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漫談】獨裁專制的中共為什麼沒有國花?(組圖)

植物漫談系列文章之三

作者:園丁 發表:2016-12-09 00: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梅花是中華民國的國花。(網路圖片)

國花通常是指被國家以法律形式確認的代表國民公認和喜愛的花卉。當然,也有國家的國花並不一定要履行法律程序,而是依據民間的傳說而約定成俗,被大家公認的。因此國花代表了這個國家人民對這種植物的傳統愛好和感情。應當說明一點,這裡指的「花」是個廣義的字。不一定僅限於鮮花,有的是一種農作物(如阿富汗是以小麥作為國花),有的是一種樹木(如南非以羅漢松為國花)。有的國家,既有國花,又有國樹。還應當說明,國花並非一經確定,就一成不變了,而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發展也會有改變。比如義大利傳統的國花是玫瑰。而現在法定國花是五針松。而義大利宗教界推崇的花卉是百合花。

現在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個國家確定了國花。它也是一個國家文明標誌之一。一個國家有它的歷史,文化,國土資源,經濟政治狀況,民族習俗,科技發展水平等等,當人們向你介紹一個國家時,往往首先要告訴你的是,這個國家的國旗什麼樣,國歌是什麼,國花是什麼。有的國家直接就把國花圖案顯示在國旗上,比如加拿大國旗上有糖楓樹葉。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人對花卉的栽培歷史也最早。但是談到國花這個話題時令人遺憾。因為當代中國的國花是難產的,至今中共山寨政權也沒能向世界公布現代中國的國花是什麼。是中國現代的老百姓對花卉沒有愛好嗎?是中國人沒有做過推舉國花的事情嗎?都不是。地球上有千百種花卉的故鄉在中國。中國在唐,宋以前,國家的都城在北方,因此那個時期,從皇室到民間都公認牡丹是國花。宋朝以後,國都南遷,國花也有變化。在清朝和民國時期也舉辦過評選國花,那時的國花是梅花當選。

中國歷代文人都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民間一直積極推舉評選當代國花活動。在胡耀邦,趙紫陽當政時期,由民間發起,在1984年成立了中國花卉協會。到1994年農業部和中國花卉協會,組織國花評選的籌備和初評。但是當江賊竊取國柄以後,國花推舉方案拿到那個由獨裁者控制的表決機器上,在1995年的「人民代表大會」被否決了。因此國花評選觸礁擱淺。這就是在中共獨裁專政的中國大陸,至今沒有國花的真正原因。

當年農業部和中國花卉協會主持的民間推舉國花活動,我們這些從大陸走出國門的老人還記憶猶新。當時中國大陸有許多花卉期刊都為其張目宣傳,如《中國花卉盆景》,《中國花木盆景》,《大眾花卉》等等,都刊登過討論文章和介紹名花的專欄。歷時好幾年,在民間反覆醞釀,最後確定牡丹為國花推薦花。另外還向國家推薦了四大名花,即:蘭,梅,菊,荷。

雖然民間的一切努力,遭到獨裁者的干涉未能公布於世,但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的花卉知識,他們是抹煞不了的。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這幾種花卉的有關知識。鑒於筆者已經在《談歲寒三友》一文中介紹了有關梅的知識,在此不再重複。在此只補充一點,就是現在中國還有四大古梅,即晉梅,在湖北省黃梅縣,此梅為晉朝和尚支遁所植;隋梅,在浙江省天台山的國清寺,為僧人智者大師所植;唐梅,有兩處,一處在浙江省超山大明堂,一處在雲南省昆明黑龍潭公園;宋梅,在杭州超山報慈寺,一般的梅花為四瓣,這裡的宋梅為六瓣。下面我們再把牡丹,蘭花,菊花,荷花做個簡要介紹。

百花之王--牡丹

牡丹牡丹是毛茛科落葉小灌木,根肉質,株高1。5米左右,葉有柄互生,兩回三出復葉,花單生枝頂,花徑約15厘米左右,花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花色有黃,白,綠,紫,粉,蘭,黑。4-5月開花,花芳香,一朵花可以開10天左右。牡丹的壽命也較長,有的可以活幾十年或上百年。

牡丹的原產地在中國西北地區。南北朝時就已經是人工栽培的觀賞植物了。唐代洛陽的牡丹已名揚天下。在此講一個民間故事,據說武則天在一個冬天賞雪時,酒醉在宮廷花園,傳令要全國的花木在冬天盛開,眾花神不敢違令,第二天全部開花,唯有牡丹不從命,致使女皇惱羞成怒,下令將牡丹逐出宮闈,貶到洛陽。洛陽人愛此花,精心培植,花色品種越來越好,因此洛陽的牡丹名揚天下。中國的第一本牡丹專著就是北宋歐陽修寫的《洛陽牡丹記》。有人做過統計,唐朝時牡丹花色只有白,紫,紅三種,經過國人不斷培育改良到宋朝時就已經有24個品種,到清朝時,牡丹已經有131個品種。牡丹一般不易結果實,因此繁殖方法靠嫁接。通常是在秋天,以2-3年生的芍藥的粗根為砧木,用當年生有芽的牡丹枝條作接穗,劈接。

在談到牡丹的嫁接時,不妨也捎帶介紹一下它的近親-芍藥。人們常常不會分辨這兩種花卉。芍藥也是毛茛科,但是它是宿根性草本花卉,它的莖直叢生,有羽狀復葉,根粗肥,肉質,花大艷麗,花色有白,粉,紅,紫等。芍藥根可入藥,具有養血,舒肝鎮病功效。作為藥材,以中國西北,西南地區產的赤芍為上品。芍藥的繁殖方法是分株,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芍藥分株時間只能在秋季而不能在春季,因為春季分株長起來的芍藥不開花。

芍藥與牡丹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草本,一個是木本,而且牡丹老莖是黑色的,顯得蒼勁。而芍藥的莖是綠色的,與牡丹相比,顯得纖細瘦弱。牡丹在中國被譽為百花之王,歷代文人墨客詠詩作畫少不了牡丹,就是日常生活中也到處可見牡丹圖案,此不多敘。

君子之花--蘭花

蘭花是蘭科蘭屬四季常綠的宿根花卉。其根肉質與菌類共生,又因蘭喜歡陰濕涼爽的環境,其根常附著在腐葉,朽木或長滿青苔的老林樹幹上,故也稱其為附著蘭。蘭的狹長帶形葉有4-6片,叢生。春季開花,花單生,花色有淡黃及綠色兩種。蘭花在全世界有上萬個品種。基本上可以分為氣生蘭和地生蘭兩大類。地生蘭原產地是在中國雲南,氣生蘭的原產地是印度,緬甸,在太平洋地區的亞熱帶島嶼也廣為分布。

中國蘭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部地區,主要產在雲南,四川,浙江和福建。中國蘭花朵小,但是味芳香。氣生蘭也叫熱帶蘭。花朵大而艷麗,花期長,但少芳香。

蘭是中國人喜愛的一種花卉。西晉文人王羲之在會嵇做官時,他很愛會稽山的風景和山溪水邊的蘭,為維修《蘭亭》事,邀文友幾十人在到此春遊飲酒賦詩,共集30多首詩,王即興寫《蘭亭序》流傳於世,行書秀麗流暢,為歷代書法家乃至皇帝讚賞,在唐朝以後,他的《蘭亭序》真跡已經失傳,現在人們能看到的《蘭亭序》或《蘭亭集序》均為臨摹本。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由此可見古代文人對蘭花喜愛至深。中國最早的蘭花專著是南宋趙時慶寫的《金漳蘭譜》。

耐寒秋菊

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全世界有2000多個品種。菊的老家是中國,早在2500年前就有文字記載。宋代文人劉蒙著有《菊譜》,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以及唐代詩人孟浩然「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這些膾灸人口的詩句,就是中國人養菊歷史悠久的見證。

中國的菊大約在公元10世紀傳到了朝鮮,以後又傳到了日本。到17世紀才由荷蘭商人把菊傳到歐洲,因此歐美人普遍種菊是18世紀以後的事了。菊的莖是直立的,有柄的葉互生,葉的邊緣有淺裂或深刻。頭狀花序,也就是由許多小花聚集在一個花托上而生成一朵大花。菊的花色有紅,白,粉,黃,紫,綠,墨綠,金色,銀色等多種。菊的花序千姿百態,植株既有挺拔直立的,也有匍匐叢生的,既有高大的,也有矮小的,種類繁多。

菊是宿根花卉,通常在18-22℃是菊生長的最佳溫度。而到冬季,它的地下根莖能耐-10℃嚴寒。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菊》詩曰「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晚更清」。說的是在晚秋霜降來臨以後,別的花卉都衰敗了,唯有菊花照開不誤。杜甫也有「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的詩句。唐代詩人元禎有《菊花詩》曰「秋叢繞含似陶家,便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
盡更無花」。宋代文學家蘇軾有描繪了菊的詩曰「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告卻老退齡藥,百花摧時始開花」。以上所引這些詩句,都是稱讚菊的耐寒個性。菊的花期在10至12月。

菊的繁殖方法可扦插也可分株和嫁接。扦插是在當年的5-6月,取新芽扦插。菊花可以食用,也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在菊的家族中,有一種甜葉菊。開白花,聚傘狀圓錐花序,莖直立葉對生。這種菊的葉很甜,可以做食品添加劑代替蔗糖。這種菊,是舶來品,大概是上個世紀才傳人中國。

池中清荷

荷花又稱作蓮花,在中國古籍上稱其為芙蓉,水華,菡萏等。比如《詩經》有「彼澤之陂,有蒲菡萏」詩句。


池中荷花。(攝影:貫明)

荷花是睡蓮科,蓮屬,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荷葉大而園,表面光滑,葉脈清晰,柄長(chang)而中空,柄長(zhang)有刺。其地下莖在水下淤泥中橫臥,其地下莖俗稱蓮藕,味甘甜可食,食藕可以補氣養血,可以通便潤腸,可以清熱祛痘。藕中空多孔,折斷有絲,故有成語曰「藕斷絲連」。荷花有單瓣,重瓣之分。單瓣者有花瓣10-20片;重瓣者花瓣多達數十片。荷花的花色有粉紅和白兩種。6-8月開花,一朵花連續可開數日,晝開夜合,花後結「蓮蓬」,倒圓錐形,有種子多顆,是圓形堅果,即蓮子。蓮子種皮堅厚,可以保存很長時間,有的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古蓮子,經過科學培育,仍可萌發。

荷花的原產地是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是原產地之一。荷花在中國已有7000年種植歷史,新石器時期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古蓮子。據史書記載中國的荷花在公元5世紀(晉東時)傳到朝鮮和日本。

中國人愛荷花,是因為它出於污泥而不染。古代國人就把荷花作為吉祥物。在出土的青銅器和宮廷中的景泰藍等文物上,蓮花圖與龍鳳,虎等均為藝術裝飾圖紋。

蓮花的地下莖(藕)和果實(蓮子)可食盡人可知。但是蓮藕的莖節可治病,卻少有人知。據古書記載,北宋時,宋高宗因想念抗金名將韓世忠,召他入宮。君臣在談敘中,韓世忠給皇帝講了其夫人梁紅玉的一段故事:他們的士兵因吃螃蟹招致拉痢疾,影響戰鬥力,梁紅玉便採用民間偏方,用藕節治好了士兵的病。當時恰逢太子也染痢疾,皇帝當著功臣的面不好講,在送走韓世忠後,皇帝便差人到民間,尋找會用這種偏方的郎中為太子治病。結果找來一個開藥店的人,懂得用此偏方,他將鮮藕節洗淨,搗爛,以酒調成糊狀,貼到太子肚臍處,於是治好了太子的病。這人得到皇帝重賞,從此發跡。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