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獸說起 談談過年的那些年俗(圖)

作者:劉超祺 發表:2017-01-28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導言

「新年」,即是「新的一年」,是指一個民族在他們的曆法計算上一個新年度的開始,定為1月1日,中國的傳統曆法叫「正月初一日」,即是「皇歷新年」,又叫「元旦」。「元」即是開始,「旦」是指天亮,意思就是「新開始的一天」,亦即是在曆法計算上一個循環週期的第一個節日,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會有慶祝活動。

現代社會,最基本就是將「新年」列為公眾假期,歐美等等國家都將每年的1月1日定為公眾假期,放假一天,普天同慶。香港這個華洋集處的地方,臺灣、中國大陸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地方,就將西方的「元旦」和中國的「皇歷新年」同樣列為公眾假期,讓市民參與慶祝活動。

年獸」的傳說

現代人解說「年」,就是一年365日或者366日的一個曆法的週期,「新年」就是一個曆法週期的開始。

在一個中國人還沒有文字、只憑口耳相傳的上古時代,有這樣一個傳說:「年」是一種生活在深山野林的龐大、面目猙獰而且凶猛、頭好像獅子、頭上長有如犀牛一樣的獨角食肉怪獸,稱為「年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從深山野林裡走出來吃人。當時的人為免於難,就嘗試不同的方法去對抗「年獸」,有些人在門戶上塗上紅色的顏料,有些人在窗戶上掛上紅色的獸皮、竹簡,有些人在牆壁上畫上符咒,有些人生火,發覺這些舉措可以令「年獸」卻步,減少人命的損失。這類事件發生得多了,人就掌握到「年獸」的習性,之後,就慢慢懂得如何去應變、去過「年關」,而避免被「年獸」捉去或吃掉。

當時的人類發現「年獸」每逢冬寒、新舊歲交替,正值動物冬眠一段時間,肉食奇缺,「年獸」便出來吃人和禽畜,到雞鳴破曉的時份,它們就會離開,返回深山野林去。那一天來臨之前的一些日子,家家戶戶都如臨大敵,首先會維修好、收拾好居庭,甚至搭建更牢固的新住房,防止「年獸」破門入屋;牛棚、羊欄、禽舍都維修好,把牲畜拴好、關好,以減少損失;他們在門庭四周都塗上紅色顏料、紅色的獸皮、竹簡去嚇走「年獸」,紅色似火,火能擊退「年獸」,但是,當時的人拿著火把也沒有足夠能力去把「年獸」擊敗,所以就塗上紅色顏料,人就躲藏起來,讓「年獸」找不到他們;在門上的兩旁、門庭的四周畫上符咒去驅除邪惡,務求要嚇走「年獸」。

到了「年獸」來襲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祭祖、祭天,祈求神靈、祖先保佑,不被「年獸」吃走;要祭祖、祭天,就要劏雞殺鴨、大魚大肉,人都會以人的思想去揣測神明的事,以為要優待神明,神明才會去保護、保佑他們;一入黑,家家都會提早圍爐吃「年夜飯」,那頓「年夜飯」也特別豐富,反正禽畜也未必過得了「年關」,倒不如一家人吃得豐富一點,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也是一個一家團聚、團圓的機會,所以,自然也吃得豐富一點;大家圍爐吃飯,圍爐就要生火,若「年獸」真的殺進屋來,也可以用火來還擊,希望能保住性命,況且,在嚴冬裡,圍爐能保暖。

吃過「年夜飯」之後,大家都嚴陣以待,擠在一起,不敢睡覺,期望熬過一夜,等到雞鳴破曉還能活命,災難就能過得去。天亮了,大家還活著的話,就穿著得整整齊齊走出來互相問候,敲盤打鼓,互相祝賀。過了「年關」,家人一起吃一頓豐富的飯菜,慶祝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度過了「年關」。

鎮服年獸

「年獸」年年肆虐,實在令老百姓膽戰心驚,天神「太上老君」有見及此,化身「鴻元老祖」,將「年獸」收伏成為他的坐騎。從此,「年獸」就不再遺害人間了。

曆法

從過「年獸」的「年關」漸漸演變成為周朝中國人「過年」的習俗。

遠古時代的人發現「年獸」每逢冬寒、新舊歲交替,就是每隔365日就來襲擊人類,剛好就是一年,夏朝編訂成為曆法上的一年,名為「新年」,是一年的第一天。在先秦時期,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晚上擊鼓以驅除邪靈。「除夕」這個名稱要到西晉才有,「除」是「除去」,「夕」是「晚上」,「除夕」就是「除去舊歲的一夜」。

大掃除

上古時代,「年獸」來臨之前的一些日子,家家戶戶都修建好房子。到了周朝就有「大掃除」的習俗,「大掃除」的主要目的是驅除瘟疫和驅鬼。為了迎接「新年」,人會在年廿八「大掃除」、祛瘟、趕鬼,又名「洗邋遢」,俗語有說:「年廿八,洗邋遢」。甚至建新居、買新居也要裝修好,在「新年」前入夥。

貼揮春

上古時代,人在門庭四周都塗上紅色顏料或畫上一些符號、符咒來嚇走「年獸」。到了南北朝,中國人在「立春」會寫「宜春帖」,就是用鮮艷的色紙剪成「宜春」兩個字貼在門上;由於「立春」與「新年」的日子非常接近,到了宋朝,中國人會貼「春貼」,在紅色紙條上寫上吉祥的語句,貼於門上,是「揮春」、「春聯」的起源,寓意新的一年好運齊來。

貼門神

上古時代,人在門的兩旁畫上符咒去嚇走「年獸」。到了唐朝唐太宗期間,就開始有貼「門神」的習俗,貼的是唐太宗的兩位威武的將軍,「左門神」是秦叔寶(又名秦瓊),「右門神」是尉遲恭(又名敬德)。現今,人在大門的兩旁會貼上一對「門神」,祈求家宅安康、出入平安。

燒爆竹

上古時代,人發現火對「年獸」有震懾作用。春秋時期,「燃燒爆竹」已形成了習俗。晉文公時,介子推帶著母親躲進深山,重耳為了逼他出山,選擇了火燒山,山上有竹,燒山的時候竹子發出霹靂啪啪的聲音,以後,人就「點爆竹」去紀念介子推就成為習俗。宋代發明火藥,製成了爆仗、鞭炮,因為燒炮仗的聲音好像燒竹子,因此叫「爆竹」,過年的時候燃點爆竹去祛邪、趕鬼、祈求吉祥也就成了新年的習俗。在接近新年的一個星期,人已經開始放爆竹,譬如:店舖歲晚收爐祭天、祭祖,大年初一當天零時零分,大年初一至「新十五」期間,店舖新年後開鋪營業祭天祭祖等等場合都會放鞭炮,大人、小孩亦會放爆竹、鞭炮作為玩樂。香港自1967年以危險為理由,禁止市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燃放爆竹,事緣1967年的一場暴動,警方發現有人將炮仗中的火藥收集,製成土製炸彈,釀成大量傷亡,自此,便立例禁止燃放或收藏炮竹。

謝灶君-祭祀-拜車公

上古時代,家家戶戶都會祭祖、祭天,祈求神靈、祖先保佑。到了周朝周成王時期就有「謝灶君」的習俗。當今,年廿四「謝灶」,「謝灶君」一年來看顧著廚房飲食、炊事,免被祝融光顧,確保一家人健康、平安,更希望「灶君」上天述職時,向「玉皇大帝」替主人家講好話;年三十拜祖先,祈求祖先庇蔭來年順景,合家平安;大年初一凌晨子時祭祖和到廟宇上「頭炷香」,祈求神明保佑全年家宅平安、要子得子、求財得財;「大年初三」為「赤口」,不宜拜年,有人去拜「車公」,一入「車公廟」要先轉一轉風車轉運,將霉氣轉走,轉來一年好運,然後上香給「車公」,求「車公」保佑全年好景;「新十五」是「元宵節」,不論有否「犯太歲」都會往道觀、廟宇「拜太歲」去辟邪、驅除干擾。

團年-行年宵

上古時代,家家都會在「年獸」來襲的當夜「圍爐」吃「年夜飯」,算是一家團聚,因為不知道一家人是否過得了該晚,自此,吃「年夜飯」的習俗就一直流傳幾千年。當今社會,大家都會吃「團年夜飯」,南方人叫「團年飯」或「年夜飯」,北方人叫「圍爐」,「圍爐」就是餐桌下擺一個火爐,一家人圍著火爐一面取暖一面吃「年夜飯」。離鄉別井的親人都會在「除夕」前趕回祖家,與家人「團年」,在「除夕」吃「團年飯」,因為所有至親的人都會回家「團年」,因此,「團年飯」也是非常豐富的。經濟能力好的家庭,免不了劏雞殺鴨、大魚大肉,現今華人的經濟都比較富足,「團年飯」大都已經設宴酒樓、飯館,不會在家吃了。吃完「團年飯」之後去「行年宵」、「行花市」,就是去「年宵市場」走一圈和辦最後的年貨,通常是買些如桃花、劍蘭、芍藥等賀年鮮花回家點綴一下廳堂,讓滿屋生輝,帶來生氣、活力;「行年宵」、「行花市」亦有「行大運」的意思,把厄運行走,把好運行來。

守歲-壓歲錢

上古時代,吃過「年夜飯」之後,大家都不敢睡覺,互相照應,等到雞鳴破曉,災難過去。「除夕守歲」的習俗起源於魏晉南北朝的西晉,有「辭舊歲」的意思,意味著辭舊迎新,讓燈火將邪靈、瘟疫驅趕,帶來平安大吉的一年。在「除夕夜」,一家團聚,整夜聚首一堂,離鄉別井歸來的親人會講一講近況,長輩會向年輕的一代講述民族、家族的歷史,年輕人會籌劃一下新一年的大計等等,稱為「守歲」。長輩會給晚輩或父母會給子女每人一封「利是」,讓他們放在枕頭底,第二天「大年初一」才可以「拆利是」,叫「壓歲錢」,寓意孩子在來年身體健康、快高長大、聰明伶俐。《資治通監》記載:「楊貴妃為唐玄宗生了一個兒子,唐玄宗喜賜給新生的兒子‘洗兒錢’以去邪賜福。」後來廣傳民間成為「壓歲錢」的習俗。當晚十二時前一定要打掃好家居,還要沐浴、洗頭等潔淨好身體,象徵把骯髒的過去洗刷乾淨,以一個全新的人去迎接新的一年。

新年穿新衣

「年獸」在第二天雞鳴破曉時分會離開民居,災難就過去了,天一光亮,大家就會穿著得整整齊齊出來互相問候。到了南北朝,已有新年穿新衣的習俗,寓意在新的一年做一個新人,把陋習戒掉,把惡運驅走,迎來好運,重新做一個好人。

拜年-派利是-吃開年飯-赤口

「年獸」離開了之後,大家就會走出來互相問候、祝賀,習俗流傳至今。到了漢高祖年間,大人會發「紅封包」給孩子,寓意喜慶、吉祥,沿襲至今。當今社會,在大年初一至「新十五」,除了大年初三「赤口」之外,大家興高采烈的聚首一堂,做後輩的要向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世叔伯、師長等親朋好友「拜年」,大家說「恭喜發財」、「萬事如意」、「步步高陞」等吉祥的說話來互相祝賀;做長輩的要向後輩、做父母的要向子女派「紅封包」、派「利是」,寓意一年「利利是是」、大吉大利。大年初二是「開年」,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向她的父母和長輩「拜年」和吃「開年飯」;一般家庭,在家吃「開年飯」的時候,長輩會向後輩或父母會向子女訓話,講講做人的道理、為子女檢討過去一年的得失,鼓勵他們在新的一年做好;大年初三是「赤口」,「赤口」亦稱為「赤狗日」,「赤狗」是一個「熛怒之神」,脾性火爆,容易發怒,所以當日是凶日。中國人相信那天容易開罪人,故此不宜探訪親朋戚友和「拜年」,只適合祭祀神明。

結語

中國人的新年從「做冬」之後一天開始籌備,俗稱「辦年貨」,包括購買糖果、瓜子、煎堆、油角、年糕等應節的食品;預備「除夕」「團年飯」、「大年初二」「開年飯」等飯餐的餸菜、購買祭天、祭祖、拜神等祭品;添購新衣、新鞋襪;把居室「大掃除」和裝修、裝飾一番。拜年從大年初一至「新十五」都可進行,中間只有大年初三「赤口」停止一天。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