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教學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CC BY-SA 3.0)
現在自媒體都說董小姐出生於京城婆羅門或權貴家庭,昨天筆者發朋友圈提出質疑,引發很多朋友的興趣和討論。其實董小姐家庭在北京不過是上中產,她的絲滑人生,不是靠特權,她這級別家庭沒有什麼特權,而是靠「人生自我努力」、精明鑽營,以及沒有道德羞恥感。
無獨有偶,今天饒毅教授也在《請勿錯怪協和王辰教授》一文中提到:「輿論認為某學生父母是權貴,我專門反問一位轉這種新聞的官員,你認為她母親在北京算官員嗎,他回答‘不算’。所以,大家可以質疑有些問題,但說某生母親是官員,她恐怕哭笑不得」。
可見饒先生也是這個觀點,讀者們但凡是瞭解京城社會生態的話,都不會同意董家屬於婆羅門、權貴的說法的。為什麼這麼講呢?
我們先看網路上梳理的董小姐父母及其親戚的職稱頭銜,當然網路蒐羅出來的信息也不可能完全准,但是最關鍵的其父母信息是準確的。董父為為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書記、總經理,而中冶建研院是五礦下的二級企業,央企下面二級公司的二把手一般是副局(廳)級或正處級,當然因為中冶建研院資格比較老,可能是局級。董母為北科大某學院副院長,比較確定的副處級。
其實這種家庭,在北京的朋友圈中算是標配,他們屬於65後、75前的一代,但凡畢業於一個985級別的高校,工作比較勤奮、為人不至於太死板的情況下,都是比較容易達到這級別。這樣的家庭在北京至少有數萬個,確定說是一個上中產或高知家庭,如果非要說貴,那頂多是富貴,而不能是權貴。
這種局級家庭——大紅旗轎車、門崗警衛這種最簡單的上層身份標誌,都與他們無緣。更不會享有職務外的特權,如果他們有些關係,也是利用手頭資源,托關係走後門勾兌的,而非是不怒自威,人家處處巴結他們,主動給他們辦好的。
前幾天跟一些朋友聊天也談到這個話題:北京(乃至全國)的官員群體遠非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神秘、無所不能。隨著社會的開化進步,以及中央反腐力度逐漸加大,最起碼到副部級、部級這個層面,除了少數很有職業特長,還能用知識發揮社會影響力的之外,他們如果退休後,影響力會迅速減弱,也不過是拿退休金的老幹部,本身並無太多特殊待遇。甚至副部級連配的專車都沒有了,他們也可能像你我這樣在用滴滴打車,最起碼局級層面出門打車很普遍。
如果董家真的是權貴,那麼董小姐在2019年大學畢業後,不會拐彎抹角再去讀四年醫學,不管她是真讀,還是假讀,畢竟還需要四年的時間成本。那時候正好是金融業最風光的時候,董小姐讀的又是經濟學,董家如果有關係那麼完全可以安排到最好的國有金融機構拿高薪,而不必再搞這麼漫長的「曲線救國」。
筆者猜測正好是董父母資源有限,所以利用其祖父(協和校友、曾任某頂尖醫院影像科主任)的殘存關係,把孩子送進協和4+4試點班試一試,家人好把她扶上馬、再送一程。董小姐的博士論文為影像方面的,並且有院士指導,正好驗證了筆者上述猜測,很可能是她爺爺找了院士老同學給指導的,課題就是咱家最熟悉的領域,孫女不會爺爺可以幫。
所以,筆者認為,在董小姐的整個事件中,她祖父才是最關鍵,決定她的醫學求學道路和職業道路的人物(如果網路披露的她祖父名字屬實的話),而不是她父母,或者她的外祖父以及七大姑八大姨。
綜上,董小姐一事不能用權貴模式來解釋,更確切是用知識階層墮落或精英自甘腐敗來解釋,董被爆料的行為,處處顯示出這個家庭的精緻利己主義,或極其善於經營:
1.從醫的人最起碼講醫德,引導自己孫女讀醫學博士是可以,無可厚非,但是給自己孫女輔導博士論文,又把孩子安排到腫瘤醫院這種人命關天地方的一線醫務崗是怎麼回事?這不是害孩子,更是以後禍害患者嗎?
2.董的成長路是被家長精心設計的,從規避高考到美國就讀社區大學,然後轉學到巴納德學院,成功獲得哥大的名分,再到協和博士班,顯示出這個家庭善於利用便捷通道,讓孩子獲得成功。
並且董家一直善於利用媒體,她上小學時,就登上北京市屬媒體;進入協和以及實習後,又找央媒的外圍媒體給予曝光,可能家長覺得知名度越高,意味著孩子越成功。
3.董小姐的行為也表明,她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又是被溺愛長大的,被家庭灌輸追求極致成功,而缺乏道德底線的。比如她與有婦之夫搞婚外戀,還墮胎;再比如,她在2022年到2024年期間,一共發表11篇高水平論文,從骨科到婦科,從放射科到泌尿科,從高分子物理,到化學到生物醫學,跨度之大令人咋舌。
這樣複雜的高難度學術研究,即使華佗轉世也不太可能完成,何況對於一個從經濟學轉到醫學的0基礎新手。她的這些運作背後,可以清晰看到家庭給她的穿針引線,以及家庭行事給她的影響。
因此,董家行為分明就是一個中等家庭善於鑽營的典型,董的成長更像是一個虎媽雞娃,在京城有限資源的高度競爭中,拚命在維護社會地位不下降,甚至是有所上升的過程。這本質是一種平民的邏輯,而不是權貴家庭的邏輯,如果真是上層,會害怕高曝光,唯恐別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就像有錢人怕人知道自己有錢,只有沒錢人才愛好炫耀以及拚命賺些錢。
另外,這兩天大家為了證明董小姐不學無術,都說巴納德學院相當於國內三本,約等於南京大學金陵學院這一類,是一個水校,這一點筆者是不同意的。董小姐起初就讀於哪個社區大學,怎麼轉學進來的,我們還不清楚,但是巴納德是美國老牌文理學院,絕非平庸之輩。
巴納德學院是「七姊妹」成員之一,這七所學校均建於1850年前後,初期是女子學院,所以人稱「七姊妹」。「七姊妹」中在中國最有名衛斯理學院,宋美齡和冰心都畢業於這裡;巴納德學院創建於1889年,地理上緊貼哥大,或許因為它發生了財務困難,1900年起隸屬於哥倫比亞大學,但仍保有獨立的董事會與財政機構。
所以,巴納德學院雖然比不上哥大本科金貴,但是本身教學質量也不差,畢竟它在全球的中心紐約,會有一流師資,就像北京最普通的本科學校——北京聯合大學,教師裡面清華北大博士生佔比,可能超過地方一本院校。中國學生申請巴納德學院的難度,筆者認為應該跟參加高考考取的211難度差不多,不是說花錢就能進入的水校。當然,董小姐通過社區大學轉入,其中難度可能又降了很多。
以上分析,也並非為董小姐洗白,筆者對董小姐事件的態度,可見昨天發的文章,只不過是指出最近輿論上的一些誤區,讓我們更避免情緒化、更尊重事實去討論這個社會事件。
最後祝大家假日愉快!並附一張圖,供大家一樂,這可謂中國三甲名醫院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