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結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1月4日訊】奧斯汀—「結婚生育,貸款買房,貸款買車都是負債,是對未來的透支。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時,開源沒有就只能節流了。」在被問到為什麼不結婚時,32歲的張宇這樣(化名)告訴美國之音。
張宇居住在中國東北,目前從事基建行業,所參與的工程是由中國中央直管企業主導的,看上去是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但即使如此,他所在行業今年也遭到了大幅度的減薪。「薪資普遍下降30%。我也暗自慶幸沒有結婚生子,否則麻煩大了……」
經濟形勢不好,沒有結婚的慾望
他認為經濟形勢不好對結婚率產生了很直接的影響。他解釋說,因為東北地區獨生子女政策執行得很好,結婚之後,雙方四位老人和孩子的經濟負擔都要兩夫婦承擔,壓力很大。
2023年,中國經濟並不景氣,受到房地產行業衰退、地方債務問題、青年人高失業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年輕人對未來和婚姻抱持消極的看法。即使已經邁入2024年,經濟專家們對中國經濟能否好轉並不看好。不少人認為,2024的經濟增長率將低於2023年。由於房地產行情低迷和消費停滯等,嚴峻狀況還會持續。
27歲的傑西.張(Jacey Zhang)是北京人,目前與父母同住。她自嘲自己是「啃老」族、「社會失意的loser(失敗者)」。她告訴美國之音:「沒有工作找不到親密伴侶」。不過,她同時表示,以自己現在的狀況,單身比結婚容易。「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她說。
她告訴記者,即使現在父母可以負擔起她在家中居住的費用,但是她家的經濟條件並不算很寬裕,而結婚則免不了要花更多的錢。她自嘲說:「結婚要算錢,是否涉及買房以及未來如何規劃,我現在沒有工作,結了婚連孩子也不生。每天在家裡坐著花錢嗎?」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講師徐舫認為創下新高的青年失業率影響了結婚率。她提到這些青年很可能沒有資金支付彩禮或者購買婚房。她認為現在流行的「躺平」風氣影響了年輕人的事業和婚姻兩個方面:「事業上要躺平,然後又沒有錢生孩子結婚,結婚生養孩子也是要躺平」。
在今年6月中國城鎮16至24歲的年輕人的失業率達到了創記錄的21.3%後,中國國家統計局於8月宣布將不再發布這一數據。
張宇說,因為經濟原因,他身邊的朋友,即便是結了婚也不願意生孩子:「工作生活中,已婚丁克就遇到兩對,男女都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他也在相親中遇到好幾位明確表示希望「丁克」的女士。
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選擇不結婚
像張宇和傑西.張一樣選選擇不結婚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多。2023年12月28日,《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2023》顯示,「全國15歲及以上人口分年齡、性別的婚姻狀況」的樣本數計算梳理髮現,去年各年齡段人群中,25至29歲年齡段未婚率為51.3%,30-34歲年齡段未婚率達到了18.4%,35到39歲年齡段未婚率為8%。
其中「25至29歲年齡段未婚率超50%」衝上微博熱搜榜,獲得了兩億多的閱讀量。新浪新聞發布的微博下,大多數網民都認為未婚率會持續走高。「結不結婚有什麼要緊,工作生活貢獻GDP哪個掉隊了嗎?」、「我88年的,一個人海外過得挺好的」、「結婚只會導致我變窮,變得有負債。請問為啥要結婚?」等回覆都獲得了幾千個點讚。
即使各地政府不斷出臺了各種催婚政策,比如浙江常山縣政府出臺了新婚夫婦中女方年齡如果在25歲以下(含25歲)將可以從政府領取1000元人民幣獎勵的政策,許多網民也並不買賬。擁有五十多萬粉絲的科技博主「江湖李傅相」寫道:「結婚好的話還用催啊,地上有錢誰不知道撿?」獲得了兩萬六千多人點讚。
新冠疫情改變了民眾對婚戀的心態?
來自東北的張宇告訴美國之音,近年來,中國社會對於結婚生子的看法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在疫情前,也就是2020年前,他的父母和親戚會經常催促他結婚,給了他一定的壓力。但是新冠疫情解封,也就是2023年初到現在,卻不再催促了。「2022年末那些管控全面放開,真是自顧不暇,對人的心態也會產生一點變化」,他告訴記者,「社會變化也快,各種媒體會報導離婚率逐年上升,同輩的親朋好友也有幾對離婚的,父母他們也會慢慢理解。他們那代人,很多都是湊合過,現在真是不一樣了。」
31歲的米歇爾.楊現在在(Michelle Yang)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家研究機構做研究員。她也認同新冠疫情讓中國的父母輩改變了對子女婚戀的心態的說法。她說:「他們前幾年都很關心我工作能賺多少錢,買什麼房開什麼車,能找到什麼檔次的男朋友。但是疫情期間,都忙著擔心會不會感染,能不能出門,生了其他病能不能去醫院看。所以就把催婚這件事暫時擱置了。」疫情期間,她在老家的外婆好幾次生病,為了開出行證去醫院就花了不少心力,她的父母對她的要求也變成了「健健康康就好」。
疫情期間,中國實施了嚴格的控制政策,出門和出行都受到限制。武漢、西安、上海等人口眾多的主要城市都經歷了長時間的封城,求醫問藥和吃飯買菜都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許多年輕人也因此擱置了結婚生子的計畫。
上海封城期間,一位核酸檢查陰性並堅拒警察非法轉運的男子對威脅他家三代將因此受影響的警察說:「這是我們最後一代,謝謝!」。這句話後來傳遍了中文網路,許多年輕人認為這句話也是他們的心聲。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3》,2022年,中國初婚人數為1051.76萬人,比2021年減少了106.04萬人,比上年下降了9.16%,這也是多年來初婚人數首次低於1100萬人。根據中國民政部最新發布的統計季報數據顯示,2022年結婚人數為683.3萬對,與2021年相較減少了80.3萬對,下降10.5%,創下自1986年有公布統計以來的新低。
這一數據在2023年雖然有所回升,但離婚的人數也在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辦理結婚登記為569.0萬對,辦理離婚登記197.3萬對。與前一年同期相比,結婚登記量增加了24.5萬對,離婚登記量增加了33萬對。
對中國傳統女性地位的害怕?
居住在德克薩斯的米歇爾.楊告訴記者自己身邊其實有追求者。她所就職的研究機構中,男性的比例佔絕大多數,其中又以中國人居多但是,那些人對女性地位的傳統看法讓她對婚姻卻步。
「絕大多數還是有那種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她向記者形容想要和她約會的男生,「有些對女博士也有偏見,覺得我們把太多精力放到學術上了,不夠顧家。」她說。
她告訴記者,這些男生在中國時也都是一路從名牌中學,名牌大學讀上來的天之驕子,非常優秀,也經常會炫耀自己的成績、職位、收入,但是這些並不是她所看重的。她表示自己有時候和中國來的男同事談論「鐵鏈女」「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發現對方對這類壓迫女性的社會事件缺乏關注,讓她難以和對方產生共鳴。
平時在網際網路上,她常常能看到一些宣傳女性主義的言論被冠以「女拳」的名號--這是中國網際網路上網友形容他們認為的激進女權主義的貶義用詞。這些言論讓她對結婚有顧慮。她告訴記者:「雖然年齡到了,也不排斥結婚,但是也不願意將就。」
北京的傑西.張也說,中國結婚市場對於女性不利的現狀,讓她不敢相親。她告訴記者,自己被網上一些聳人聽聞的例子「震撼」到了。她說:「傳統文化保存的很好的那些地區,有奇奇怪怪的規矩。以山東人為代表不讓新娘上桌,以潮汕人為代表的一生生一窩。」
最讓她介意的是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了「吃絕戶」的例子。這個詞最近在網路上也引發了不少的討論,指父母讓自己的兒子吸引到家境優渥的獨生女,女方家庭積累下的財富最後會到自己兒子手中。今年11月,「上海獨生女繼承2億財產後被離婚」衝上微博熱搜,吸引到六億多閱讀。
她對記者說:「我是獨生女,雖然家裡真的沒什麼錢,但是真要出事了,我知道是沒人來給我撐腰的,指望不上家裡人的。」
她也感受到中國對於不結婚生育的女性的接受程度好了一些:「至少我所在的圈子裡,對不結婚不生育,哪怕心裏有反對批評的態度也知道要掩飾,不要面子上過不去。」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講師徐舫認為中國現在結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的趨勢和韓國類似。她說:「(女性)不單是對生孩子沒有意願,而是對於成立家庭也沒有什麼意願。然後以女性來說,我有大學學位,要放棄我的事業,要成為一個賢妻良母,服侍你,我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生活?」
她認為,在大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會不再受到女性就要相夫教子這樣的傳統觀念的束縛。而那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仍然遵從傳統觀念的女性,則要面臨經濟形式不好帶來的的衰退,即她們未來的夫家可能沒有那麼多的錢來支付結婚的彩禮和婚房等。
韓國與中國一樣深受「男尊女卑」的父權文化的影響。韓國女性喊出了「生育罷工」的口號,年輕的女權主義者發起了「拒絕婚姻、生育、浪漫和性關係」的運動。目前,韓國已經連續三年生育率為全球最低。
值得指出的是,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女性不願結婚和生子的同時,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呼籲女性回歸家庭,生育子女和照顧家庭。
除了女權主義帶來的立場不同外,政治立場不同也影響人們的戀愛和婚姻。張宇就表示自己和相親中遇到的不少女性價值觀都相差太大。他說自己是「上推特看新聞的反賊」,但是遇到的不少女性則是「看小紅書、抖音,快手的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