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蛋”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图)

作者:柯云路 发表:2011-03-15 23:5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那天在报上读到一条消息,讲的是中国“蛋壳之父”揭秘鸡蛋造

这位号称“蛋壳之父”的人已从事这一“行业”十年有余,除自己造假外,每年还能招收培训三四十个学生。

在收了暗访记者的八百元培训费之后,“蛋壳之父”开始传艺。先展示一张“配方”,包括十种原料,海藻酸钠、食用明胶、葡萄糖酸内脂、赖氨酸、苯甲酸钠、食用色素等。然后用半杯热水将这些原材料搅拌在一起,约半小时,搅拌液就变成了黏稠的半透明状,他谓之为“蛋清”。再将“蛋清”加入色素,就成了“蛋黄”。

接下来才是制造假蛋的“核心技术”。

此人随手用一张宣传单剪出一个弧形,用胶水将其粘在一枚真鸡蛋的一侧,然后把硅胶和固化剂一遍遍刷在鸡蛋和纸片上,刷至约五毫米厚,再等一个多小时,就成了蛋壳模具。再将树脂、滑石粉、促进剂等搅拌后倒进模具里,反复摇晃让原料均匀挂在模具内壁,十分钟后,一个与真蛋完全相同而且富有光泽的蛋壳就产生了。至于这个“蛋壳”发出的刺鼻化学味,“蛋壳之父”说不要紧,放三四天就可自然消失。

他用针管将做好的“蛋清”向“蛋壳”内灌注,灌注约一半时需推入“蛋黄”,再用“蛋清”充满,一个“完美”的假蛋就诞生了。“蛋壳”还留有一个小小的针孔,不怕,只需用一点树脂将其抹匀,可谓“天衣无缝”了。“蛋壳之父”说,如果想更逼真一点,可在“蛋壳”上擦点鸡屎。同时,为了让“蛋清”和“蛋黄”略带点腥味,可用养鱼的水搅拌。

据“蛋壳之父”介绍,原材料贵时每个假蛋成本约七八分钱,而便宜时只要三四分钱。靠着造假和培训,他平均每月收入一两万元,早已进入小康行列。

不知这些人造假蛋以怎样的途径进入流通领域,进而摆上餐桌,而最终受害的会是多么庞大的人群。再说那些经他培训的“高手”们,当然会将此技术演变为更多的假蛋流入市场,更不知又有多少人中了毒还以为加强了营养。

遗憾的是,文中看不出这位“蛋壳之父”是否已受到了相应处罚。

作为消费者的我一直以为鸡蛋很便宜,冬天一斤豆角就要三四元,很多细菜更贵,好一点的水果常常四五元、五六元一斤,西瓜直到五月份还卖将近三元一斤,而鸡蛋的价格相对便宜,普通鸡蛋三元上下一斤。与水果蔬菜不同,西瓜一顿吃个二三斤不成问题,但鸡蛋一天最多也就吃两三个,所以,我一直认为养鸡下蛋是利润不高的事。

小时候我也有过养鸡的经历,一只鸡从小到大每天喂食打扫卫生,防止鸡瘟还要防备黄鼠狼偷袭,到能够下蛋要有一个很长很辛苦的阶段。记得每次从鸡窝里掏出还带着体温的鸡蛋,少年的我常有一种欣喜。鸡蛋富含营养,这点道理妇孺皆知。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生活在山西的小城榆次,那时物质还很匮乏,每天吃一个鸡蛋,是当地的文化环境中许多家庭为挣钱男人提供的一种特殊待遇。

不记得在什么时候,一位懂医的朋友告诉我,鸡蛋是营养最好也最全面的一种食品。他更具体列数鸡蛋好到什么程度:一个鸡蛋的营养可以孵出一只小鸡。而一只活生生的小鸡可不那么简单,它包含着健全的羽毛,周全的皮肤,精致的五官,坚硬的骨骼,以及细密的血管和复杂的五脏六腑。这番说法加深了我对鸡蛋的“认识”,并在朋友中将这一说法散播。许多朋友在我的“宣传”下,也变得更爱吃鸡蛋了。

关于人造鸡蛋,过去时有耳闻,总觉得不可思议。看了这篇报道,并不夸张地说,颇有一点惊叹。几年前为了食用安全,我家常买名牌土鸡蛋,觉得土鸡饲料添加剂少。后听说人造蛋的事,觉得价格贵的鸡蛋因其利润高更容易造假,所以改买最普通最便宜的鸡蛋。从卫生的角度,买鸡蛋原该要挑比较干净光滑的那种,知道有人造假后,鸡蛋偶有鸡屎,反而成为真货的标记。现在看来还是失算了,真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家早就预知了买家心理,造假时在蛋壳上抹了鸡屎。再说利润,造个假蛋只需几分钱,与真蛋相比,鸡蛋再便宜也还是大有利润,竟是防不胜防了。

近日上网,网友在传授一种“最牛验钞法”。说现在许多假币也有水印、安全线、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等标志,难辨真假。如此,只好将币上的金属线位置对折,然后用力撕开。若有,便是真币;若无,便是假币。

将假蛋、假币写到一起,是想说明现在造假不仅猖獗,而且也越来越高科技了。而面对这种高科技的造假,我们的“打假”“治假”除了需要采纳针锋相对的高科技,如更先进的验钞机,更精密的三聚氰胺检验仪,大概还需要有更有效的全社会综合治理。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