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只是一個徵兆,背後隱藏的病因才是真正的元凶。
胸痛是很多人常有的感覺,有的是幾秒鐘突然的抽痛,如同胸口被針刺著了,有的則是終日胸口悶痛,似有重物壓迫,像要窒息一般,頗覺心煩無耐。大部分胸痛的病人都會懷疑自己是「心臟病」發作,事實上,並不盡然。
就西醫觀點而言,除了心臟以外,舉凡皮膚、肌肉、骨骼、神經、肺臟,就連消化器官的疾病,都可能引發胸痛,有時根本查不出原因,那可能是心理問題,是焦慮、情緒障礙引起的。
一般而言,年輕男性常因工作、運動引起肌肉或骨骼傷害,因跌打損傷、岔氣導致俗稱的「煞到」而胸痛,這類胸痛的特徵是有明顯的壓痛。十來歲的少女常因肋骨發炎、神經性疼痛而胸痛;有些高高瘦瘦的女孩則可能因為二尖瓣脫垂,造成胸悶、胸痛及心悸的症狀。
年紀大,尤其有高血壓、血脂肪過高的人,要小心是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至於年紀大,尤其有高血壓、血脂肪過高的人,則要小心是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典型的心絞痛多發生於前胸,有時會傳導至左手臂,休息時症狀較緩解,活動時則疼痛加劇,疼痛多是持續五至十分鐘而已。
若是肺臟引起的胸痛,由於肺部內並無疼痛神經,因此,多半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引發胸壁旁的肋膜或軟骨發炎,這種胸痛為呼吸或咳嗽時疼痛加劇,且沿著胸骨邊緣肌肉有壓痛現象。
此外,食道發炎、潰瘍,或胃酸逆流,也可能造成食道灼熱感,甚至胸口悶痛的情形,這類胸痛的部位會在胸骨正下方,靠近胃的地方。
除了心臟病以外,跌打損傷或胃酸逆流都有可能出現胸口悶痛情況。(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中醫對於胸痛的診治,不是以組織、器官的病變來劃分,而是以形成原因的特性及症狀來區分「證型」。中醫講辨證,西醫講辨病,其實有些觀念仍然可以相通,彼此可以相輔相成。臨床上,中醫至少可分為六大證型:
一、心氣虛弱:屬於心臟功能不足,會胸悶而隱隱作痛,稍一活動則心悸、汗流夾背、面色蒼白,平時容易疲倦,常常覺得氣不足。宜補益心氣,可用保元湯加減。
二、寒凝氣滯:多半也是心臟功能差或有瓣膜缺損,其胸痛較為劇烈,甚至牽連到肩膀及背部,除了汗多、面色蒼白外,由於末梢循環不良,所以會四肢冰冷,特別怕冷。可用赤石脂丸加減來溫通心陽、強化心臟功能。
三、心血瘀阻:相當於心絞痛、心肌梗塞,而痛如刀割、針刺正是中醫所謂「血瘀」疼痛的特性;發作時還可能冷汗淋漓、心悸恐慌,緩解後則身體疲倦、精神萎靡。宜用血府逐瘀湯加減來活血化瘀、通血路、改善循環。
四、痰濁阻遏:中醫認為「肥人多痰濕」所以肥胖的人容易有這種體質,由於痰濕重,因此會疲倦、頭暈、胃脹、咳嗽痰多,胸悶胸痛,躺平則更難過,抽血檢查或許血脂肪會偏高。可以導痰湯加減來治療;如果合併有心血瘀阻、心血管硬化者,應改以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
五、肺部癰膿:亦即肺炎、肺膿瘍等呼吸道感染,除胸中煩熱疼痛外,常見咳吐稠痰膿血,味道腥臭。宜清泄肺熱、解毒排膿,可用千金葦莖湯加銀花、連翹、魚腥草等來治療。
六、肝氣鬱滯:類似於精神壓力、情緒障礙所引起的胸痛,部分也可能與肝膽疾病、肋間神經痛有關。由於現代是工商繁忙的社會,大部分人在外需面對工作的壓力,在家又需處理瑣事,而夫婦、婆媳間,甚至與孩子的相處也難保順心遂意;於是,「鬱卒」慢慢累積,胸口悶痛漸漸形成。有的還會頭暈目眩、偏頭痛、情緒不穩、婦女月經不調;若是有口乾口苦、小便黃、煩躁容易生氣,那已是動了「肝火」。如果純粹是肝氣鬱滯,可用加味逍遙散加減治療,如果是怒氣傷肝、氣逆動火,則改以化肝煎加減來處理。
總之,胸痛未必是心臟病發作,更不要以為是「煞到」而吃吃傷藥、貼貼藥布就算了事。不管是從中醫或西醫的角度來看,胸痛只是一個徵兆,背後隱藏的才是真正的元凶。若能配合西醫的辨病與中醫的辨證,相信能提供最好的療效。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