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刷脸暴露隐私 国民处在巨大监狱中(图)

发表:2019-10-10 00: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购物刷脸支付机(图片来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购物刷脸支付机(图片来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10月10日讯】随着刷脸支付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各大商店、餐馆消费,只是看一眼支付设备,就能轻松完成付款。消费者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也产生了疑问、刷脸支付,真的安全吗?

大陆媒体报导,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所做的两个实验,主持人分别将照片处理成动态图片、将观众微博照片处理成3D人脸模型,两种方式均成功骗过了某支付软件,进入了他人账户。随后某软件回应称,人脸识别只是其多种保护中的一个环节,软件还会通过人工智能、风控系统等进行全面监测,人脸识别一旦被滥用,我们的隐私将无处安放。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就个人信息保护来说,用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尽管目前已有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关于个人敏感信息、生物信息等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建议尽快通过立法予以明确。不能一味滥用科技。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刷脸支付既要便利,更要安全。避免消费者信息被过度使用,要加强监管,“在金融科技领域,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常有的事,这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跟踪创新以及创新带来的问题,对监管机制进行更新和强化。”

澳洲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中国问题研究员倪凌超称,“这有很大的风险,中国政府可以为了自身的目地而动用这些资料,例如监视、监控、追踪政治异议人士、控制社会和讯息,出现如同针对、新疆维吾尔人进行控制,甚至是预测性警务。这也是搜集和使用脸部辨识资料受争议的问题。”

一些支付公司承认,他们不得不面对“小概率的盗刷事件”。而正是这样一些小的漏洞,有可能隐藏着更为复杂的风险。

例如,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智能家门锁、手机软件等,使用的仍是比较简易的人脸认证,只要给出一张照片,跟数据库对比成功,就能顺利登录。同样地,使用某些换脸软件,犯罪分子可以轻易将经过深度伪造的内容,用以对当事人进行报复、伤害和诈骗。目前,已有许多案例得到推演,它们或许未曾实际地发生过,但也适时地提醒了我们,人脸识别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

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实用的同时,这些生物信息会不会被过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业有没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觉性?互联网公司会不会只顾及流量,不顾用户安全,只顾及体验,却不顾隐私保护?

曾于大陆维权人士指出,中国政府以科技之名行监控之实,其实就是人性的另一种践踏。

今年3月,北京人大代表伊彤在中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关注生物特征数据保护的立法。该提案显示,一旦私人生物特征数据遭泄露,将终生会泄露,用户私人数据安全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未知风险。

有网友感慨表示,“餐馆消费刷脸支付,人脸识别进校园,看新闻APP也索要人脸权限,微信监控,声音监控、电话监控,网络封锁,电子警察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国民好像不知不觉被圈在巨大的监狱中”。

责任编辑:李欣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