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傳奇與《紅樓夢》(圖)

發表:2012-07-07 12: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納蘭性德的傳奇身世

解說1:納蘭性德,清初最著名的詞人,他是相國的公子、帝王的寵臣,他擁有驚世的才華,他所有的聲名和傑作都在三十歲前成就,然後英年早逝。這樣的身世,這樣的才情,怎麼看怎麼想,都該是一段傳奇,於是真有人把他和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紅樓夢》聯繫到了一起。

記者:有一種說法,說曹雪芹寫《紅樓夢》,可能是以明珠、納蘭性德他們家族的故事作為藍本的,聽說乾隆皇帝看了這個《紅樓夢》以後,也說不過是寫明珠家事而已嘛。有關係嗎?

張寶章:我覺得會有一些關係,但是絕不是他家庭的寫照。曹雪芹對納蘭的家事是非常地清楚,因為曹寅跟納蘭(性德)的家的關係是非常清楚的,非常密切的。所以曹雪芹一定會從他的上輩那裡瞭解到納蘭家的情況。我覺得賈寶玉是有某些納蘭性德的影子,而且我覺得他在塑造這個大觀園的時候,他肯定是瞭解了當時最著名的一個私家園林,自怡園的園況,他會從這裡邊得到借鑒。

字幕:北京市海淀區上莊

明府花園舊址

現場:

記者:您說納蘭家過去的大宅子就是這一片嗎?

黃兆桐:對,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來講,咱們腳底下站這個位置是它南門的位置。

記者:是它的南門位置?

黃兆桐:明府花園南門。咱們的南門這往前一丈多遠就是大影壁,南門的大影壁。

記者:大影壁?大影壁在前面那個地方是吧?

黃兆桐:對,所以說咱們往西、往東這塊地來講是它的南牆的位置,

記者:這整個是南牆?

黃兆桐:南牆

記者:也就是這條路過去是南牆的位置?

黃兆桐:對,都是南牆的位置。

記者:有多長他們家?宅子當時大概佔多少畝地?

黃兆桐:五十多畝地。

記者:50多畝地的宅子?

黃兆桐:50多畝地

記者:那大宅子這是。

黃兆桐:對

解說2:明府花園就是自怡園,建於康熙年間,是京西私人園林中的一座名園。納蘭性德的父親納蘭明珠是康熙王朝的一代顯臣,他在聲名與權勢最顯赫的時候修建了自怡園這座大宅,傳說園中山水兼備,既有富貴景象,又不失典雅風韻。也許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就有幾分自怡園的影子。

串場1: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與納蘭性德是舊識,他比納蘭性德小四歲,早年曾經做過康熙皇帝的侍讀,後來又做過御前侍衛。曹寅其時也是青年俊彥,文采斐然,與同為御前侍衛的納蘭性德早有交往。後來曹寅離開北京,在南京任江南織造,豪俊一方。多年後,納蘭性德隨康熙帝下江南,還去拜訪過曹寅。在納蘭性德去世十年以後,曹寅與友人念起納蘭性德,在他的詩作《題楝亭夜話圖》中嘆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此時納蘭性德的詞名早已傳遍天下,《飲水詞》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誦,但是詞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確實沒有幾個人能真正懂得。沈從文先生說過,不管是故事還是人生,一切都應當美一點。縱觀納蘭性德的一生,彷彿正是以美為原則展開和繼續的,但這人生卻被他演繹得美且悲愴。

字幕放在畫面上: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納蘭性德《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解說3:納蘭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途中,填成這首《採桑子》,古人在詩詞中常常詠雪或者詠花,納蘭性德拋開成規,把雪花當作牡丹、菊花一樣來歌詠。詞人所以偏愛雪花,只因它「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而後人在吟誦這首詞時,大多會聯想到納蘭性德的身世。

張寶章:像納蘭性德這種出身,這種家庭狀況,而且由於他本身的學問的造詣很深,藝術才華也很突出,因為他在活著的時候,他的詞已經廣泛流傳了,家家都唱《飲水詞》,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有這麼一個條件,而且很受康熙皇帝的賞識,他會很快地飛黃騰達起來。但是實際上呢他的思想沒有朝那種升大官,掌握權力,沒有朝這個方向去走。我覺得一個可能他對皇帝周圍的情況是非常瞭解。

記者:太瞭解了。

張寶章:他不但知道這皇上的權威多麼厲害,他也會知道在皇帝的權威之下,有多少人日子是不好過的。

記者:伴君如伴虎,他伴康熙伴了那麼多年。

張寶章:另外他的父親是那麼大的權力,他不但瞭解他父親的所作所為,他的貢獻,他也瞭解他的陰暗面。

解說4:納蘭性德的父親納蘭明珠,出身並不顯赫,他最初只是康熙皇帝的一名普通侍衛,到後來卻名噪一時、權傾朝野,這與他出眾的才華和擅長審時度勢分不開。康熙王朝最重要的三大歷史事件:議撤三藩、統一臺灣和抗禦外敵,明珠在其中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他可以說是最瞭解皇帝心事的大臣。

張寶章:實際上康熙盛世的形成,就在他前半段,而他前半段,他那些主要的政績,是有兩個大臣給他進行輔佐。一個就是明珠,一個就是索額圖。

記者:索額圖。

張寶章:那麼明珠他有很多政治見解是被康熙皇帝採納的,比方說他重視漢族的官吏發揮作用,盡量減少一些滿族貴族的權力。

記者:對漢族知識份子可以說在當時候這個滿族大員中間,他算是比較開明的是吧?

張寶章:因為他這個思想正好符合了康熙皇帝的思想,那麼重用漢族知識份子,重視儒學,推廣儒學,這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明珠周圍是有一批漢族知識份子得到提拔。這就影響到了納蘭性德。

記者:對

解說5:納蘭性德生在臘月,小名喚作冬郎。他出生時,滿洲貴族入關不過幾十年,八旗軍仍然保持著旺盛的鬥志,所有的八旗子弟都被要求從年幼時開始練習騎射。冬郎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在習武之餘,他花了更多的時間讀書寫字。

張寶章:你像明珠這幾個孩子,他們從小就是專致於漢學的研究,儒學的研究。你像納蘭性德還沒有成人的時候,他就閱讀了那麼大量的東西,他讓那個最好的漢族知識份子徐元文、徐乾學向他們學習。

記者:對

張寶章:所以他的漢學的基礎,他的造詣是非常之深厚的,可見他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漢族的文化。所以他才能夠真正地和這些漢族的大知識份子們有這麼密切的交往。

字幕放在畫面上用滾屏: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解說6:這首《木蘭花令》是納蘭性德所有詞作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其中「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最為經典,它完全可以從已經消逝的三百多年歷史中抽離出來,隨時隨地訴說人們的心緒。而這也恰恰正是古典詩詞美好而珍貴的地方。這首滲透著淡淡憂傷與無奈的《木蘭花令》,通常被人們認為是在感傷愛情,但據說它其實是納蘭性德寫給自己的文人好友、清初著名詞人顧貞觀的,至於詞中種種美人與愛情的典故究竟指得是何人何事,恐怕只有詞人自己和他的好友顧貞觀知道。

串場2:納蘭性德本名納蘭成德,「成德」這兩字的出處是《易經?乾卦》中的「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據說是他的父親納蘭明珠請一位高僧給取的,成德這個名字一用就是二十多年。後來康熙皇帝立了第二子為皇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納蘭成德的名字裡都有一個「成」字,為了避皇太子的名諱,「成德」便改名為「性德」。這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這個名字。到了第二年,太子保成改名為胤礽,「性德」才又恢復為「成德」,所以「性德」這個名字其實只用了一年而已,我們今天叫他納蘭性德也只是約定俗成。至於詞人自己,每每在署名的時候總是寫「成德」,或者效法漢人的稱謂,以「成」為姓,另取「容若」為字,因此也會在他的文章、詩詞後署名「成容若」,他的文友也往往用「成容若」這個名字來稱呼他。

與納蘭性德相交至深的知識份子

「狂生」,是顧貞觀。這一年納蘭性德二十二歲,這一年納蘭性德詞名大噪,正是因為這首《金縷曲》,它是寫給顧貞觀的。顧貞觀號梁汾,清初文學家,著名詞人,顧貞觀比納蘭性德年長十八歲,納蘭性德對顧貞觀仰慕已久。兩人初一相識,便覺相見恨晚。相識見天之後,納蘭性德便填了這首詞送給顧貞觀。

張寶章:因為他們倆的交情特別好。這天晚上他們到樓上去,看著周圍的環境。

記者:在三層樓上,當時應該看過去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張寶章:對

記者:應該當時候這個三層樓夠高的了已經是。

張寶章:太陽已經落山了,農戶的牛羊都在往家裡趕,一片這個點點的炊火都在閃亮,古寺傳來的鐘聲和唸經的聲音有高有低,他們在那兒聽著,倆人一面喝酒一面聊天,可以說整個忘記了世事的紛擾,忘記了個人的政治途程上的曲折,完全沉浸在友誼之中。因為納蘭性德是不太喝酒的,但是顧貞觀的酒量很大,一面喝酒,一面聊天,顧貞觀喝得酩酊大醉,和衣而臥。納蘭寫了一首詩,就叫《桑榆墅同梁汾夜望》,就是剛才我說那個情景。

記者:那個情景,都寫到詩裡頭了。

張寶章:寫出來了。

字幕:

季子平安否?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
……

顧貞觀《金縷曲·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
曾不減、夜郎潺僽。
……

顧貞觀《金縷曲·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

解說8:「季子」就是吳兆騫,這兩首《金縷曲》是顧貞觀以詞代信,寫給他的好友吳兆騫的,但詞的第一個讀者卻是納蘭性德。吳兆騫是江南才子,受順治年間著名的「丁酉科場案」牽連,含冤入獄,後雖倖免一死,但被舉家流放東北寧古塔。顧貞觀為救好友脫困,前後奔波運籌二十年,依然無果。在結識納蘭性德之後,顧貞觀將蘊積了他二十年辛酸悲苦的這兩首詞,寄給吳兆騫的同時,抄錄了一份給納蘭性德。

張寶章:顧貞觀把他自個寫的一首《金縷曲》給納蘭看,納蘭看了以後,覺得這詞寫得太好了,但是這闕詞寫的什麼東西呢,就是寫的吳兆騫被貶這件事。當這個納蘭知道這個事以後,他說10年之內我要把他救回來。顧梁汾說一個人的一生有幾個十年?太長了,

記者:他又說五年。

張寶章:五年,結果他就藉助他有權勢的父親干預了這件事,當然還有一些別的知識份子,一些官員也在努力,所以吳兆騫就回來了。

記者:提前從寧古塔回來了?

張寶章:而且到納蘭家作為家庭教師。像這種情況,就說明納蘭性德他對漢族知識份子,特別是對那些有才學,但是政治上沒有地位的人,他是很同情,很認真地結交的。

字幕:

……
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
知我者,梁汾耳。

納蘭性德《金縷曲·簡梁汾,時方為吳漢槎作歸計》

解說9:納蘭性德曾用這首《金縷曲》回覆顧貞觀,君子之約,五年兌現。那時候兩位詞人詩詞唱和、飲醉流連的地方大多在北京西郊,也就是今天北京的海淀區,他們有時候是在納蘭家建在雙榆樹的桑榆別墅,有時是在海淀上莊的明府花園,更多的時候他們都在淥水亭。

串場3:淥水亭是納蘭性德的書室和著書處,也是他與詩朋文友雅集的場所。納蘭性德為什麼給自己的書齋取名淥水亭,這其中有一個典故。在《二十四史》中的《南史》有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有一位世家子弟名叫庾景行,自幼以孝行著稱,做官之後以清貧自守,而且長相清秀俊逸,風采照人,一時為世人稱道。後來庾景行被南齊當朝重臣王儉委以重任,南齊的另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安陸侯蕭緬知道了這個消息後,馬上就給王儉寫了一封賀信,信裡說:「成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當時的人們把王儉的幕府比做蓮花池,所以蕭緬才用「泛淥水、依芙蓉」來讚美庾景行。這個典故,就是納蘭性德為自己的書齋取名淥水亭的出處,這裡面顯然寄託著一層深意。

解說10:陳維崧、嚴繩孫、姜宸英、朱彞尊……那個時代文壇最響亮的名字都能在咫尺之間讀到了,這些文人名士相繼成為淥水亭的座上客,他們談詩論畫,悠遊自得。

張寶章:這些人是經常到這兒來聚會,那就是因為思想相投,思想傾向一樣,雖然有的是有功名、有官位,有的就是沒有,白丁,但是學問很大,所以他們經常在這兒聚會。他團結了這麼一批。

記者:漢族的著名知識份子。

張寶章:漢族的有作為,有學問的大知識份子。

記者:對

張寶章:他們寫的詩詞在清代也是頂尖的,他們的思想的交流,藝術的交流,對當時中國文化的發展和創造,我覺得也是很有作用。所以淥水亭可以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很值得講一講的這麼一個地方。

解說11:三百多年前的淥水亭一定是一個可以泛綠水、依芙蓉的雅緻所在,它有幸見證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領略了才子文豪、詩詞唱和。三百年後的今天,淥水亭的原址究竟在哪裡,卻成了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記者:您主張淥水亭是在玉泉山下面,是吧,那麼淥水亭到底是在哪裡呢?

張寶章:就是在清代的記載,《宸桓識略》開始,一直到清代滅亡,所有的記載都是說淥水亭在玉泉山下,是明珠的別墅,沒有一個例外。甚至於在同(治)光(緒)年間有一個學者,還專門到西郊找了一下,到玉泉山下找了一下這個淥水亭,沒有找到,說明那時候已經沒有了,他既然到城外來找,說明城裡邊沒有。

記者:就是什剎海旁邊是不存在的。

張寶章:因為什剎海當時他那個故居還是很完整,那個亭子也在,如果那個就是淥水亭,他就到那兒看就得了,就沒有必要到西郊來找了。納蘭有一首詩就叫《淥水亭》,詩很簡單,一看它就是在玉泉山下。這首詩說「野色湖光兩不分,碧雲萬頃變黃雲。分明一幅江村畫,著個閑亭挂西曛。」

記者:挺美

張寶章:它是野色、湖光。野色是什麼?就是莊稼的顏色。

記者:莊稼色。

張寶章:湖光就是。

記者:瓮山泊,昆明湖?

張寶章:昆明湖,後來的昆明湖,當時的瓮山泊。所以他不可能在城裡。

串場4:除顧貞觀之外,與納蘭性德相交至深的還有一位著名詞人,他就是朱彞尊。朱彞尊比納蘭性德年長二十六歲,兩人是忘年交。在結識納蘭性德之前,朱彞尊已憑《江湖載酒集》、《靜志居琴趣》兩部詞集在詞壇揚名,納蘭性德對朱彞尊仰慕已久,兩人相識後更是惺惺相惜。有一次兩人同游北京西郊馮氏花園,觀賞海棠,納蘭性德即興作《浣溪沙》一首,其中「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今年。」幾句讓命運多舛的朱彞尊感慨良深,於是作《鷓鴣天》一首回應納蘭性德,其中兩句納蘭性德最是喜歡,那就是「莫問天涯路幾重。輕衫側帽且從容。」「側帽」,是北朝青年貴族獨孤信的一則典故:獨孤信姿容絕代,為世人仰慕。一天他出城打獵,回來的時候不小心被風吹歪了帽子,他急著趕路沒有留心這個細節。等到第二天,滿城的男子們都學獨孤信的樣子歪戴帽子。朱彞尊借「側帽」的典故,用獨孤信暗喻納蘭性德。後來納蘭性德刊刻了自己的第一部詞集,取名就叫作《側帽集》。彼時,納蘭性德的詞作隨著側帽風流不脛而走,傳唱京城,傳唱全國。

張寶章:曹雪芹對納蘭的家事是非常地清楚。我覺得賈寶玉是有某些納蘭性德的影子。他在活著的時候,他的詞已經廣泛流傳了,家家都唱《飲水詞》。他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漢族的文化,所以他才能夠真正地和這些漢族的大知識份子們有這麼密切的交往。

納蘭性德被安葬在北京海淀上莊的祖塋

解說1:詞人早逝,帶走了對愛情的悼亡,對友情的惺惺相惜……和所有與詩詞有關的美好、感傷。納蘭性德被安葬在北京海淀上莊的祖塋,如今只能見到街巷。在海淀上莊保存最完好的就是納蘭家族的家祠,這裡的青牆與朱門似乎倒有幾分詞人的氣質。曾經來這裡祭拜過的納蘭家族後人中,身份最顯赫的竟然是清王朝最後一位真正的統治者——慈禧。

字幕:北京市海淀區上莊

納蘭性德家祠

現場:

記者:也就是像納蘭(性德)他們要祭祀的時候就都到這個地方,是吧?

黃兆桐:不光他們。

記者:不光他們。

黃兆桐:包括晚清的慈禧。

記者:慈禧。

黃兆桐;每年的清明節都要來上莊,來祭祖。

記者:慈禧和明珠,納蘭(性德)是一家的?

黃兆桐:對。

記者:都是葉赫那拉氏?

黃兆桐:都是葉赫那拉氏。

記者:這裡等於是葉赫那拉氏從龍入關以後唯一的一個人?

黃兆桐:祭祀的場所就是這兒。

記者:就是這裡?他們葉赫那拉氏在關外就是

黃兆桐:關裡、關外葉赫那拉氏祭祀祖先就得到皂甲屯來,就是這個地方。

記者:其實葉赫那拉氏家族在關外的時候被努爾哈赤他們基本上給滅族了。

黃兆桐:剿滅了。

記者:滅族了。

黃兆桐:滅族了。

記者::剩下一根苗。

黃兆桐:剩下一個尼迓韓,就是納蘭性德的爺爺。

記者:爺爺,到這兒來,封了這片地方。

黃兆桐:對

解說2:「納蘭」其實是「那拉」的一種漢譯,納蘭性德的滿姓正是葉赫那拉。葉赫那拉氏是清代滿族的「八大姓」之一。關於葉赫那拉氏還有一個傳奇故事。在明朝末年,遊牧在葉赫河流域的葉赫那拉部族與愛新覺羅部族之間發生過戰爭,戰事非常慘烈,雙方死傷慘重,葉赫那拉氏幾乎被滅族。傳說,葉赫部首領布揚古在戰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某些野史上甚至有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經非常害怕葉赫那拉氏的報復,因此清廷宮中后妃有不選葉赫的祖制,其實這不過是民間傳說,並無歷史根據。至於後來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光緒的皇后也是葉赫那拉氏,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歷史巧合。

記者:那麼我們也都知道葉赫那拉氏和這個努爾哈赤愛新覺羅他們在關外的時候,就是實際上是世仇,最後是努爾哈赤把葉赫那拉氏這一族的主要的壯丁幾乎都殺絕了。說只是留了一個小男孩,說給他家最後續點香火,然後這個小男孩從龍入關,給帶到北京來了,這個人就是明珠的父親是吧?

張寶章:明珠父親尼迓韓進關來了,後來他(明珠)怎麼會和這個皇族是如此的親近?

記者:對呀,怎麼會如此地重用一個仇家之後呢?

張寶章:我覺得這裡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珠進關以後,他的思想,他的政治行為,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了康熙皇帝的思想。而且呢他在實際的政治裡邊,也輔佐了、支持了這個康熙皇帝的一些主要的措施。所以我覺得康熙皇帝一直對他還是很信賴,很依靠。

解說3:納蘭家族與清朝皇族之間有著牽扯不斷的關係。明珠的夫人,納蘭性德的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的十二子,雖然勇悍過人,戰功顯赫,但因太過張揚又毫無城府,終於在權勢鬥爭中落敗,被收監賜死,家產抄沒。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明珠才有機會「高攀」上阿濟格的女兒。清朝時人的筆記中記載過明珠夫人的逸事,說她妒性之強,以至於嚴禁任何侍女與明珠交談。有這樣一位強悍的母親,還有一位精明的父親,但這些性格似乎並沒有遺傳到納蘭性德身上。

串場1:《荀子·不苟》有一段話定義君子的品行:「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寡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能夠做到這些,就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了。納蘭性德,字容若。「容」字的出處就是「恭敬謹慎而容」的「容」,後面加個「若」字是《易經》裡的慣用文法,據說他的這個「字」,是他的摯交好友朱彞尊在他弱冠之年,也就是20歲時為他取的。古人視弱冠為成年,成年的納蘭性德要舉行婚禮了。他的岳父叫盧興祖,漢軍鑲白旗人,任兩廣總督。這是官員之間結親的一種最理想的模式:京官與地方官結親,一個是中央大員,一個是封疆大吏。現代人常有一種誤解,認為清代的政策是滿漢不通婚,其實盧家就是漢人,和明珠家通婚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不能通婚的並非滿人與漢人,而是旗人與非旗人,這個政策與其說是對民族身份的限制,不如說是對政治身份的限制。這看起來是一樁典型的包辦婚姻,卻成就了一段短暫而美好的愛情。

字幕:

旋拂輕容寫洛神,
須知淺笑是深顰。
十分天與可憐春。

掩抑薄寒施軟障,
抱持纖影藉芳茵。
未能無意下香塵。

——《浣溪沙》

解說4:這首《浣溪沙》是納蘭詞裡罕見的一抹亮色。納蘭性德眼中的新婚妻子,恍惚間或許有如當初曹子建乍逢洛神吧?眼前的女子,怎麼看都是美的,如輕風拂面,如落英繽紛。

張寶章:她在17歲的時候跟納蘭性德結婚,納蘭性德是19歲,康熙十三年結婚以後呢,明珠就把他在雙榆樹修的這個別墅交給他們住,作為他的書房,作為他生活的地方。這個時候納蘭性德是19歲,婚後的生活是非常的。

記者:甜蜜

張寶章:甜蜜,完滿,所以這結婚三年了,生活得非常得好。那麼這個雙榆樹呢,他修這個別墅叫桑榆墅,就是說他這個園子裡邊,桑樹、榆樹、梨樹、竹子等等,還有一座三層的小樓,樓前有一個迴廊,通到東邊的一座平房裡邊,他們倆就生活在這兒。但是幸福地生活過了三年,在康熙十六年5月30號,盧氏因為難產就去世了。

記者:死於難產?

張寶章:難產去世了。

記者:孩子留下了嗎?

張寶章:沒有。

記者:母子雙亡,那這個打擊太大了。

字幕: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

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

春花秋葉,觸緒還傷。

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

真無奈!倚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摘自《沁園春》

張寶章:在他夫人去世三個月以後,也就是康熙十三年的9月9號的前三天,就是9月6號,也寫了一首詩,為什麼寫詩呢?他就是這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他的夫人淡衣素服,執手哽咽,跟他說了很多話,臨走的時候,贈給他兩句詩,這詩的意思就是願做天上月,年年向郎圓。

記者:也就是說像天上的月亮一樣,一年至少有12次可以向我的夫君,希望每個月來看一次你,就這意思?

張寶章:對,他做夢裡邊,夫人講了這麼兩句話。他醒了以後一想不對呀,我的夫人是從來不寫詩的,這就使他對自個兒的夫人的思念特別地濃重,而且當夜大哭一場,寫了一闕詞叫《沁園春》,就專門記述夢中和夫人相見,和他對夫人的思戀。

串場2:納蘭性德所有淒美悱惻的悼亡詞,都是為盧氏所作。其中一首《蝶戀花》中有這樣兩句「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用得是《世說新語》中荀奉倩的典故:荀奉倩和妻子感情甚篤,有一次妻子患病,身體發熱,體溫總是降不下來,當時正是寒冬臘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脫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裡,讓風雪凍冷自己的身體,再回來貼到妻子的身上給她降溫。這樣不知做了多少次,但深情並沒有感動上天,妻子還是死了,荀奉倩也因此病重,很快隨妻子而去。這個故事在《世說新語》裡被當做一個反面教材,認為荀奉倩溺惑於兒女之情,不足為世人所取。但納蘭性德卻把這個典故用在了自己的詞作中,顯然在他看來,荀奉倩是個至情至性之人,深情可嘉。

納蘭性德進入仕途

字幕: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

解說5:納蘭性德還是步入了仕途,儘管他此時文名已著。納蘭性德是進士及第,本應進入文官系統,但沒有想到的是,他被委任的竟是屬於武職的三等侍衛。在康熙皇帝看來,納蘭性德的出身,正是御前侍衛的上佳之選。納蘭性德的父親明珠就是從侍衛做起,直至權傾天下,乾隆朝的和珅也是從侍衛起家的。

記者:年輕的納蘭性德,他和康熙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張寶章:因為我覺得康熙對他的才華是有認識的,比方康熙寫了一首詩讓他翻譯成滿文,

記者:對

張寶章:而且經常有所饋贈,各種的小禮品,那是很多的。而且無論是到五臺山也好,去上泰山尊孔也好,去到江南也好,去到東北去。

記者:祭祖也好。

張寶章:幾乎全都跟著他。

記者:都是隨駕。

張寶章:而且還有一次專門派他到梭龍去瞭解情況。

記者:探查這個邊情是吧?

張寶章:真實的情況,我覺得康熙對他很重視的,也可能他不太瞭解這個納蘭性德自個兒深入的思想傾向,可能不一定瞭解。

記者:不太瞭解。

解說6:納蘭性德要刊刻他的第二部詞集了,他為詞集取名《飲水詞》。禪宗常說佛法之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此時妻子盧氏已逝,只有二十四歲的納蘭性德經歷過了生死別離,經歷過了漫長而無法排解的憂鬱,他將他的心事與思念都寄託在了這部《飲水詞》中。這一年是康熙十七年,也是納蘭性德忙碌的一年,他一直都在陪王伴駕。幾乎全年的時間,康熙皇帝都在京畿附近巡視,吳三桂七月稱帝,八月身死,清軍全線反攻,天下已定。

記者:康熙即位以後,其實康熙當時候面臨著滿清入關以後,這個政權的一個瓶頸。也就是說他這個時候如果這個瓶頸過不去的話,滿清在整個中國的統治可能就岌岌可危。重要的這個瓶頸其實就是如何對待漢族文化。如何對待漢族的儒家的這個傳統,如何對待漢族的士大夫和知識份子,這個是康熙當政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整個滿清的這個王朝,在整個中國的統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就是要出現大問題了。所以康熙他把這個問題當成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來予以解決,包括到孔廟去祭孔,到泰山去朝拜泰山。包括六下江南,他六下江南做很多事情,其中重要的事情,因為主要的漢族知識份子大本營在江南,他要到那個地方去籠絡江南知識份子的人心。那麼在這個上頭,是不是納蘭性德一家,特別是明珠的這方面的這種見解,包括對漢族文化的這樣一種認同和崇揚,符合了康熙的這樣一種政治需要?

張寶章:是這樣,因為你滿族起兵從白山黑水之間出來,就是你很彪悍,你武裝力量很強,你把整個中國可以打遍,但是你要想統治它,那光靠武力是不行的。

記者: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

張寶章:對。

串場3:康熙十七年即1678年,康熙皇帝下詔開設博學鴻儒科,消息一出,天下騷然。早在唐朝,就有了博學宏詞科這個名目,是在進士及第的讀書人當中再做精選,誰要是考中了這一科,那就等於是進士中的進士,狀元中的狀元。到了宋代,博學宏詞科雖然延續了下來,但因為太過難考,關注的人也不多。及至元明,基本就是進士科一統天下的局面。如今博學宏詞科改稱博學鴻儒科,名份更見尊貴,但用意並非「精選」,恰恰相反,考試的門檻很低,目的是網羅當時有一定知名度的在野人士。博學鴻儒科一開,各地官員紛紛薦舉名流,這當然是一種壓力,拒絕豈不是公然與朝廷作對嘛?恩威並施之下,這年年底,各地的名流雲集北京。同在京城,同樣的一群人,交疊著兩個世界的生活。影響政局的是博學鴻儒科考試,影響中國文學史的卻是淥水亭的詩詞唱和。舉國首屈一指的文人才子都聚焦在了納蘭性德的淥水亭。

字幕:

藕風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帘鉤。

舊遊蹤,招提路,重到處,滿離憂。想芙蓉、湖上悠悠。

摘自《金人捧露盤·淨業寺觀蓮》

解說7:多年之後的一個夏天,納蘭性德憶起那年的友朋歡聚,眾人在淥水亭飲酒賦詩之後,挽臂同去不遠處的淨業寺賞荷。只是浮生若夢,勝地不常,人生別易會常難。

張寶章:納蘭性德去世那一年春天,這一幫人還有一個聚會,朱彞尊,他寫了一首詞,《臺城路》就是同這些朋友《臺城路?飲容若淥水亭》。開頭幾句是這樣寫的,一彎裂帛湖流遠,沙堤恰環門逕,岸劃青秧,橋連皂莢,慣得游驄相並。就是說我們這個地方是在裂帛湖畔,裂帛湖當然都知道就是玉泉山的一個小湖,當時是康熙年間是玉泉山最大的一個小湖了。那麼這個湖水向遠方流去,這個地方有河,有水稻,而且有一個橋,過了橋以後,騎上馬就可以到皂甲屯去。

記者:就是明珠花園所在地?

張寶章:明珠花園所在地,這是他們最後的一次聚會,過了幾天,納蘭就得病去世了。

解說8: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納蘭性德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後一病不起,接下來一連七日,終於不汗而死。三年後,納蘭明珠遭到彈劾,所有的繁華真得要落盡了,即使詞人生前從不在意這繁華。

張寶章:實際上皇帝早就有這種想法,有的大臣看出了這一點,所以郭琇上書給他列了幾大罪狀。

記者:給明珠列了幾大罪狀。

張寶章:那麼康熙皇帝看著這個幾大罪狀以後,既不追究這些罪狀是真是假,也不去調查,宣布罪狀以後就宣布把他撤職了,當然後來給他留個尾巴,讓他做內大臣,實際上他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政治權力,不再參加康熙年間的重大的政治活動,這恐怕也是康熙帝的一種考慮。

記者:實際是君人南面之術,就是說駕馭臣子的一種手段。是吧。

張寶章:對對

記者:你看整個那個清朝,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臣子一旦權力顯得過大的時候,或者顯得過於太能幹的時候,你看往往就是禍事就要跟著來了,是吧。

張寶章:對

字幕:

獨擁餘香冷不勝,殘更數盡思騰騰。
今宵便有隨風夢,知在紅樓第幾層?

《飲水詩·別意》

解說9:「紅樓」是富貴人家女子的閨房,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多有出現「紅樓」,彷彿紅樓是最適合表達淒美和哀怨的地方。據說乾隆晚年,和珅呈上了一部《紅樓夢》,乾隆皇帝看過後,掩卷而嘆:「這書裡寫的,不就是明珠的家事嘛!」這件軼事被記載在了清人的筆記中,後來成為人們研究《紅樓夢》的一條線索。其實無論是《紅樓夢》,還是納蘭性德,一但知道了這許多,或許那時人們只想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

記者:說到納蘭性德的這個詩詞,他總共短短的一生中間,創作了多少首詩詞呢?

張寶章:後來人們把他除了《飲水詞》以外,其他的詞都聚合在一起,編了一本《納蘭詞》,大概是348首。因為人們對納蘭最重視的就是他的詞,對他的詩不是特別地重視。

記者:王國維評他是「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是吧?

張寶章:是,那就是對他的評價是非常之高的。

来源:鳳凰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