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奇怪,正在成为培育古典音乐天才温床的中国引起了国际顶尖音乐学院极大的兴趣,这些学院一直在争夺最好的生源。长期以来,学院的教员们在周游全球举办音乐会、教授大师课程或担任赛事评审时还承担着一项非正式任务,那就是发掘各地的音乐天才。声名显赫的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Juilliard School)的校长约瑟夫•波利希(Joseph Polisi)表示,"教员们以此接触到年轻的音乐家并被他们的演奏所吸引,某些情况下,还会努力帮助这些人进入茱莉亚音乐学院。"
但面对中国这个菁英辈出的巨大人才储备库,许多美国音乐学院决定主动出击,通过各种途径拉近与中国的联系。两周前,享有盛誉的茱莉亚交响乐团(Juilliard Orchestra)在北京拉开了中国地区七场巡回音乐会的序幕,这是该乐团自1987年以来首次访华。上周五,此次中国巡演最后一场音乐会在上海举行。去年11月,茱莉亚音乐学院与中国顶尖的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签署了交流协议。
广告2005年,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Conservatory of Music)弦乐系主任、小提琴教授库尔特•萨斯曼绍斯(Kurt Sassmannshaus)得学院之助在北京开办了长城国际音乐夏令营(Great Wall International Music Academy)。许多参加了为期四周夏令营的学生最终都申请就读该音乐学院。萨斯曼绍斯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夏令营是构建这家学院在全球影响力的有效措施。其他音乐学院也先后派出招生人员奔赴北京、上海等亚洲主要城市,当场进行初选试听。
对中国学生来说,海外求学拥有多重优势。美国音乐学院吸引中国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可以提供更多奖学金,不仅包含学费,还能解决生活费。但最吸引中国学生的是可以有机会感受那里的音乐氛围,使他们得以在西方国家学习西方音乐。
虽然欧洲国家拥有更浓厚的历史氛围,但美国的音乐学院却以向学生提供自由表现的空间而著称。15岁的钢琴家龚天鹏(Peng Peng)在10岁时离开了令人羡慕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前往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就读。龚天鹏表示,这里的教育给学生预留了恰当的空间,使他们能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音乐感受。
6岁时,龚天鹏就在江苏省少儿钢琴大赛中获得了"钢琴天才奖"。参加茱莉亚交响乐团此次访华巡演的93位成员中,龚天鹏是仅有的三位学生独奏(独唱)者之一。三人中还有一位也出自中国,他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23岁男中低音歌唱家沈洋。沈洋2007年在BBC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2007 BBC Cardiff Singer of the World)中获奖后,被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青年艺术家发展计划(Lindemann Young Artist Development Program)相中。
茱莉亚交响乐团此次由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副指挥张弦率领,在北京、苏州与上海三地举行音乐会。张弦毕业于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乐团通过音乐向中国汶川地震遇难者表达了哀悼之情;作为迎奥运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乐团还举行了一场"友谊音乐会"。此外,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教员们此行将举办钢琴、小提琴、双簧管以及木管五重奏方面的大师讲座。乐团此前还在上海音乐学院演出了美国作曲大师、99岁高龄的艾略特•卡特(Elliott Carter)的作品。
美国各大音乐学院的招生办负责人表示,来自中国的入学申请在1976年文革结束后逐渐增多,但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就基本上没有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学生又开始申请,而且数量也比之前要多,尤其是在2001年前后,当时赴美留学签证比较容易申请。
音乐天才的爆炸性增长背后有几个推动因素。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独生子女政策使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他们对教育有着极高的热情。波利西说,家长们对孩子非常关注,孩子们要学数理化和音乐,音乐教育被看作是培养孩子智力和社交能力的重要元素。
的确,父母的参与对天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兼大学预科部艺术总监尤希维德•卡普林斯基(Yoheved Kaplinsky)说,与普通的欧美孩子相比,亚洲孩子从很小就开始接受训练,为成就一番事业作准备。她还提出了一种理论:因为阅读亚洲书法需要注意细微之处,所以亚洲孩子的视觉更为敏锐,他们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分辨出乐谱中的细节。那些讲普通话等所谓的"声调语言"(声调不同,字词的意义可能不同)的孩子,也可能会得益于这种形式的听力训练。
在上海和北京入学竞争激烈的音乐学院附属中学里,工作规范非常明确。中央音乐学院EOS交响乐学院的艺术总监、指挥家胡咏言同时也是刚刚成立三年的青岛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他说那些进入这些寄宿学校的孩子每天要练习6个小时,毕业后就会进入相应的音乐学院,当然除非他们出国深造。
中国有没有人才流失的忧虑呢?张显平和波利西指出,很多出国深造的人都会回国教书或演出,进而丰富了本土的音乐环境。不过还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在中国培养起足够规模的听众群,定期来听古典音乐会。同时,很多中国的音乐家也会在异国他乡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
胡咏言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获得了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硕士学位。他对人才外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说,一方面,如果他们去了像茱莉亚这样的音乐学院,那是他们的福气;另一方面,中国把一名音乐生从初中培养到高中毕业要投入很多资金。到学生即将在中国的音乐学院成名时,他们可能选择了去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