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乱象:名为养老实为卖房

发表:2017-01-16 09: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7年1月16日讯】目前中国主板市场有29家上市公司涉足养老产业,但尚未有一家以养老为主的上市公司。中国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乌丹星在首届养老产业环球峰会上表示,目前资本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养老产业必须要有耐心,绝对不可以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结果就是不光资本不能获得相应的预期,而且还可能成了养老市场的搅局者。

养老产业发展需要社会资本进入,但目前,中国投资养老产业的大都是追逐短期利益的资本,这跟养老产业的发展特点相悖。

据华夏时报报道,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不少房企转型涉足养老产业,旨在消化库存从而转移政策风险,然而,这种打着养老地产的旗号来牟取暴利的资本恰恰与养老产业的发展特点相悖,势必会影响到国内的养老市场。”

董登新表示,即使在国外成熟的地区,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报期都要在5至7年甚至更长,但在中国,很多开发商还只是把开发养老地产作为一种营销噱头,真正的目的仍是出售物业。

以京津冀为例,去年至今,出现了不少养老社区进行“返租销售”的违规现象。即业主将所购房屋返租给开发商,再交给第三方公司运营。由于此类销售模式难以保障业主的基本权益,一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维权将十分困难。

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它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其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成效显著;而当它发挥消极作用的时候,其对整个产业的侵害程度同样惊人。

一边是多路资本对老龄产业的虎视眈眈,一边是养老产业普遍缺钱;一边是资本投入巨大,一边是养老产业收益周期远。那么,产业与资本如何更好地对接?

乌丹星认为,目前养老产业投资依然存在三大瓶颈:首先,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在观望,如果金融市场不开放,资本不愿意进入;其次是模式问题,做养老健康的企业多在亏损,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资金受到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同时要对接很多的部门;第三是人才问题,从事养老健康的一定是专业人士,而现行体制下公立医院的医生很难招进来。

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政策上,不少地方缺乏相应配套机制,最终使得政策落地困难,这些都使得商业养老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

董登新表示,欧美包括日本养老服务公司大都是知名品牌,他们的投资追求的均是长期稳定的收益,而不是短期的暴利,参与养老产业,需要志在长远。

责任编辑:辛荷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