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為何都學不像陶淵明?(組圖)
2017-11-13 00:00 作者: 程濱
一般公認唐人似陶的,一是韋應物,一是柳宗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接續程濱〈王維為何都學不像陶淵明?〉一文。
近陶的柳宗元與韋應物
而後世一般公認唐人似陶的,一是韋應物,一是柳宗元。如李東陽《懷麓堂詩話》說:
「陶詩質厚近古,愈讀而愈見其妙。韋應物稍失之平易,柳子厚則過於精刻。世稱陶、韋,又稱韋、柳,特概言之,惟謂學陶者,須自韋、柳而入,乃為正耳。」他認為學陶的人,可以從韋應物柳宗元入手,這應該是條學陶的正路。許學夷《詩源辯體》說:「靖節詩不為冗語,惟意盡便了,故集中長篇甚少,此韋、柳所不及也。」他認為淵明的詩沒有贅語,沒有多餘的話(其實我覺得陶詩於議論說理處太欲說明,輒有冗語,亦受玄言詩之影響),韋應物柳宗元比不了,但也還是很認可這二位的。
在這二位中,有人認為柳宗元近陶。如:
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蘇軾《評韓柳詩》)
欲知子厚如此,學陶淵明乃為能迎之耳。(黃庭堅《跋書柳子厚詩》)
五言古詩句雅淡而味深長者,陶淵明、柳子厚也。(楊萬裡《誠齋詩話》)
但蔡啟則認為柳宗元過於為自己貶謫的身世傷感,以至於憂憤而死,實在是過於掛懷得失,未免和陶的精神境界相去太遠:「子厚之貶,其憂悲憔悴之歎,發於詩者,特為酸楚。閔己傷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憤死,未為達理也。」(《蔡寬夫詩話》)
有人則認為韋應物近陶:
古今詩人,多喜效淵明體者,如和陶詩非不多,但使淵明愧其雄麗耳。韋蘇州云:「霜露悴百草,時菊獨妍華。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掇英泛濁醪,日入會田家。盡醉茅簷下,一生豈在多。」(作者按,此詩名《效陶彭澤》)非惟語似,而意亦大似,蓋意到而語隨之也。(周紫芝《竹坡詩話》)
……六代惟陶彭澤、三唐惟韋蘇州二公可以企及。(王世禎《師友詩傳錄》)
江(淹)、鮑(照)各有擬陶詩,皆不及韋,韋氣象近道。(喬億《劍溪說詩》)
甚至有人將陶淵明和韋應物的詩合在一起刻成集子,流行於世。明何湛之刻《陶韋合集》本卷首有何本人寫的序,其中說:「(陶淵明)信《三百篇》之後一人也。……倘禘尼山,並袷二祖,則陶幾入室,韋漸升堂。」認為陶韋之詩,其價值可於孔子刪定的《詩經》相提並論,韋應物可以升堂,陶淵明幾乎能夠入室了。這種評價,在儒家思想為主導思想的時代,可以說應該是至高無上的讚譽了。
學人亦顯自家面目
這些人都學淵明,都有一定的成就,也有自家面目。沈德潛《說詩晬語》說:
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淵深樸茂不到處。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閑遠,儲太祝有其樸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儀曹有其峻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學詩就是這樣子,「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我們學某人的風格,但最終還是把自己的性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白居易
沈德潛說了半天,就是沒提白居易。其實這些家都不可以學陶,惟有白居易特意學習,還自我標榜。他真是崇拜陶淵明。他在《題潯陽樓》中說:「長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他甚至去尋訪過陶淵明的舊宅,還寫了詩與序言。
〈訪陶公舊宅並序〉
予夙慕陶淵明為人,往歲渭川閒居,嘗有《效陶體詩十六首》。今游廬山,經柴桑,過栗裡,思其人,訪其宅。不能默默,又題此詩云。
垢塵不汙玉,靈鳳不啄膻。嗚呼陶靖節,生彼晉宋間。
心實有所守,口終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陽山。
夷齊各一身,窮餓未為難。先生有五男,與之同饑寒。
腸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
我生君之後,相去五百年。每讀五柳傳,目想心拳拳。
昔常詠遺風,著為十六篇。今來訪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榮利,老死此丘園。
柴桑古村落,栗裡舊山川。不見籬下菊,但餘墟中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客觀講,這首詩還真有些動人處。尤其是結尾的「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真是使人生出心有戚戚的感覺。不過他學陶學得如何呢?
有研究者認為,白居易的心境與陶淵明相差甚大,故學陶學得不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白居易學不像陶
我們就選一首他上面序言中提到的《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吾聞潯陽郡,昔有陶征君。愛酒不愛名,憂醒不憂貧。
嘗為彭澤令,在官才八旬。愀然忽不樂,掛印著公門。
口吟歸去來,頭戴漉酒巾。人吏留不得,直入故山雲。
歸來五柳下,還以酒養真。人間榮與利,擺落如泥塵。
先生去已久,紙墨有遺文。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雖然題目標榜學陶,但真是太不似陶了。馬星翼《東泉詩話》中說:「王、孟、儲、韋多近似於陶,至香山極矣。」我想這個「極」如果要是指學得像的話,那馬氏真是有眼無珠了。但如果要是說學陶的作品寫得多的話,那到真是不假。後代大多數人都認為白居易學陶學得不像:
如白樂天自云效陶淵明數十篇,終不近也。(黃庭堅《跋書柳子厚詩》)
淵明詩,唐人絕無知其奧者,惟韋蘇州、白樂天嘗有效其體之作,而樂天去之亦自遠甚。(蔡啟《蔡寬夫詩話》)
白居易不似陶之性情
那麼白居易為什麼不像呢?陳模《懷古錄》中說:
白樂天最不能忘情者,故發而為詩,僵身軀道,其實不悟此理。
這個「忘情」的「情」,是指的世俗之情而言,更接近人的各種與欲望掛鉤的得失。所以蔡啟說白居易:「樂天既退閑,放浪物外,若真能脫屣軒冕者;然榮辱得失之際,銖銖較量,而自矜其達,每詩必著此意,是豈真能忘之者哉,亦力勝之耳。」(《蔡寬夫詩話》)如果看看白居易這一輩子,他對於功名富貴的追求,那絕對是更在王維之上。
白居易晚年致仕,在洛陽蓋了一別墅。他《池上篇》中說:「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須飄然。」別墅中還養了很多歌姬侍妾,《本事詩》記載:「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蠻,樊素善歌,小嘴長得豔若櫻桃;小蠻善舞,細腰則纖纖似柳。樂天公至愛此二美眉,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對於白居易的人生態度,我們也不用批評,這也是一種活法。但可想而知,一個沉迷於「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怎麼能和陶淵明相似呢?
詩至唐朝而七言大興,七言的好處是跌宕起伏,能夠包容更多的內容,弊端則是辭多而意少。所以唐庚《文錄》中引了唐詩和陶淵明的詩比較了一下:
唐人有詩云:「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及觀陶元亮詩云:「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便覺唐人費力。如《桃源記》言「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可見造語之簡妙。蓋晉人工造語,而元亮其尤也。
其實也未必是唐人費力,乃是七言和五言風格不同所致。而這些或有意或無意學習淵明的唐人,在有些人看來,永遠趕不上陶淵明。這種趕不上不在文辭,乃在性情。賀貽孫《詩筏》說道:
唐人詩近陶者,如儲、王、孟、韋、柳諸人,其雅懿之度,樸茂之色,閑遠之神,澹宕之氣,雋永之味,各有一二,皆足以名家,獨其一段真率處,終不及陶。陶詩中,雅懿、樸茂、閑遠、澹宕、雋永,種種妙境,皆從真率中流出,所謂「稱心而言人亦易足」也。真率處不能學,亦不可學,當獨以品勝耳。
品格是人生修養,詩的功夫恰在詩外。
(本文摘自程濱所著《與陶淵明生活在桃花源》。文章出處為「騰訊」的〈杜甫王維為何都學不像陶淵明〉一文)
(完)
責任編輯:輕描淡寫
本文短网址: 轉載文章必須保留內鏈,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 習近平歡迎川普 儀仗隊隊長意外成笑料(圖)
- 震驚!林彪共軍打敗國民黨的真正原因(組圖)
- 胡春華走向漸趨明朗 或接任這一職務(圖)
- 十九大政治局權力鋪排 王滬寧將權勢熏天?(圖)
- 大爺耿直回答央視街訪 海外網民搖頭嘆息!(圖)
- 上海官場現恐慌 人人在擔心「晚上被帶走」(圖)
- 39間房 前中共副主席康生的豪宅及生活秘辛(組圖)
- 淒慘!中國老闆一夜間傾家蕩產 流落海外街頭(圖)
- 往事微痕
- 川普
- 習近平
- 王岐山
- 李克強
- 栗戰書
- 俞正聲
- 胡錦濤
- 溫家寶
- 楊尚昆
- 喬石
- 江澤民
- 曾慶紅
- 郭伯雄
- 周本順
- 周永康
- 徐才厚
- 劉云山
- 李嘉誠
- 王滬寧
- 汪洋
- 趙樂際
- 韓正
- 金正恩
- 張高麗
- 張德江
- 郭文貴
- 薄熙來
- 共產黨
- 看中國
- 中南海
- 中紀委
- 政法委
- 法輪功
- 江派
- 政變
- 活摘器官
- 中央社
- 中共中央
- 國會
- 國務院
- 毛澤東
- 孫中山
- 蔣介石
- 周恩來
- 劉少奇
- 彭德懷
- 葉劍英
- 粟裕
- 黑瞎子島
- 威化島
- 黃金坪島
- 綢緞島
- 長白山
- 天池
- 南坎
- 阿里南
- 江心坡
- 藏南
- 唐努烏梁海
- 巴爾喀什湖
- 外興地區
- 烏東地區
- 庫頁島
- 海參崴
- 新疆北郊
- 圖們江出海口
- 帕米爾
- 江東64屯
- 伊犁以西
- 坎巨提
- 汗騰格裡山
- 釣魚島
- 小江南
- 外蒙古
- 南沙9島
- 西沙群島
- 老山
- 法卡山
- 白龍尾島
- 中共出賣國土
- 李天笑
- 李雲飛
- 紫鳳
-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
- 雲中君
- 軼飛
- 宋唯唯
- 李道真
- 園丁
- 鄭中原
- 唐柏橋
- 曹長青
- 陳破空
- 夏聞
- 謝田
- 伍凡
- 貫明
- 趙長歌
- 滄海
- 秦山
- 鐵流
- 王尚一
- 夏飛岩
- 梅公子
- 勞復
- 逸慈
- 天雪
- 乙欣
- 李青城
- 鄧正梁
- 李唐風
- 盛雪
- 仲維光
- 邢仁濤
- 中客朝鮮車禍罹難 金正恩火車站親自送行(圖)
- 江西省副省長李貽煌被指控四宗罪
- 涉嫌性騷擾 上海交大副院長被撤職(圖)
- 瓶裝礦泉水為何有保存期限?90%的人都搞錯了(組圖)
- 《新發現的周恩來》曝驚人黑幕!把災難推向極端的周毛(圖)
- 陸再生事端? 臺外交部斥國台辦「昧於事實」(圖)
- 北大岳昕事件發酵 校方調轉方向息事寧人(圖)
- 周泓旭共諜案 上訴駁回判囚1年2個月(圖)
- 你誤會了?「猶抱琵琶半遮面」不是指彈琵琶(組圖)
- 「登陸」台灣?央視「信中國」廣告裁定違法(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