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品敦南店,本文作者摄
【看中国2014年03月10日讯】前段时间去台北,一大收获是逛书店买书。
由于行前没有认真做功课,到了台北后,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去诚品书店。没想到,这反倒带来意外之喜。那天早上,听人介绍重庆南路有不少书店,到了才发现,那就是一条书店街,三五步远就能看到一家书店。名声在外的三民书局、商务印书馆,都在那条街上。店员介绍,在鼎盛时期,这里的书店还要多,而且在台北,像这样的书店街还有几条。大概是新年期间,街上没什么人,书店也显得冷清。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兴奋之情。看到太太大有把人家书店搬回家的架势,我又一边忙着照顾孩子,反倒不敢下狠心买书。
第二天夜里,人睡不着,想到来台北几天了,还没逛过诚品书店,索性一个人打车直驱诚品敦南店。那里是诚品的总店,24小时不打烊。那天夜里颇有些清凉,门口却还在坐着几个人,估计是逛书店后出来透透气,有人还在夜灯下翻书。诚品不仅卖书,还卖各种文具、饰件,不过晚上开放的是二楼的图书区。当时已经过了午夜,没想到店里还有不少顾客。结账的总台,一度还排起了不短的队伍。不必说,这是一个书籍的海洋。在我有限的经验里,它比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独立书店要大,书更多。逛到后来,我都有些力不从心。
我就像逛菜市场一样,只能稍作浏览,挑选想买的书。虽说是浮光掠影,心中也有不少感慨。诚品现在已经成为大陆人到台湾旅行必去的一个人文景点,但它的书并不全是畅销书,也有许多厚重的、高品质的书籍。在这里,还能看到一些大陆作者的著作,只是他们的书并没有在大陆出版。这些作者有的我平时并不太重视,但看到他们在台湾出版的书,不由刮目相看。要买的书实在太多了。考虑到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行李的重量,临走前我又放下不少书。既便如此,在这家书店也花去了6400多元新台币。回旅馆时已凌晨四点多钟,手里拎着沉甸甸的袋子,却感觉很快意。
白天,我们去了台大,边上也有不少书店。让我后悔的是,后来没有和太太一起去旧香居书店。这是台北一家著名的旧书店。太太和店里人聊起来,对方居然也认识我们在大陆一位爱书的好友。她回来后兴奋地告诉我,一派他乡遇故知的模样。这还不算,逛完旧香居后,她径自又去了台湾思想家殷海光的故居。原来,殷海光故居就在旧香居附近。她让我看在故居门前拍的照片,我咬牙不作声。我青少年时代就读过殷海光的书,到了台北,却与他的故居失之交臂,还有比这更让人难过的事情吗?只好学灰太狼,在心里喊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
台北有这么多书店,这既让人意外,又让人感动。感受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只要看看它有多少书店。这一趟台北书店之旅,还让我想到:为什么台北有这么多书店,大陆的书店却生存艰难?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书店原本就不多,寥寥可数的那些书店,近年来生意却越来越不景气。以前我总认为,这主要是受网上书店的价格冲击,现在看来,大陆书店的经营方式是一个问题,但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一座城市读者的数量。没有那么多爱书人买书,书店自然难以为继。否则,怎么会出现一座城市养不起一家独立书店的情形?
一个社会的阅读风气,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培养人的读书习惯,却要从教育抓起。倘若在学生时代,一个人被迫只能看教材和参考书,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这个社会的阅读水准就可能长期在低位徘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一家书店里充斥着各种媚俗的、无聊的书籍,独立思考、大胆敢言的书却难以出版,这也会影响国人阅读的积极性。这就仿佛,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撒谎,逐渐地就不会有人相信他了。所以,出版的自由度,也会影响人们对书籍的信任度,进而影响一个社会的阅读风气。
书本是知识的载体。对于热爱知识的人,书店就是他的精神家园。虽然是第一次到台北,但在心里,这座城市已成为我的一个精神故乡。我有多爱书,就有多爱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