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年前古埃及文献记录遥远恒星。(网络图片)
根据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早在3,000年前古埃及人即已对遥远恒星之变化有了第一份记录,而他们的这些记录能够提供现代天文学家们有用的资讯。
一份刊登于PLOS ONE的报告当中解释,埃及开罗历法在西元前1244至1163年间是如何描述大陵五(Algol)联星系统的变化。在这份开罗历当中,分别针对两个神,有两个重要的时间周期,一个是29.6天,另一个是2.85天。前者与关系着月亮的周期,而后者则几乎是完美的吻合大陵五的变化周期(大陵五现在的变化周期为2.867天,或者2天20小时又49分。)
这个理论早在2013年就已经被提出,不过可以理解在当时它们受到了些许质疑。然而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现在对此论述更具信心,并说大陵五与守护神荷鲁斯(Horus)有密切关系。
古埃及月历文献:框起来的字是守护神荷鲁斯(Horus)。(网络图片)
领导作者Lauri Jetsu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宣称在圣经上可以得知火星上有水的资讯,我一定会严重怀疑。因此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存在着许多怀疑论者质疑我们认为古埃及宗教文本中记载着与大陵五相关天文资讯的论述,我们并不感到讶异。”
食双星(eclipsing binary)是一对恒星,从地球观测可以看到它们绕着彼此运行,并遮掩了彼此的光线。因此,这个特别的恒星通常在其中一颗进入另一颗恒星轨道运行时,会显得更为明亮。而大陵五即在英仙座(Perseus)中被发现,距离地球92.8光年,其中较为大颗的恒星大约是太阳半径范围的3.5倍大,较小的则是2.7倍大。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大概是0.062天文单位(AU,一个天文单位距离是指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英仙座。(网络图片)
大陵五可以用肉眼观察其周期变化,被认为最早是在1667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杰米尼亚诺·蒙坦雷( Geminiano Montanari)记录下来,虽然直到1783年时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古德利克(John Goodricke)才提出双星中一颗可能是导致另一颗较为黯淡的原因。但根据此最新的推测,可见过去对于此恒星的变化观察值得再次嘉奖。
然而最有趣的也许是透过这个发现,揭露了此恒星的变化周期在3000年前些微的短了0.017天。与其认为这不对,研究人员们推测,周期缩短的原因可能是双星之间质量转移,以致影响了它们彼此之间的轨道运行。
Jetsu补充道:“事实上,这应该是第一个可以确认大陵五周期变长,并且估算质量转移率的观察。”而此发现也许可以提供天文学家们一个重要的工具,去了解更多有关食双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