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共軍後勤工作中的「就地籌措」說起

發表:2007-11-11 05: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在看朝鮮戰爭中長津湖戰鬥資料的時候,發現有資料稱因為補給不濟,志願軍總部要求九兵團在長津湖地區就地籌措,而該地區是山區,人少地貧,再加上戰爭,糧食就更少,所謂就地籌措,幾乎與劫掠無異。美軍士兵的回憶錄就披露曾有朝鮮居民向美軍哭訴志願軍強佔起住房和糧食,在零下三十度的嚴寒,志願軍穿著單薄的棉衣,如果沒有住房,露宿野外必然要被凍死!——美軍隨即開始對民房進行轟炸,此前美軍極少轟炸民房,結果不僅造成志願軍的傷亡,還使其無房屋可供宿營,加劇了部隊凍傷的人數。

在國內戰爭中,也有所謂就地籌措,還有留下欠條表示不是白拿,其實在那樣的戰爭時期,誰知道你就一定能贏得戰爭?如果不能贏得勝利,那這欠條找誰去兌現?那還不是和劫掠一樣性質。

現在看來,所謂就地籌措,就是「劫掠」的委婉的說法,更有名的是國內戰爭時的「打土豪」(當然後者還包括了將一些有錢人或者就是被俘的敵方軍政首領抓起來要錢——那一般是稱之為「綁肉票」)。

勒索中最有名的要數張輝瓚,中共方面活捉了張,坐地起價,國民政府立即籌措錢糧物資款項力救。眼看價碼已經談成,red方急派代表去拿錢,沒料到紅方手下人不聽管教,殺了張輝瓚並將張人頭割下用木排順贛江漂下,已派出的代表還興沖沖提著口袋準備裝錢,路上偶然看到報紙,被驚的魂飛天外,立刻逃之夭夭,紅方領導眼看吃到嘴裡的肥肉沒有了,懊悔的直拍大腿,那局面不是一般的搞笑。

這種後勤方法雖然看上去可以「以戰養戰」,但實際上卻是「殺雞取卵」,弄到後來大家沒飯吃,不能持久,這才是十年內戰時期過幾年中共就要放棄佔居地的主要原因。直到陝北還是如此,所以要不停的東征、西征,如果不是張學良勸阻並接濟,中央red軍又要借道跳出去的。這也是歷代農民起義的慣常做法,毛批評為「流寇」,實際自己做法正與之類似。

國內出版吳東峰的《開國將領佚事》中講到某將領中共軍逃跑時期綁了一個大地主的兒子,要地主拿若干財物來贖,該地主貪錢,沒贖。該將領帶著這個孩子長征了,讓他和red小鬼們呆在一起,後來這個地主的孩子成長成為共軍的一個指揮員並在解放戰爭中犧牲了,該將領對這個地主的後代懷念不已。

綁票最著名的是兩件:四方面軍抓了岳維峻,要10萬大洋,錢沒全到手,人頭已落地。另一件是賀龍在貴州時抓得一傳教士,勒教會來贖,而教會沒有錢,洋教士只好跟著長征半年。

程子華回憶錄裡講打土豪情景最為傳神:到了房屋裡在地面上澆水,看滲水情形來發現新土掘藏;或者是要當地人一起吃飯,筷子先往魚頭後魚脊的,說明老吃魚,是土豪,吊打逼供。這或許是千百年來農民起義的慣常辦法。

在川西北聽到的傳說是,當時窮人家裡很少能吃上鹽巴,凡是灶台上的土比較咸的就是經常吃鹽富農和土豪,所以red軍只要進屋舔一下灶臺就可以決定這家人的階級成份了。

還有一種征發方式稱為「借」。1947年劉鄧躍進大別山,無法依靠後方長途運送冬裝,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棉衣。當時劉鄧部沒有足夠的錢來購買棉花、布匹,就只能先向商人與百姓借。陳再道回憶:「我們從商城南下時就開始籌措布匹,見到布店和有布的富家就借布,留下字據把布拿走,說明以後憑藉條如數付款。…… 糧食也有開借條,有的用打土豪的方法開倉取糧。部隊抽出不少幹部去借布、借糧……」

同樣,「動員」民工,共軍一般稱為人民戰爭,如果是國民黨軍隊干的,那就稱之為「拉夫」,是萬惡的 。

来源:投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