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心:封建之美

發表:2002-08-08 05: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們順口說慣了「封建集權」,「封建獨裁」之類,彷彿集權或獨裁是封建的特徵。這實在是誤解。封建制度當然與現代的「民主」制度的概念是很不相同的,然而,封建制度決不是集權或獨裁製度,至少不應該把封建制度當作集權或獨裁的典型。

  問題出在對封建社會劃分的混亂。所謂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等,是按經濟制度劃分的。這種劃分方法本身就有問題,譬如,奴隸社會的劃分。就奴隸的存在而言,一直延續到近代,因此,以是否有奴隸存在作劃分,沒有意義。即使有大規模的奴隸參與經濟活動,如美國,也無法因此作劃分,因為,在奴隸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兩者間,顯然,還是劃分成資本主義社會更合適。儘管如此,若仍以這種劃分方法為準,則應該認為西周是封建社會,而中國的封建社會結束於春秋戰國時期,隨後的兩千年應該稱之為後封建社會。後封建社會本質上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詳見「科舉與工業革命」,《華夏文摘》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三日出版)。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是帝制,與封建政治制度有本質的不同。將後秦的兩千年歸入封建社會是不正確的。按上面的這種劃分方法,要麼認為中國沒有封建社會,要有,則只能是先秦社會。

  就政治制度而言,封建制度的特徵是分權制,而不是集權制;是共和制,而不是獨裁製。從周天子起,一級一級往下分配權利,每一級都有相對獨立的自治權,周天子並不直接過問各封國內部事務,各封國的國君也不直接過問下屬各級貴族封地內的事務。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是典型的「封建思想」,它體現的是最終分權到戶,即,家族內部事務由家族自治管理。在集權制度下,國法一管到底,無所不包,根本容不得另有家規。

  所謂「共和」,簡單地講,就是:共同分享國家。古羅馬的共和是自由民共和,即,全體自由民共同分享國家,奴隸不在分享之列。奴隸不在分享之列並不是說奴隸得不到任何分享,而是說奴隸沒有主動參與分享的政治權利。美國以前(大概也就是四十年前吧,並不是很久以前)的共和是白人共和,即,全體白人共同分享國家,黑人不在分享之列。美國再早期的共和是男人共和,即,全體男人共同分享
國家,女人不在分享之列;若再計算黑白的話,可以更準確地稱:白男人共和,即,全體白男人共同分享國家,白女人和黑人不在分享之列。美國今天的共和是「美籍」共和,即,全體美國籍人共同分享國家,非美國籍人,不論是「合法」居民還是「非法」居民都不在分享之列; 它與古代的各種共和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它是建立在種族隔離基礎上的共和(詳見「國籍與人權」,《楓華園》二零零零年
九月七日)。所有這些共和與所謂「全民共和」都還有點不同。

  封建的共和是貴族共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全民共和」,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有了「刑不上大夫」才有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否則,動不動就要殺頭打屁股,還有誰敢說話呀?就算有人不怕殺頭,這頭殺了後還不是照樣說不成話,諸子百家學說還怎麼傳播呢?孔子當年周遊列國,不知道說了多少當權派不喜歡聽的話,要是在後秦帝制時代,他老人家就算有一百個腦袋也早就砍完了,那裡
還輪的到他開班授徒,修成「萬世師表」?這並不是一個特例。當年搖唇鼓舌之徒甚多,今天遊說這個諸侯,明天遊說那個國君。那些國君聽的喜歡就給些錢,封個官;聽的不喜歡也無非就是請你走路而已,很少有什麼性命之憂。其實,孔子所處已是封建末期,按孔子的說法,已經是「禮崩樂壞」了,推測起來,西周時的情形只怕更好。中國的文化遺產一大半是先秦封建時代掙下的,與其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不如說:天不生封建,萬古長如夜。

  共和對於現代的中國人來說可謂「民鮮久矣」。然而,「共和」一詞對於中國人應該是不陌生的。中華文明年代確切可考的歷史就是從西周「共和元年」(西元前841年)開始。就中國人來說,這實在是個好兆頭。可嘆的是在以往的年代裡,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人離「共和」確是越來越遠。西周共和年的共和未必是今天的「共和」一詞意思,然而,共和年的西周確實不是獨裁統治。當年,周厲王姬
胡無道,國人暴動,周厲王逃亡。於是,周公,召公共同執政,十四年後,周厲王去世,還政與周厲王的兒子姬靜(即,周宣王)。當時的國人的暴動不具有後秦帝制時代造反搶天下的特徵,這是因為當時的天下並非周天子一人所擁有的天下,而是諸侯分享的天下,這樣才有周公,召公共同執政的可能。這在寡頭獨裁統治的後秦帝制時代是不可能的事。(除了周召共治的說法外,關於「共和」還有其它的說
法)。

  前面講的周公是孔子經常夢見的那個周公姬旦的後代,大概世襲了封號,故也稱周公。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受封為魯國的國君。但是,周公並未去他的封國,而是留在中央輔佐周天子。周武王死,周成王繼位。因周成王年幼,周公於是攝政,期間大事有周公東征,以及第二次大分封。周公攝政七年後還政與周成王。與周公的情況類似,當時也有一位召公,是「周召共和」時的召公的祖先。成語「甘棠遺愛」就是講懷念召公的事。從這先後兩代周公召公的故事,我們看到的是共和,是權利分享,決不是寡頭獨裁。周公攝政對於周朝建立具有決定性的貢獻,後世能與此相比的是清初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攝政。多爾袞為清朝的建立立下的功勞不亞於周公為周朝建立立下的功勞,然而,多爾袞卻死於非命。

  說起帝制,總難免扯上秦始皇。其實,廢封建興帝制的並不是秦始皇;秦國的制度在秦始皇之前就已建立了,而封建則在秦始皇之前幾百年就已沒落。各國間的戰爭也已進行了幾百年,無法停止,並不是秦始皇發動的。客觀上,只有統一才能結束戰爭,使百姓免去戰爭之苦。秦始皇的罪說來說去,也就是「焚書坑儒」。其實,比起後來的許多皇帝幹的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何足道哉,清朝的「文字
獄」就遠甚於「焚書坑儒」。 後秦帝制時代的暴君多如牛毛,相比之下,秦始皇算是好的。譬如,秦二世,繼位後,將他的十個哥哥殺掉,將他的十二個姐姐五馬分屍。退一萬步講,即使秦二世因為自己篡位而心虛,那也只需將他的哥哥們殺掉就是了,何至於要殺他姐姐呢?更何況五馬分屍?這些王子,公主本來是何等高貴,轉眼間,身首異處,手腳撕開,陳屍街頭,豬狗不如,毫無尊嚴可談。皇帝本人
和這些王子,公主血統相同,自然一樣地豬狗不如。人們對皇帝只有恐懼,沒有敬意,那裡還談的到什麼人格尊嚴?這樣的沒有人性的事,秦始皇一件都沒幹過。可是這類殺兄弟姐妹,殺父母,殺子女,殺老公,殺老婆的事在後秦帝制時代的皇室中卻是家常便飯,就連被稱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殺了兩個哥哥後才登上皇位的。而在先秦封建共和時代,這樣的恐怖,甚為少見。秦始皇也沒有濫殺自己的大臣,更沒有濫殺自己的功臣,而後來的皇帝濫殺功臣的比比皆是,尤以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和黨主席毛澤東最為過份。這三個人的共同特點是出身低賤,總是疑心別人不服。唐太宗李世民出身貴族,就沒有這類心理負擔,和秦始皇一樣,沒有濫殺功臣。秦始皇所受到的誹謗大多是無知小人人云亦云式的瞎嚷嚷。

  帝制的醜陋並不在於下層人民沒有人的尊嚴,而在於全體人民,包括皇親國戚,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沒有人的尊嚴。人人都生活在恐懼中。皇帝本人也一樣,日夜擔心有人篡位;一旦被篡了位,本來的皇帝立刻就變的豬狗不如。在帝制時代,開始,一些高官,譬如,宰相之類,還可以坐著和皇帝講話,後來就只能站著和皇帝講話了,再後來就只能像狗一樣趴著和皇帝講話了。人格尊嚴蕩然無存,還談什
麼學術研究,百家爭鳴?連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都活的像狗似的,小民百姓自然就是形同蟻螻了。後秦帝制時代寡頭獨裁統治的恐怖,動不動就是殺頭,甚至殺全家,滅三族,滅九族之類,怎麼能夠和先秦封建共和相比呢?比起後秦帝制時代的血腥和黑暗,先秦封建之美,美在分權,美在共和,美在人性未泯,美在人格尚存。

  當然,後秦帝制時代也不是一團漆黑。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病重時不肯吃藥,以免連累醫生。因為倘若吃了藥仍然不治,按朱元璋的脾氣,參與會診的醫生必定統統殺頭。馬皇后終於病死,可以稱的上是舍己救人,大慈大悲。另一方面,先秦封建也存在著血腥和恐怖,譬如,前面講到的周公姬旦,最後是連夜從洛陽逃回他的封國 --魯國(山東曲阜)。若無恐怖,何必要逃?(不過,若在後秦帝制時代,連跑都不必,等死就是了)。後秦帝制,不再有「刑不上大夫」,再加上科舉制度,平民廣泛參政,應該說,在「民主」這個指標上優於先秦封建制,然而,後秦帝制之醜陋,遠甚於先秦封建制,這其中的主要因素,與其說是「民主」,不如說是共和。

  西周的體制,用今天的話來說應該就是:中華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China),相當於聯邦制國家。周天子就相當於聯邦總統;周天子的直轄領地,即,周(國),就相當於(這裡以美國為例)美國聯邦政府的直轄領地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就政治體制而言,聯邦制本質上就是封建制。大致上可以這樣認識:古代的封建制是「君主」封建制。其特點是:權利分配由君主執行;權利分配給下一級封建君主。聯邦制是「民主」封建制。其特點是:權利分配由平民組成的政府執行;權利分配給下一級由平民組成的政府;可以反過來認為,聯邦政府的權利是從各州政府分配而來,以美國為例,是先有州政府,後有聯邦政府。

  現代聯邦制的分權的程度不如古代的封建制。古代的封建制是多級分權,彷彿是一種政治,經濟總承包制,由周天子開始發包,然後層層分包,最後承包到戶。而美國的聯邦制只是兩級分權,即,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兩級。應該說,美國的政治體制的集權程度相當的高,遠高於後秦帝制時代。後秦帝制時代政府的集權程度並不高,但是,皇帝的獨裁程度非常之高。也就說,後秦帝制時代的特點,與其說是
政府高度集權,不如說是皇帝高度獨裁。中國人傳統上歷來認為應該擁有的家庭自治權,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中不存在。中國人對此常有些不習慣,究其根源,應該說:是傳統封建思想和現代集權制度的衝突。其實,沒有理由認為聯邦制最好是兩級分權,為什麼不可以是三級,四級……?

  古代各封國的自主權比現在美國的州的自主權大多了。周天子的中央政府直接治理的只是直轄領地 --周(國)。而美國聯邦政府卻是直接介入各州統治,直接向各州人民徵稅等等。現在,美國各州政府的權利與聯邦政府的權利相比已是微不足道,聯邦制已名存實亡,成了高度中央集權的偽聯邦制。這與當年成立聯邦政府時的初衷已大相逕庭。可以說,在過去的二百多年中,美國逐漸從封建制向集權制演變。當年美國的內戰是集權勢力戰勝封建勢力的一個轉折點。

  當時林肯的行為並沒有任何法律和道義的依據,無非是以武力為後盾的強權政治。最後的結果也並不取決於誰是誰非,無非是實力強大的一方戰勝。廢奴,是南北衝突的原因和戰爭的結果之一,不是林肯出兵時的理由。按理說,當初成立聯邦時,各州是自主,自願加入,也沒有簽下條約說日後不得退出聯邦,現在各州要求退出,當然是正當要求,林肯實在沒有什麼理由出兵鎮壓。由此就能理解南方各州在揹負著飼養奴隸的道德負擔下,居然仍有那樣高昂的士氣。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飄》這樣同情南方的作品,為什麼至今仍有許多人不服。應該說,由於美國內戰的「前因」和「後果」(即,廢奴),聯邦政府出兵鎮壓南方各州,客觀上有道義上的正當性,但是,主觀上,林肯並沒有用武力「解放被壓迫人民」的情懷,否則,林肯的軍隊就成了「解放軍」了,林肯也就不是共和黨員,而是共產黨員了。

  今天的美國有兩種「聯邦主義」,其主張正好相反。 一種「聯邦主義」主張進一步強化聯邦政府的權利,進一步削減州政府的權利,進一步在全國統一法律,統一政令。另一種「聯邦主義」則主張恢復聯邦制的本來面目,主張強化各州政府的權利,削減聯邦政府的權利,反對用聯邦法律覆蓋州法律。大致上民主黨偏向前一種「聯邦主義」,共和黨偏向後一種「聯邦主義」,民主,共和兩黨的名字到有點名符其實了。

  後一種「聯邦主義」者大都是「擁槍派」。這擁槍的權利是當初建立聯邦時分配給個人的權利,本質上是封建分權的結果,是「民主」封建制下最實質性的權利。要槍幹什麼?簡單地講,就是保衛個人分得的權利。不是都「民主」了嗎,有什麼事不好商量,偏要動粗?事情沒那麼簡單,否則美國當年也不用打內戰了。倘若僅用選票就能保證「民主」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保證個人分得的權利不被剝奪,那麼,古希臘的民主制怎麼沒有一直傳下來呢?古羅馬的民主制怎麼又變成獨裁了呢?其實,以現在美國聯邦政府武力之強大,別說個人,就是整個州造反,聯邦政府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像捏個螞蟻一樣把造反鎮壓下去,那裡還需要像當年內戰那樣,費那麼大勁?這與當年建立聯邦時的情形大不相同了。那時,聯邦政府的武力和州政府的武力,以及人民的武力是相差不多的,無非是槍對槍,刀對刀,那一方都沒有絕對優勢。而現在,即使擁槍,也只有象徵意義了。

  分權是封建最根本的特徵,在分權的基礎上容易建立多元社會,這是封建制優於其它所有政治制度的地方。西周的封建體制就是一國多制的體制。那種試圖以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宗教一統天下的想法是愚昧的,也是違反人性的,不僅僅是不可行,而且也是不可取的。不但客觀上不存在一個對人人都最理想的終結社會,而各人的主觀喜好更是千差萬別,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統一。只有多元社會才能
滿足各種不同的人的不同的需要。多元社會才是最符合人性的社會。一國多制比一國一制好;就世界範圍而言,多國多制比多國一制好;其先決條件是:一國多制也罷,多國多制也罷,都不得包含有種族隔離的內容。任何包含有種族隔離內容的「一國兩制」或一國多制,都是不可取的。任何建立在種族隔離基礎上的制度,不論其是否「民主」,都反人權,反人類,反文明的。可以說,現行的種族隔離制度是人類文明的最大敵人。其實,古時候並沒有這樣的種族隔離制度,現行的種族隔離制度是後來西洋人為了保持其殖民主義掠奪得來的贓物而設計出來的,也是西方列強在後殖民時代進行種族壓迫的工具。現在的西方各國的社會制度無一不是建立在種族隔離的基礎之上,不論其有怎樣的表現,都是醜惡的制度。中國和中國人是現行的種族隔離制度的最大的受害者。無論為了中國人的利益還是人類文明,中國人民都應該舉起反種族隔離的旗子,在思維方式上,徹底擺脫來源於西洋人的精神枷鎖。(tomzhu2001@hotmail.com,2000.4.7)

《楓華園》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