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10句家訓,家庭和睦又興旺(圖)

發表:2018-10-10 08: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諸葛亮的《誡子書》名傳後世。
諸葛亮的《誡子書》名傳後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人自古注重庭訓家教,曾子殺豬教子、孟母三遷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詳。傳統家訓家規中,包含了很多做人處事的智慧,而且家規家訓都非常質樸、實用可以說,這些古代的家規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是對所有中華兒女的殷殷教誨……

1、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他的母親認為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起了做買賣。母親覺得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於是孟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

2、司馬談《命子遷》

《命子遷》: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學富五車,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掌管天時星曆,還職掌記錄,蒐集並保存典籍文獻。

司馬談在臨死的時候,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

司馬遷不負父親之命訓,最終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名垂青史。有人說,沒有司馬談的《命子遷》,就沒有司馬遷的《史記》。

3、諸葛亮《誡子書》

《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46歲才得子諸葛瞻。他很喜歡這個兒子,希望兒子將來成為國家棟樑。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二姐所生子叫龐渙,深得諸葛亮喜愛。

諸葛亮常年征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他寫給諸葛瞻和龐渙的兩封家書,被稱為《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信中表達了他對兒子和外甥的期望: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慾,去掉鬱結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你內心震動、心領神會。

4、琅琊王氏:中華第一望族

《琅琊王氏家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極點;把美名推讓給別人而自己承擔過失,是德的極點;傳播好名聲使親人顯赫,是孝的極點;兄弟和樂,宗族歡欣,是悌的極點;在財物面前沒有比謙讓更好的了。這五條,是立身的根本。

琅琊王氏有中華第一望族之稱,自漢諫議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後徙臨沂都鄉南仁里」,即開創了家族貴顯的先河。後經東漢魏晉南北朝至唐末約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餘人將名字刻在了中華文明史冊上,單宰相就出產了92位。

5、包拯: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去世前對子孫告誡:「後代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污財物罪的人,都不許回歸老家;死了以後,也不允許葬在家族祖墳之中。如不順從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孫後代。」

讓其子包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37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載之下,亦足為世人銘記。

6、歐陽修:玉不琢,不成器

歐陽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玉不彫琢,就不能製成器物;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

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對他的教育很嚴格。為節減開支,母親用蘆葦、木炭作筆,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歐陽修認字。歐陽修在家訓中希望兒子能繼續養成讀書的習慣,並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7、人之至親,莫過父兄

袁採:人之至親,莫過於父子兄弟。

袁採為人才德並佳,他以儒家之道理政,以廉明剛直著稱於世,而且很重視教化一方。在任樂清縣令時,他感慨當年子思在百姓中宣傳中庸之道的做法,於是撰寫《袁氏世範》一書用來踐行倫理教育。

這本書的論述其語頗有見地,且深入淺出,極具趣味,極易領會和學習,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所以又稱《俗訓》。

書中有許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當敬遠」「厚於責己而薄責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於憂懼破於怠忽」「黨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範》傳世之後,很快便成為私塾學校的訓蒙課本,並得到歷代士大夫的推崇。

8、左宗堂:不日進,則日退

左宗堂: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須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事無大小,均有一當然之理,即事窮理,何處非學?

左宗棠從20歲開始就參加進士考試,6年當中,3次入京考試,全部鎩羽而歸。這麼個看似落魄的落榜生,卻成為了清朝的封疆大吏,收復新疆,成為民族英雄。

從這段文字裡,我們可以看出他成功的秘訣:學識和才幹,一天不用心,就留出一天的差距,千日不用心,就留下千日的差距。不管什麼樣的事務,無論它怎樣微小,其中很可能蘊藏巨大的信息量和規律。所以隨時隨地要留心,要勤於琢磨。

9、曾氏16字家訓

曾國藩:「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

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餘錢,親自下廚、紡織。曾國藩還留給後代的「四條遺囑」:一是慎獨則心裏平靜,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

並說「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10、子孫十要望族之綱

錢氏家訓: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吳越王錢鏐,錢鏐在臨終前,曾向子孫提出了十條要求,被後世稱作《武肅王遺訓》。基於儒家修齊治平的道德理想,從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角度出發,為子孫訂立了詳細的行為準則。

一千多年來,遺訓和《家訓》世代相傳,子孫後代的身體力行,成為立族之本,旺族之綱。錢學森、錢偉長、錢玄同、錢三強、錢基博、錢鐘書、錢復、錢穆、錢遜……包括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錢永健,都是錢王后裔。三十多世,僅遍佈海內外的科學院院士就有100多人。有評論稱錢氏家族千年興盛,近代俊彥接踵的原因出自家族重視傳統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錢氏家訓》所起的作用尤為重要。

責任編輯:雲天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