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期待显然太乐观了,我们把胡锦涛与中共前任总书记赵紫阳做一个比较就可以知道了。赵紫阳在1988年兼任总书记之后,在邓小平的默许下,政治上也颇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动作,如设立国务院政治改革办公室,十三大上提出社会对话,停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等等,当时国内外对他的期待更甚于今天的胡锦涛。然而赵紫阳带来的一切希望很快就全面地破产了。
客观地讲,这当然有邓小平支持保守派反扑的原因,但赵本人在历史关键时刻不能彻底地下与旧体制决裂的决心,对保守派的进攻没有进行破釜沉舟似的反击,也是令人遗憾的失败原因。
在“六四”已经14周年的今天评价赵紫阳的功过是非,我们当然钦佩他不计个人名誉的勇气和坚决站在人民一边的良知,但也遗憾地看到,受了中共几十年栽培的赵紫阳即使再具备改革意识,他也仍然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样我们也不能不指出,无论胡锦涛多么形象清新,仍不应该忘记他也是共产党员,无论是从利益因素考量,还是从他的成长经历分析,他都不具备任何与旧体制决裂的基础。
这里就带出了两个问题:第一,胡锦涛肯定会做出一些江泽民不肯做的改革,包括政治上有限度的改革,但是他的改革到底是为了改变中国,还是为了区隔于江泽民政权,从而巩固他自己的权位呢?动机上的不同,才是确认他是否是真正的改革派的标准。外界不能只看他的作为,而忽略他的动机。
第二,从各方面分析,胡锦涛的处境与所作所为与赵紫阳都有相似之处。赵紫阳的结局证明在中共旧体制内,任何冲击性的政治改革尝试,都会引起强大的反弹。胡锦涛要想以政治改革区隔于江泽民的经济改革,如何规避政治风险,是对他最大的考验。
历史教训是很清楚的,以赵紫阳、胡锦涛这种历史上的迟疑者的处境,如果他们不痛下决心,彻底与旧体制决裂,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而胡锦涛如果不想重蹈赵紫阳的覆辙,应当深思这个历史的教训。
(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