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三千人昼夜疯狂挖掘良渚玉

发表:2002-12-07 00: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青年时报: “星火村傍晚有3000多人在挖宝,宝物是良渚玉器,很值钱,以前一块玉器卖到了50多万。”昨天傍晚,一名自称是周王庙镇人的文物爱好者向时报报料。记者闻讯迅速赶往海宁市周王庙镇星火村。

夜8时多,星火村道一片漆黑。星火村东南约200米处,却灯火一片通明,3辆推土机在连夜作业--连夜作业的还有30多名村民,以至路边停满了摩托车。

挖宝的地点在一片泥泞中,后来才得知,这里原来是桑树地。晚上记者的采访车一到,早已惊动了正在悄悄挖宝的村民,村民纷纷停下来,向路边张望,手里还拿着带泥的工具。

见不是来阻止的,村民又开始挖。与不远处机器的轰鸣声相比,这里寂静了许多,围着土坑挖宝的人说话声音都是小小的、闷闷的,偶尔溜出嘴的笑也压得低低的。在一米多深的坑里,微弱的电瓶灯光随着铁铲的落处而晃动,挖宝人的脸上透着紧张和兴奋。村民或蹲或站,他们中最大的有60多岁,还有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四处游走查看。

几个手拿摩托车头盔、身着西装、系着领带的年轻人与村民的着装很不协调,对记者十分警觉,其中一个还很凶地说:“这里在挖石头。”而据村民说,下午发现第一块玉器时,文物贩子就一直没有离开过现场。

这片高低不平的桑树地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坑,有规则的长条形、圆形,还有不规则的坑,据记者观察,泥土有黑色的、黄色的、淡红色的,村民顺着同一种颜色挖掘。

忽然,人群骚动起来,几个村民丢下铲子,向推土机奔去,在推土机碾过处扎成一堆。挖出文物了?当记者挤进人堆,只见几个村民用手在泥里掏着什么,一个年纪稍微大点的中年人用手捻了捻土,摇了摇头。

据说,晚上8时多,当地派出所来过。警车一来,村民匆忙逃跑。警车刚发动,准备离开,村民马上又围拢过来。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人在挖宝。

记者昨夜近11时离开时,挖宝村民还没有散去。在神秘的黑夜里,挖宝行动还在继续,晚上没有收获,但村民们认为,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挖到一片半片玉器。

知情人向时报记者透露:已有玉器被村民挖走

站在漆黑的夜空下,一个张老板(在挖掘现场负责整地造田的施工队的工头)在记者的要求下,才把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说了出来。

昨日上午,施工队开始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用推土机推土。下午4点光景,忙碌一天的推土机司机刚要歇息,边上五六个村民在满是泥泞的地里用锄头捣鼓。一中年村民在清理松散的泥土时,和另一名同伴开玩笑:“我们星火村是出文物的地方,前不久有人挖到了文物,卖了好多钱。”

几个人在被推土机推过的泥土里反复挖掘。下午4时10分左右,一村民挖到了一个四五寸见方的硬邦邦的东西,抹去泥土一看,是一块玉器。

挖到文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星火村。没几分钟的时间,离发现玉器现场只有半里路远的星火村村民们纷纷赶了过来,各自在松散的泥土里挖了起来。没多久,另外几个村民又挖到了一块玉器。

在半个小时内,村民们挖出了3块玉器,其中两块是长方形的,长有四五寸,厚有一寸多,另外一块是圆形的,中间还有花纹,很明亮,谁看了都舍不得放下。据说一块就能卖出50万元人民币的价钱。

据说,晚上又有10多块玉器和石器被村民挖出。

基本确定“挖宝”现场是良渚文化遗址,谁再去星火村挖宝就扣人

一走进海宁市周王庙镇星火村,记者心中就挂满了问号:村民挖宝为何如此猖獗?真的有3块良渚玉出土?谁在破坏古文化遗产?这里到底是不是良渚文化遗址?又该如何保护它们?昨天上午,时报记者再次赶往挖宝现场,试图找出客观的答案。

现场:雨天还有人在泥泞里挖宝

雨水,掩盖了前夜的疯狂,村民挖宝留下的坑已被掩埋,但挖宝村民还没有散去。上午11时多,挖宝村民见有采访车来到,不约而同地急奔出泥泞地,撤到村道徘徊观望。

在记者来到这里之前,周王庙镇派出所来过两次人,周王庙镇政府、海宁市文体局及海宁市博物馆有关人员也闻讯赶来劝阻、禁止村民的挖宝行动。村民却开始打起了“游击战”,有人来查散去,无人查又开始挖。

记者再次遇到前夜在挖宝现场的少年。在雨中,少年的双手冻得通红,说话时抱着肩膀瑟瑟发抖,湿湿的球鞋裹了层泥。他自称是周王庙中学的学生,晚上看挖宝睡得太迟,干脆不去上课,上午又来看挖宝。

村民挖得很“辛苦”,有的人全身都湿了。但记者问及收获时,这些手拿窄条铲的村民都说刚来,什么也没挖到。

现场采访的片刻,警车来了两次。周王庙镇派出所一位姓张的民警说,派出所很忙,但为了配合镇里的工作,只有常常到现场来巡查,维持治安。

流言:他亲眼见到3件出土文物

一名姓赵的推土机司机主动找到记者,描述他亲眼所见到的“良渚玉”。

赵师傅指着左眼说,“当时就是这个眼皮在挑。我推出一个墓坑时,左眼皮跳得脸皮都在抽动。等我眼皮不跳了,别人就捡到了一块青不青、绿不绿的宝物。”

眼睁睁看着宝贝被人捡走,赵师傅似乎有些遗憾,“哎,看来我是发不了这个财”。他比了比“良渚玉”的大小,有人插嘴说,“这是磬,不是玉。”听着赵师傅的描述,村民脸上有了神往之色。

村民说,真正挖宝的不是本村人,是外地来的。少数村民肯定:最先到这里挖宝的是桐乡人。他们还说,“听口音就是桐乡的,那里人有经验。”现场的确有人不是星火村村民,这些骑摩托车的外地人是过来“看看的”,也说没见过“良渚玉”。

尽管众人都说没见过玉,但赵师傅还是坚持称,他亲眼见到3件文物出土并很快消失了。

说法:星火村是否存在文物的两个版本

采访中,村民众口一词--“星火村从来没有发现过文物”。一名星火村村委会干部说:“星火村的文物是舆论造出来的,是媒体炒出来的,星火村以前从没文物出土。”

星火村村委会调委会主任孙雪清认为,村民挖掘用的窄铲子是起桑树苗用的,将它说成挖墓的工具很可笑。如果让更多的人知道星火村有人挖宝,只会引来更多的文物贩子,给星火村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

周王庙镇政府负责对外宣传的金坤元委员说,周王庙镇与斜桥镇之间就属于良渚文化保护区块。沪杭铁路北侧,现场北面不远处,刚被文管部门保护起来,上个星期已有人在那里进行考古发掘。

金委员还说,村民对文物已经很有研究,前天推土机在现场整土,村民根据土的颜色,判断出这里有文物,于是出现了疯抢场面。

一名本地人向记者说出了更深的内幕:星火村不仅发现过文物,而且是周王庙镇最先发现文物的村子,上世纪90年代,星火村几乎家家有古陶器。

内幕:文物贩子冬季活动猖獗

通过镇上的生意人,记者了解到当地文物贩子的活动情况。

“我早些年也和朋友‘玩’(盗墓:记者注)过,因为风险太大,洗手不干好多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混”得不好不坏,但不用“黑白颠倒”地生活,不用在外面“跑路”。

1989年,星火村发现了第一批文物,当时文物管理没有现在严格,盗挖文物猖獗。他那时还在上初中,晚上就和几个20多岁的朋友四处盗墓。盗墓的人常常白天睡觉,晚上出动,带上特制的工具。挖宝的工具像星火村挖宝的铲子,但更宽、更长,铲面是两侧向里合的形状。

“这个圈子里没有真正的朋友”,文物交易要冒风险,不仅是政府部门在打击,还要担心“黑吃黑”,卖文物得很秘密,朋友也不能告诉。

他的朋友现在都是三四十岁的人,很多还在干这一行,个别朋友现在还与他经常来往。“现在看来,干这一行大多是--一群痞子,整天不干活,没钱了四处找文物挖。”

他们的文物知识主要靠书本和实践摸索,他们和挖土的民工得搞好关系,消息比当地的文物部门还灵通。

据这位知情人士透露,现在贩卖文物的人并没有减少,每年冬季,是他们活动频繁的季节。上个月末,星火村进行土地平整,他的一个几年不见的朋友又露面了。

基本确定是良渚文化遗址

星火村“挖宝”现场的确挖到一些文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主任告诉记者,基本可以确定是良渚文化时期的遗址。

刘斌告诉记者,在村民发现文物的当天晚上,他们就有技工在现场查看,通过村民挖出的一件石器来判断,基本可以确定是良渚文化遗址。

良渚文化是距今5000年前的古文化,“挖宝”现场所在周王庙镇,是海宁市一个主要的文物点。海宁市近年来已经在周王庙、郭店附近发现100多处这个时期的墓葬,对研究良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今年3月份,在周王庙镇邻近的斜桥镇,有关考古部门发现一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共180件(组)。

有意思的是,发现这个遗址,也是当地农民用推土机平整土地给“翻”出来的。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