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9-05-22 14:41:14作者:仁英
"东道主"这个称谓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晋文公和秦穆公带兵包围郑国的都城,这是因为郑国之前曾对晋文公不友善,后来又跟楚国亲善的缘故。郑国的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如果让烛之武去会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于是,郑文公请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烛之武答应郑文公的请求,在夜里让人拴着从城墙上吊下去,进了秦军的阵营。
烛之武见了秦穆公,他说:"秦国和晋国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就要灭亡。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请您手下的人员劳累一些,来把郑国灭亡;可是,秦国要越过晋国,把郑国变成边远的国土,您知道这是不容易的。您为什么要灭郑国而来增强您的邻国(晋国)呢?晋国的实力增强的话,就是你的力量的削弱呀。如果您放过郑国,让它做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人员往来,由郑国供应缺乏的物资,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坏处。"
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就同郑国在神前宣誓,订立了和约,并派一个大夫,留在郑国协助守卫,然后领兵回秦国去了。
后世就称主人为"东道主"或"东道",又把人们花钱请客称为"做东"或"做东道",故又有"略尽东道之谊"的说法。
同时,后人也将"东"当作主方,"西"当作客方,因而称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为"房东";主人请教师在家里教课,便称教师为"西宾"或"西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