馬的主力是來自某些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頭銜差點意思的也得是「高級分析師」。這些都是正兒八經的專業人士,專攻兩項技能:達則吹喇叭,窮則要放水。
吹喇叭,就是把各家城投吹向市場。城投債的標準產品要他們背書,城投債的非標產品更是由他們操盤。只要錢到位,把鶴崗吹成陸家嘴都不在話下。
吹牛吹出了一地雞毛的債務風險爆發,舉新還舊的遊戲玩不下去,「山人自有妙計」的第二幕就開演了。挾「債」自重,拿捏央媽要放水。別看他們口吐蓮花狂飆術語,千言萬語一句話:印錢放水,包治百病。
這套把戲玩了很多年了。
從2008年後大基建、地方債、房地產三位一體的債務聯動以來,「首席經濟學家」們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表演。地方債被他們吹得越來越大,玩法也越來越野。顯性隱形,表內表外,一團漿糊。債務風險也隨之蔓延。
事到如今,有些深陷債務困境的地方政府已經狼狽不堪,但是各路「首席經濟學家」們意猶未盡,舉著「印錢放水」的招魂幡。這是饕餮成性的攫利慣性,還是自我說服的思維迷障,已然說不清。
二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放水沖債的老藥方已經指望不上了。
「首席經濟學家」賣力吆喝那麼多年,已經印錢印得滿坑滿谷。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0.85萬億元,已經是2022年GDP的2.3倍。而且,這樣的高水位,4月份的M2還同比增長12.4%。
印鈔機已經盡力了,城投債依然壓力山大。顯而易見,印錢沖債,此路不通。奉勸各位「首席經濟學家」就不要掙紮了,收拾收拾爭取個「N+X」不香嗎?
錢是足夠的,甚至太多了,但是填不進地方債務的大窟窿。問題不是出在了錢不夠,而是渠道不暢。
渠道不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企的城投債,早就脫離了當地的經濟基本面。但凡不瘋批,金融機構、投資者都不肯當接盤俠。有錢也不接,除非錢是白給的。
白給的錢不是錢,可以花起來不當錢。這就是所謂「印錢沖債」的根本邏輯。「首席經濟學家」們永遠喊「錢不夠」,就是要央媽白給錢。這不是埋汰他們,君不見已經有野生專家們開始琢磨「終極大招」——印錢消債。反正印錢不要錢,央媽直接放水把地方債給消了,不就一了百了嗎?
想得美——假設央行真這麼幹,地方債是解套了,但是地方政府又可以隨便上項目,各家城投胡亂舉債,「首席經濟學家」們繼續他們吹牛皮的好日子。這是「首席經濟學家」們的小九九。
然而,這回真的不一樣了。渠道不暢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此前幾輪地方債務膨脹不出事,是因為經濟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多少都能有盼頭,收入增長預期和資產升值預期,支撐了房市。千萬購房者掏空六個錢包買房,接盤地方債。地方政府敢舉債,居民敢買房,債務遊戲才玩得下去。這就是城投債膨脹和居民中長期貸款之間明顯的聯動效應。
今日不同往時。就算印錢沖了地方債,沒有接盤俠的流通渠道還是不暢,地方財政依然孱弱。這樣的話,新一輪債務積累,連個緩衝墊都沒有,檔期一到,勢必「雷」聲不斷。
印錢沖債,最好的結果是延緩債務風險爆發,講白了就是「債留子孫」。然而,這個騰挪空間不是無限的。債務風險的背後是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短則一年半載,長也不過兩三年,新一輪債務風險爆發的「現世報」就會找上門。
到時候怎麼辦?繼續印錢沖賬,再來幾十萬億的大水漫灌?到那個時候,就不是地方債脫離當地經濟基本面的局部問題了,而是貨幣發行量脫離經濟基本面的全局問題。全民埋個天大的單,「首席經濟學家」們自己也被套牢。「N+X」的黃金傘包還沒焐熱,就成了買幾根油條的小錢。
害人者恆自害,誰也逃不過經濟客觀規律。解決地方債風險,印錢放水不是解藥,而是要反思的對象。
三
貨幣是經濟核算的工具,債務風險是經濟核算的結果。
經濟運行體系,要靠準確的經濟核算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債務風險爆發,說明資源錯配造成了經濟效率下降,要解決的是資源錯配問題,而不是把債務抹平拉倒。
好比說,有一家人,老大是踏實幹活的主要勞動力,老二是吃喝嫖賭的敗家子。父母偏心,對老大餓個半死,動不動一頓毒打,卻好吃好喝供著老二。老大賺來的錢,老二隨便花,不夠花還要借錢給老二花。老二進賭場豪擲千金,美其名曰投資。老二擺席請狐朋狗友喝花酒,說成是拓展人際關係。於是,這家人的日子理所應當地越過越糟,債當然是還不上了。
怎麼改善這家人的處境?替他們還債解決不了問題,糾正對老大老二的資源錯配才是正解。印錢解決地方債,虧你們想得出來!
資源錯配,導致經濟運行效率下降,過不了經濟核算的關,債務風險警示。這樣基本的經濟學規律普遍有效,沒有微觀宏觀之分。只不過經濟體量大了,可以搞假賬可以躲過債務風險一時,資源錯配的嚴重後果躲不過一世。
印錢沖債的花活兒,講白了就是用假錢做假賬。在經濟高增長時期,這種做法犧牲了經濟增長的部分成果。市場裡賺的錢,填了市場外的坑。增長趨緩後,沒有增量供「填坑」,結構性問題就浮現了出來。這就是地方債問題的根源。賬上的債務是結構性問題的顯化,單純抹平債務並不是解決問題。
「首席經濟學家」們卻執迷不悟,真以為他們的金融戲法能變出真錢嗎?奉勸他們面對現實:除了一張嘴,你們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