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中国开禁”传言的由来 出口转内销

发表:2008-01-12 12: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没想到德国之声中文网年终时发表的一篇报导在中国引发了那么大的轰动效应,引发轰动的其实只是那篇报导结束语中的一句话:花公子等西方报刊将在奥运期间的中国开放。几十万个中文网站引述了这条消息,广大网民争论激烈,官方媒体也对这个现象作出分析。却几乎没人注意到,这条消息的来源是中国大陆的官方媒体。德国之声对此作了追踪,始作蛹者却又矢口否认。

轰动

2007年12月30日,德国之声中文广播翻译了德广联(ARD,德国公法广播电视联盟,德国之声也是其中成员)驻北京记者发回的一篇报导,德国之声中文网编辑加了个标题"实地报导北京奥运:‘准备好了吗'?"发表。

这篇报导后来为中国媒体分别转载,一开始,新华网等用的还是类似的标题,后来,几乎所有的标题都变成了"奥运期间‘花花公子'等将准许出售"。一下子轰动起来,传遍了中国网络,直到今天,这个潮还热得很。记者在撰写本报导时检索了一下Google中国版(这里进入的实际上是设在美国的简体中文Google),输入花花公子+奥运这两个词,检索到的中文网络条目多达29万多个。几乎赶上了当初顾彬"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的网络热度。在百度上,"花花公子"这个概念却似乎是被禁的概念,无法检索。

中国环球时报最新的一篇报导说:"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披露的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引发了国人的强烈关注。尽管北京奥组委对此消息进行了否认和澄清,但有关‘该不该解禁花花公子'的投票在环球网第一话题仍吸引了上千网友的激烈讨论,正、反两方的投票数更是呈胶着状态交替上升。"

探源

怀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了。先是美国侨报,后是中国的南方日报等询问了有关机构。北京奥组委给予了否定的答复。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总公司人员也对美国侨报表示,并未获得上述消息。于是,许多中国国内的报导说:"好在,几乎所有网站在转载内容时,都已注明其真正的原始来源: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终于发现注明出处的好处了(德国之声还是有不少文章在中国国内被转载引用时是不写来源的)。

鉴于此,德国之声记者询问了德广联驻北京记者。这位女记者说,她是从德国世界报那儿看来的,而德国世界报等则是从中国日报那里看来的。从中国日报的英语网站上,记者果然找到了这篇题为"Hold the press"的报导,由Cui Xiaohuo作于2007年12月14日。

1994年2月花花公子封面人物:Anna Nicole Smith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1994年2月花花公子封面人物:Anna Nicole Smith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对中国日报说,在北京奥运期间,将由该公司主管奥运场馆附近的9个书报亭,这是北京奥组委批准的。每个书报亭将提供100多种报刊,其中包括平时很难得到的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以第3页无上装女模特大图片著称的英国太阳报等。中图副总经理梁建瑞对中国日报说:"我们将提供世界上销售最好的大多数报刊。"梁建瑞也确实提到了"花花公子",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的法律禁止花花公子,我们要服从这个法律。可是我们不能排除它首次(在中国)销售的可能性,因为可能会有需求存在。"

中国日报还发表了一个分布图,标出了9个书报亭的位置,其中8个在北京,一个在青岛。

德国"世界报"译载中国日报的这一段时评论说:"毫无疑问,这个需求是会有的。"世界报的报导一开头是这样说的:"这本世界最著名的男人杂志在中国已经被禁了5年了(50年?)。现在这个‘腐朽透顶的美国资本主义'一度的标志也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售了。"南德意志报也报导了此事。西方其它国家也有报导。

但是,无论是中国日报的报导,还是西方一些著名媒体的报导,都没有引起中国公众的注意,原因显然是:它们用的不是中文。到德国之声这篇报导中顺带提到此事,却一下子轰动了。弄了半天,这条消息却原来是"出口转内销"。

寻根

德国之声北京特约记者于1月11日电话采访了当事人梁建瑞先生,梁建瑞矢口否认自己对《China Daily》的记者说过"奥运期间《花花公子》将被准许出售"这样的话:"我没有对《中国日报》作出过这样的表述。",甚至对为什么《China Daily》能在自己的报道中准确标示出北京和青岛一共9个售卖点的准确方位,他也表示并不清楚,不过他承认《China Daily》的确对他做过一次采访,至于《China Daily》在报道中究竟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会产生双方口径上的那么大差异,他都不知道。

他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前些天盛传的"奥运期间《花花公子》等杂志将获准出售"这一消息的源头居然出自自己,而他到现在也还没有看到当期的《China Daily》。至于《花花公子》奥运期间是否依然不可能在中国境内售卖这个问题,梁建瑞却没有从正面给与记者回答,他只是表示,要等看过《China Daily》的相关报道之后才能进一步接受采访。

刨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出口转内销,而出口产品的制造者又否定的情况呢?按照《China Daily》的官方背景来看,该报记者不太可能编造这么大一条假新闻,而隶属于国家版权局下面的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没有上级领导的指示,更不可能擅自对外公布这一消息。是《China Daily》把采访断章取义,曲解了梁建瑞的原意,还是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在采访中不慎走漏了不该向社会公众公布的消息?现在还是一个迷局。

回顾一下南德意志报报导此事时的一段话,似乎是有启发的:"这属于奥运会备忘录中的内容,当初的雅典、悉尼和亚特兰大也被要求在奥运会期间注意提供广泛的新闻媒介。"美国侨报未被注意到的相关报导中也提到,"中图公司一名工作人员透露,根据需求,在上述情况下,该公司主要负责将这些境外报刊送往指定销售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地方都买到这些报刊杂志。"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目前英国太阳报可以通过订阅方式满足特定读者的需求。"

再看一下中国日报上的那个示意图,9个书报亭有6个在主场馆附近,其中3个在奥运媒体村,各一个在新闻中心、奥运村和国际广播中心,一个在未注册记者居住的宾馆Huabei Hotel,青岛那个也是在媒体中心。除了北京奥运绿地那个外,几乎都在媒体和外国运动员才能去的地方。

再就是,为什么在英文版的中国日报上发表这个消息,而中文媒体必须等待"转内销"的机会?显然,这样的新闻开放消息应该让外国知道,但最好不要在在中国国内传播。"转内销"是个意外。至于梁先生以"花花公子"为例,看来也是个不幸的意外。他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轰动,要不然他就换个例子了。

还有一个底,是中国媒体正在摸的,即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中国媒体对此大感兴趣呢?光明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就此批判中国人的"窥视心理",文中甚至用了"窥阴"这样的概念。环球时报请一些专家谈了看法。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认为,"对于花花公子的探讨已经延伸到中国人对西方‘性文化'能否接受的层面上了。""中国公众对性问题是具有二元性的。"政策是严厉高调的反对,民间态度是宽松的,甚至是随意的。

中国日报那篇报导认为中国的这方面政策在走向宽松。但是,"色.戒"之被删,"苹果"之被禁,分明显示的是严厉化。或者也是"二元"的:小打小闹,民间吵吵,无大的所谓;凡是闹大的,在中国就有危险了。现在"花花公子"炒大了,也许到奥运时,其它什么都提供,偏偏就是不让"花花公子"访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德国之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