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端午感六四

作者:靜明 發表:2011-06-06 01: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楚為秦亡,屈子殉國。屈原於楚國共祖,楚之始祖熊繹是古帝顓頊之後,事周成王,封於楚。傳國至楚武王熊通,生子瑕,受封於屈,遂以屈為氏,屈原即其後代。屈原名平,原是字,「正則」「靈均」包含了其名與字的意義。生於良辰,有著天地賦予的美質,又加上長才(「又重之以修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日月飛馳不停留啊,春天剛剛過去就迎來秋天。想那花草樹木都要凋零啊,唯恐美人也將有暮年到來。你為什麼不趁著壯年拋棄惡習啊,又為什麼不改變原來的政治法度?你若乘上駿馬縱橫馳騁啊,請來,讓我在前面為你帶路。屈原在《離騷》的開篇即以美人隱喻楚懷王不能趁著壯年除去穢惡之行。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古代的三王德行多麼完美啊,眾多的賢臣在他們身邊聚會。舉用申椒香木似的群賢啊,豈只是任用優秀的蕙和芷?那堯舜是多麼光明正大啊,已經遵循正道走上了治國的坦途。桀與紂是那樣狂妄邪惡啊,他們只因走上邪路而難以舉步。那些結黨營私的小人苟且偷安啊,使國家的前途昏暗艱險。

春秋以來,許多小國經過長期的戰爭,逐漸被大國吞併,春秋後期只餘下二十餘個家,當中以齊、秦、楚、晉、越五國實力最強,基於五國各自過去的原因,五國皆無力征服諸侯。戰國中期起形成以七個大國燕、趙、魏、韓、齊、楚、秦,與泗上十二國、北方中山國、東南方越國及西方義渠國等並立爭雄的局面。

屈原主張合縱,堅持聯齊抗秦的外交政策;提倡變法,反對腐敗的貴族統治,是符合楚國長遠利益的正確方針。就楚國內政方面來說,要想富國強兵,戰勝秦國,就一定要加強法治,限制貴族特權,舉賢授能,發展經濟實力。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難道我自己害怕災難禍患嗎,怕只怕君王的車子顛覆不起!我前後奔效力左右,追隨著前王的足跡不斜不偏。君王不體察我的內心啊,反而聽信讒言變得惱怒。我知道忠貞直言會招來禍殃啊,我能忍受這種禍患而不停止進言。請上天作公正的判斷,我是為了有神明遠見的王啊。當初既然已經和我把話說定了,中道悔恨,隱匿其情,而有他志。我不因放逐而難過,傷心的是君王行為放蕩反覆無常。

屈原20多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國的令尹只低一級,他對內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發布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付諸侯。楚王很信任他,還讓他草擬法令,又讓他出使齊國,聯齊抗秦。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卻招來了楚國貴族大臣們的反對和嫉妒。反對者的代表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兒子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這批人目光短淺,妒賢害能,只想維護自己的貴族特權,卻把國家的長遠利益置之腦後。可是他們的權勢很大,整天圍在楚懷王身邊,左右懷王的言行。昏憒的楚懷王,聽信了讒言,漸漸疏遠了屈原。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這兩句表明屈原之志為潔身而死不足傷,同流合污實可哀!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改變自己的初衷啊,難道我會因受到受創而改變我的心!

為了破楚、齊聯盟,秦國派張儀帶了很多財寶到楚國活動。張儀賄賂了楚國的一批權貴寵臣,利令智昏的楚懷王貪圖六百里的商、於之地,真的和齊國斷絕了合縱之盟;聽信了張儀的話,就把相印授予張儀,封張儀為相。直至六百里變六里,興師伐秦,敗失八萬軍隊,大將軍被俘虜,還被佔去漢中大片土地。這時懷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於是復用屈原」,讓他出使齊國,重修楚齊之盟。張儀繼續賄賂鄭袖、靳尚之流,還使楚王和秦王結下了婚姻關係。前305年,楚懷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齊合秦,去秦迎親。第二年,接受了秦退還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縣)。當時屈原雖竭力反對,結果不但無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漢北地區。

「秦,虎狼之國,不可信」,然後楚懷王最終與秦昭王相會時被扣留客死於秦國,楚秦斷交。秦國宣戰,頃襄王求和,屈原被第二次流放。楚國割地戰敗,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攻下了郢都,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哀郢》所說: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正是描述這一片倉惶混亂的狀況。屈原在這前後,曾沿江西上,還想看一看這滿身瘡痍的祖國和他終身輔佐的楚王。結果只看到強秦的步步進逼,楚國朝廷的腐敗和昏庸。想為楚王「奔走以先後」,「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眼看著祖國一步步走向滅亡,就埋下了以身殉國的思想,他過鄂渚(湖北武昌),入洞庭,溯沅水,經枉陼 (湖南常德武陵縣)至辰陽(湖南辰溪),又折向東南,入於漵浦,暫時停留下來。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長沙附近的汨羅江,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了。這一年大概是前278年,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當時62歲左右(生於前340,死於前278)。此後,楚國日衰,於前223年,為秦所滅。

屈原作「漁父」表明自己不與世沉浮的決心: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

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

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回頭來看詩仙李白的點評——「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屈原的煌煌詞賦如日月高懸,輝耀千古,而楚王荒淫無道,窮奢極欲,卒招亡國之禍,當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宮觀臺榭,早已蕩然無存,只見滿目荒涼的山丘。詩人俯仰宇宙,縱觀古今,將屈原和楚王作為兩種人生典型加以鮮明的對比。

自古文以載道,古人的文章和生平,生動的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中的善良與邪惡,忠貞與奸詐,正直與昏庸,偉大與渺小!歷史的塵埃退去,善之光輝永照人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歷年的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近年的端午,又與一個特殊的日子相近,那就是中國史無前例的大學生愛國運動——六四紀念日。

二十年了,那些優秀的人才,他們以純潔、成熟的心智和為生民立命的大志,以和平、血肉之軀向紅朝的獨裁者抗爭!二十年了,六四的真相已經深入人心,拷問著幾代人的靈魂!二十年了,六四之血並未流乾,因為鄶子手還在高舉屠刀!

二十年了,讓我們重溫當年《絕食書》中大學生們的赤子情懷,他們同樣的視死如歸: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五月裡,我們絕食了,在這最美好的青春時刻,我們卻不得不把一切生之美好絕然地留在身後了,但我們是多麼的不情願,多麼的不甘心啊!

然而,國家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刻,物價飛漲、官倒橫流、強權高挂、官僚腐敗,大批仁人志士流落海外,社會治安日趨混亂,在這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同胞們,一些有良心的同胞們,請聽一聽我們的呼聲吧!

國家是人民的國家,

人民是我們的人民,

政府是我們的政府,

我們不喊,誰喊?

我們不干,誰幹?

儘管我們的肩膀還很柔嫩,儘管死亡對我們來說,還顯得過於遙遠,但是,我們去了,我們卻不得不去了,歷史這樣要求我們。

我們最純潔的愛國熱情,我們最優秀的赤子心情,卻被說成是「動亂」,說成是「別有用心」,說成是「受一小撮人的利用」。

我們想請求所有正直的中國公民,請求每個工人、農民、士兵、市民、知識份子、社會名流、政府官員、警察和那些給我們罪名的人,把你們的手撫在你的心上,問一問你們的良心,我們有什麼罪?我們是動亂嗎?我們罷課,我們遊行,我們絕食,我們獻身,到底是為什麼?可是,我們的感情卻一再被玩弄,我們忍著飢餓追求真理卻遭到軍警毆打……學生代表跪求民主卻被視而不見。平等對話的要求一再拖延,學生領袖身處危難……

我們怎麼辦?

民主是人生最崇高的生存感情,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但這就需要我們用這些年輕的生命去換取,這難道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嗎?

絕食乃不得已而為之,也不得不為之。

我們以死的氣概為了生而戰。

但我們還是孩子,我們還是孩子呀!中國母親,請認真看一眼你的兒女吧!雖飢餓無情地摧殘著他們的青春,而死亡正向他們逼近,您難道能夠無動於衷嗎?

我們不想死,我們想好好地活著,因為我們正是人生最美好之年齡,我們不想死,我們想好好學習,祖國還是這樣的貧窮,我們不忍心留下祖國就這樣死去,死亡決不是我們的追求。但是,如果一個人的死或一些人的死,能夠使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能夠使祖國繁榮昌盛,我們就沒有理由去偷生。

當我們挨餓時,爸爸媽媽們,請不要悲哀;當我們告別生命時,叔叔阿姨們,請不要傷心,我們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讓你們能更好地活著;我們只有一個請求,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追求的絕不是死亡!因為民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民主事業也絕不是一代人能夠完成的。

死亡,在期待著最廣泛而永久的回聲……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