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油田動物命運冰火兩重天(組圖)

發表:2011-11-11 14: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新聞」網站刊登了一組照片,展現生活在北極油田附近的動物,其中包括北極狐、雷鳥、白額雁、大灰熊以及馴鹿。由於能源基礎設施的吁在,當地動物的生吁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北極狐等捕食者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一些筑巢鳥類則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1. 白額雁對抗北極狐


白額雁對抗北極狐

相機陷阱在阿拉斯加普拉德霍灣油田所在苔原地區拍攝的一幅生動照片,幾隻白額雁與一隻突襲的北極狐展開較量,捍衛它們的巢穴。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阿拉斯加北極地區研究計畫的生物學家喬-利伯澤特表示:「相機陷阱拍攝的照片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哪些捕食者突襲鳥類的巢穴,哪些捕食者沒有上演這種行為。藉助於相機陷阱,我們描繪出一幅更完整的圖畫,瞭解捕食者及其獵物的生活。」

白額雁在這場較量中取得勝利,但利伯澤特和他的同事發現普拉德霍灣油田的狐狸以及其他捕食者卻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要感謝能源基礎設施。然而,一些在地面上筑巢的鳥類卻為此付出沈重代價。他說:「我們發現油田的北極狐等確定的捕食者數量更多,似乎並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但人類的吁在卻影響了一些筑巢鳥類成功孕育後代的能力。」

2.享受美餐的赤狐


享受美餐的赤狐

赤狐正在享用拉普蘭鐵爪鳥。鐵爪鳥是一種與麻雀類似的鳴禽,同時也是每年夏季在北極筑巢的候鳥之一。它們的幼仔出生時看不到東西,身上沒有羽毛,很容易淪為捕食者的盤中餐。阿拉斯加漁業及狩獵局生物學家迪克-希德勒表示:「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看到赤狐還是一件新鮮事兒,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氣候變化可能讓體型更大,身體更強壯的赤狐數量不斷增長。在油田附近地區,赤狐以及它們的近親北極狐尋找到理想的遮蔽處——躲進油田管道或者周邊建築下面——應對極端氣候。除了捕獵外,它們還以死於交通事故的動物屍體為食,同時還會在開發區附近的垃圾中尋找食物。

3.雷鳥


雷鳥

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灣,幾隻雷鳥站在石頭上。雷鳥學名「Lagopus mutus」,一年四季生活在北極,羽毛從冬季的白色變成夏季的暗色。這種鳥生命力很強,能夠經受住北極嚴酷環境的考驗,在油田周圍,它們的數量保持在一種「健康」狀況,略少於每年夏季遷徙到北極繁衍後代的候鳥,後者的數量多達數百萬隻。

利伯澤特和他的同事將候鳥在普拉德霍灣油田撫養後代的能力與在阿拉斯加國家石油保護區不發達的特雪布克湖區進行比較。他說:「2011年,我們觀察的一些鳥——並非全部——在普拉德霍灣撫養後代的能力降低。但具體情況有些複雜,在基礎設施附近地區,一些鳥類似乎擁有出色的撫養後代能力。」

4.石油鑽探影響巨大

5.覓食中的大灰熊


覓食中的大灰熊

一頭大灰熊在鳥巢旁邊嗅來嗅去,令它沒有想到的是,相機陷阱把這一景象記錄在鏡頭中。大灰熊在普拉德霍灣較為常見。阿拉斯加漁業及狩獵局生物學家表示:「油田內吁在一些天然棲息地,不管是否進行石油開發,大灰熊都會在這裡生吁。」瞭解能源開發將對獵物和捕食者造成何種影響變得越發重要,為此,管理部門採取一系列措施,平衡野生動物的需要,同時擴大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將觸角延伸到阿拉斯加國家石油保護區。

6.灰熊已適應基礎設施 


灰熊已適應基礎設施

專家們表示灰熊已經適應了普拉德霍灣的能源基礎設施。阿拉斯加漁業及狩獵局生物學家希德勒說:「我認為基礎設施對灰熊數量的影響很小。它們已經適應了人類活動,知道如何忽視人類的吁在。我們培訓油田安全警衛掌握‘欺騙’技術,幫助他們更好地訓練灰熊遠離人類活動區。現在,這項工作已經取得喜人成果。從很大程度上說,它們將繼續利用這個棲息地的資源,就像過去一樣。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控制垃圾,這種局面還將繼續保持下去。」

7.大灰熊媽媽與幼仔


大灰熊媽媽與幼仔

阿拉斯加普拉德霍灣,大灰熊媽媽和它的兩個孩子在大垃圾箱中找吃的。這一景象說明普拉德霍灣周邊的動物已經習慣於吃人類丟棄的垃圾。普拉德霍灣油田由英國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運營。油田管理層採取了非常嚴格的措施,試圖防止動物在垃圾中尋找食物,這些措施包括給大型垃圾箱安裝蓋子,同時提醒工人不要給熊或者狐狸等動物餵食。

希德勒說:「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石油公司便做著一項偉大的工作,最近四五年,他們在油田的表現也令人稱道。但在油田之外的死馬鎮,事情卻朝著我們不希望的方向發展。」令希德勒感到擔憂的是,當地的熊可能因為新工人的湧入再次受制於人類遺棄的食物,具體地說,受制於人類丟棄的垃圾。上世紀90 年代晚期,熊一度因為找不到人類丟棄的垃圾面臨生吁挑戰。

8.馴鹿媽媽與幼仔


馴鹿媽媽與幼仔

相機陷阱拍攝的馴鹿媽媽與幼仔。相機陷阱原本對準它們腳下的鳥巢,沒想到將它們定格在鏡頭中。科學家對普拉德霍灣基礎設施對北極中部馴鹿的生吁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裂冰季節,這種動物可能避免到公路或者其他不穩定的基礎設施附近活動,最終所能獲取的營養物和繁育成功率受到影響。在這一季節,它們遷徙到南部,遠離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區,目前的數量估計超過6.5萬隻。上世紀70年代中期,它們的數量一度降至5000只。

克羅寧表示:「如果關注這個數據,你會感受困惑。馴鹿的生吁受到影響,例如活動受限,但它們的數量卻呈戲劇性增長趨勢。」其他地區的馴鹿種群同樣呈這種趨勢,例如生活在特雪布克湖附近的馴鹿。特雪布克湖位於沿岸平原東部大約150英里(約合240公里)。這一地區擁有類似的環境,但沒有油田和氣田。

9.正準備進食的大烏鴉


正準備進食的大烏鴉

一隻大烏鴉,正準備享用鐵爪鵐的蛋。它用喙從鐵爪鵐的巢穴將蛋偷走。大烏鴉是受益於阿拉斯加州能源基礎設施的動物之一。利伯澤特說:「大烏鴉生活在北坡地區,它們需要一些垂直結構筑巢,但北極沿岸平原地區並沒有樹,因此可供它們筑巢的地方並不多。不過,它們能夠利用人造結構,在高塔、建築的屋檐或者其他結構上筑巢。在油田,它們的數量不斷增多。毫不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它們同樣以在油田筑巢的鳥的鳥蛋為食。」現在,大烏鴉一年四季在油田度過,但在過去,我們卻極少在冬季時看到它們的身影。

10.打獵歸來的北極狐


打獵歸來的北極狐

一隻北極狐,嘴裡叼著剛剛捕獲的鳥,準備美餐一頓。在長期吁在的捕食者與獵物構成的生物鏈中,北極狐扮演了重要角色。阿拉斯加漁業及狩獵局生物學家希德勒表示,生活在普拉德霍灣油田附近的北極狐生活習性已經發生改變。他說:「夏季,它們通常以旅鼠、鳥類、鳥蛋或者屍體為食。冬季,它們通常來到海岸地區,在海冰上尾隨北極熊,吃它們剩下的食物。在油田,北極狐的生活習性發生改變。冬季,它們會留在這裡,因為它們能夠找到死於交通事故的動物的屍體或者以垃圾為食。

来源:新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