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资金链真相探秘:中小房企很痛苦(图)

作者:王雨佳 发表:2011-07-17 12: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由于政策的指向,总体上,全行业肯定资金吃紧。但是,调控了一年,效果并不明显。”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向《英才》记者指出。虽有“国十条”出台,但是2010年,地产龙头——万科集团的销售额无可争议地迈过了千亿门槛,销售排名前列的大型房企的业绩也普遍不错。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2010年全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仍然保持上涨态势,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增长25.4%。

可见,面对政策,房企的对策颇有成效。“可以说,对于今年的情况,很多大企业早有准备。尽管他们都很清楚,像2009年那样的好日子长不了了。”朱中一说。

那么到底,中国地产行业“史上最严厉调控”给行业带来何种影响?地产资金链的趋紧将把行业引向何方?

中小房企很痛苦

“硬撑”,对于目前地产企业的情况,全国工商联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用了这个词。

事实上,限购令、监管项目预售款,银行信贷收紧,股市融资、重组暂停,严格监管房地产信托……近期一系列针对房企融资渠道的紧缩政策明确表达着政府的决心。

“调控才刚刚开始,这些政策可能会长期持续。”年初,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判断未来:在金融杠杆无力的情况下,2011年房企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在诸多调控政策中,对企业资金链影响最大的,无疑是35个大中型城市已经出台的限购令。“对于房企而言,销售款是企业运转的基础,更是运用金融杠杆的基础,没有这个,别的融资手段无从谈起。”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薛迥文如是说。

根据《英才》近期对房地产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房企老板对“大城市严格的限购令何时取消”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至少一年”。合生创展总裁薛虎甚至表示,北京的限购令最短也会持续3年。

受政策限制,常规的传统融资通道有失顺畅,于是,房企们纷纷想尽办法找钱。“除了银行贷款之外,信托还没堵死,现在业内都知道,成本肯定会超过20%。地产基金也一样贵。这就是一个趁火打劫的态势。”薛迥文说,“没有特殊背景的中小企业的确是比较痛苦的。”

资本市场也在向地产公司收口。目前,A股房地产公司的I P O、借壳上市与再融资自去年被再度叫停后仍无重启的消息,而H股内地房企的表现普遍不佳,市盈率多不足10倍。2010年至今,赴港上市的几家地产企业——包括中骏置业(1966. H K)、融创中国(1918.HK),股价仍低于招股价。“去香港上市,某种程度上就是贱卖。”但即便这样,迫于资金压力,仍有不少房企正为赴港上市排队。

“在海外上市的地产公司有个优势,可以发行一些海外债券和票据。今年前4个月,在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发的债券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白彦军对《英才》记者说,数字显示出了地产企业对资金的渴求。

“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金情况不能说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只是比较趋紧的状态。”白彦军并不认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已经危在旦夕。

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呈现出,行业现金流在2010年已经“转正为负”。在去年末,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和H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每股的经营性现金流的均值分别是负的0.49元和负的0.30元,今年第一季度,则是负的0.2元。2010年末,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负债率是63.19%,今年第一季度则又上升了8个百分点,达到71.36%。

另一个数字,在显示资金趋紧的同时,也表明资金的缺失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今年前5个月,有近百亿元资金离开了房地产行业。但是,涉及相关交易的地产公司多半规模不大,而母公司多是主业非房地产的企业。

“目前看来,2010年整个行业的资金状况比2008年要好,因此,这一轮调控的观望期可能会比2008年还要长。”薛迥文对《英才》记者说。

事实上,2009年的房地产火爆状况正是由当时的“救市”政策推动的。那一次,“通过各级政府、央企的3900多个融资平台,有数万亿的资金流入了地产业”,凤凰城集团董事长周明德告诉《英才》记者。

“这就像赌博。在信托、基金成本这么高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企业还敢去融资的原因。”周明德认为,政策的跳跃是导致地产企业经营思路拿捏不准的根本原因。

房企改变生存方式

“我们始终对企业说,只能适应政策,才能活下去。在调控风向这么严厉的情况下,不能铤而走险,倒逼政府出台新政策。”朱中一的话耐人寻味。

于是,在现有政策和市场规则的挤压下,“合作开发可能是未来会大规模出现的一种方式。”白彦军承认,对资金的需求将会使企业越来越适应现有政策,而在这其中,机会越来越多地将流向大企业。

所谓合作开发,是指资金短缺的企业和资金充裕的大企业共同运作项目。

A股上市公司中天城投(000540)就是资金充裕的大企业代表。2010年9月,中天城投一次性获得银行300亿贷款授信。事实上,中天城投是贵州唯一的A股上市房企,“十二五”期间,贵州一半的保障房,都由中天城投开发建设。“信誉好,又和银行、政府关系铁的企业,就能吃得开。”

在朱中一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而言,与房地产相关的财税收入都不容小视。

2010年,全国的土地出让金接近三万亿,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7成左右。“没有这笔钱,地方财政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包括建保障房。”一位接近政府的业内人士表示。

最重要的是,这种“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利益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导致政策与执行的背道而驰。潜在的商业逻辑让房地产市场看似艰难,实则暗流涌动。

“作为行业协会,在这种资金相对紧张的环境下,我们会促成企业合作开发,让一些小企业给大企业代建。未来,这些小企业可能就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了。从整体上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是不够的,排名前十名的企业,市场份额也就是6%左右。发达国家,前十强企业的市场份额能达到20% -30%。所以,在整合方面,未来肯定大有文章可做。”朱中一说。

而在以住宅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之中,其生存方式也出现了微妙的分化。最终的机会同样直指大企业。

之前,这类公司的经营模式被普遍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万科、恒大等为代表的快速开发、快速销售模式;另一派则是以金地为代表的中高端精品模式。

“在现行政策环境下,万科模式只能算是最快速做大的模式,却未必是最挣钱的模式,也未必是最适合长期发展的模式。”薛迥文评价道。

某房企高层也告诉《英才》记者:“很多人都不想那么辛苦学万科了。要融资、又要搞产品,搞管理,扩大规模,太累。而且,房子一卖,什么都剩不下。最令人羡慕的活法是,利用地方政府的关系,搞城市综合体,房子就是扮演一个资产的角色,持有综合体,方便抵押,报表也好看。但这不是谁都能做的。”

“搞主题地产、综合体项目,正是国企的优势。”薛迥文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