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一」黃金週假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5年5月6日訊】在「五一」黃金週假期中,中國各大官媒密集發布旅遊數據,試圖描繪出「熱鬧繁榮」的消費景象。然而,真實經濟狀況卻難以掩蓋。中美貿易戰升級已滿一個月,中國經濟面臨外貿萎縮、製造業低迷、就業緊張和消費乏力等多重壓力。官方宣傳與民間感受之間的落差正日益擴大。
深圳一外貿公司負責人陳曉琴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說,隨著美國大幅提高中國貨品進口關稅,很多關聯企業已無法正常運作。她說:「以前春季的美國進口商需要電子產品的訂單已經排到了7月,現在這些訂單都去了越南,我們現在即便接到訂單,都要轉到越南工廠做,廣東很多工廠生產線都停了,你說怎麼辦,現在等著中美兩國談判吧。」她還透露,該公司老闆正在物色買家:「他們正在談,老闆不打算再繼續做貿易了。」
浙江溫州企業負責人方志也指出,受影響最大的多為南方外貿型經濟體:「廣東、福建外貿型經濟體為主,他們受到的衝擊非常大,工廠關閉、市場關門等,都顯得冷冷清清。如果近期(中美兩國)能達成協議的話,還好。因為東南亞地區如越南等國,暫時還無法取代中國製造業,如果長期下去,這個產業鏈必然會轉移出中國,轉移出去就回不來了。」
據統計,航空公司空運量普遍銳減約三成。洛杉磯港估計,自5月4日當周起,運抵量將較去年同期減少三分之一,5月份將有25萬個以上集裝箱被取消。
官方數據青年失業率高達16.5%
官方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但青年失業率達16.5%。多位受訪者反映,就業市場持續低迷,五一期間不僅沒有「招工熱潮」,反而出現大量招聘崗位臨時撤銷的現象。
在社交平臺微博、小紅書、抖音上,不少年輕人發聲表示難以就業。一位女學生(網民:碎碎念)說:「我是2025屆的文科碩士,從去年的秋招到今年到春招,一直到4月份左右,到現在都沒有找到一份工作,簡歷投了大概八千份,秋招的招聘會都去了……但是畢業卻找不到工作。」
四川南充農民工李芳林告訴本臺:「我們這裡失業的人也很多,現在要找一份工作,沒有崗位給你。男性到了50多歲,就很難找到工作了,真不好找工作。」
高盛集團近日發布報告指出,若美國加徵145%關稅持續,中國將有約1000萬至2000萬個就業崗位面臨風險,約佔全國勞動力的3%。
江蘇網路商人祝先生也說:「生意不好做,現在基本上沒什麼生意。最近坐火車旅遊聽到的到處都是罵聲,罵共產黨的聲音,那是坐著聊天。因為掙不到錢啊,政府腐敗啊,全都體現出來了,所有人都知道,反腐是反的不聽話的官員。」
中國悄然「豁免」美國產品
為避免企業倒閉、穩定產業鏈,中國政府已採取補救措施。據彭博社和路透社報導,自4月起,中國以非公開方式向企業發出通知,允許對部分美國產品免除或緩徵關稅,涉及醫藥用品、乙烷、半導體設備、工業化學品等關鍵物資,總值預計約為400億美元,佔2024年自美進口總額的近四分之一。
有分析認為,北京此舉旨在減緩對本國企業的連帶傷害,防止生產鏈斷裂、通脹上行或產業外遷,但未公開相關政策,顯示當局仍試圖在對外強硬與對內穩控之間維持平衡。
五一出遊「人山人海」民間質疑消費復甦說法
新華社報導稱,五一假期全國出遊人次達2.95億,同比增長28.2%,旅遊收入達1668億元,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但網民在微博、小紅書等平臺普遍質疑數據失真。例如,湖南張家界天門山景區遊客滯留事件引發關注。多位遊客發帖稱排隊下山需耗時8小時以上,數千人深夜滯留山頂高呼「退票」。張家界文旅局回應稱屬「突發擁堵」,未回應票價虛高與接駁不足問題。
此外,百度指數顯示「五一」期間「綠皮火車」搜索熱度大增。不少旅客因高鐵票價上漲而轉乘價格低廉但耗時冗長的綠皮車。中低收入群體「有假期但無預算」的現實,與「消費火熱」的報導大相逕庭。
政府加大財政刺激民間信心仍低迷
與此同時,官媒繼續大力宣傳五一經濟數據。新華社引用美團、途牛、同程旅行等平臺稱「五一假期出遊」熱度大增,預訂人次、搜索量均大幅上漲,《2025年‘五一’旅遊趨勢洞察報告》甚至稱旅遊熱度或達近三年峰值。
但武漢居民張女士直言今年五一氣氛遠不如前:「我昨天逛了一下我們這裡的沃爾瑪超市,沒看到什麼人,以前的熱鬧王府井(在中山大道位置),(商鋪)都搬空了,也沒什麼人……氣氛肯定不如以前,現在物價都上漲了,連藥也漲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