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圖片來源:Pexel)
【看中國2025年5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採訪/綜合報導)本月稍早,美中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高層貿易談判達成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臨時協議,為持續數年的貿易緊張關係注入一劑緩和劑。根據協議,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大幅下調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從125%降至10%,並設立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期,為後續談判提供關鍵窗口。此次談判不僅標誌著雙方在經濟層面的階段性妥協,更揭示了中美在全球戰略格局中的複雜博弈。民運領袖王丹與王軍濤對此發表見解,指出協議背後的深層問題與未來不確定性,呼籲各界謹慎看待這場「戰略性停火」。
美中協議詳情與全球市場反應
此次協議的核心內容包括雙邊關稅大幅下調、建立新的經貿磋商機制,以及為未來談判設定90天的緩衝期。雙方同意定期就貿易和經濟問題展開對話,並指定各自的談判負責人,這一機制被視為談判的重大突破,為長期穩定的溝通管道奠定基礎。此外,協議還涉及部分市場准入的放寬,特別是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的進口承諾,以及美國對中國部分製造業產品的出口鬆綁。
協議公布後,全球金融市場迅速做出積極反應,顯示投資者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解的樂觀情緒。美國道瓊斯指數單日上漲954點,納斯達克指數攀升3.6%,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6%。亞洲市場同樣表現強勁,台灣加權指數上漲4.1%,日本日經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分別上漲2.8%和3.2%。歐洲市場也受到提振,德國DAX指數和英國富時100指數均錄得顯著漲幅。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關稅下調有助於穩定全球供應鏈,緩解通脹壓力,對依賴中美貿易的經濟體而言是一大利好。
對美國而言,降低關稅有助於緩解國內通脹壓力,特別是在食品、能源和消費品價格高企的背景下。隨著美國中期選舉臨近,穩定經濟形勢對共和黨執政至關重要,協議的達成被視為川普政府的一項政治勝利。對中國而言,關稅下調則為出口導向型經濟提供了喘息空間,有助於保護數百萬與出口相關的就業崗位,並維持對美國關鍵商品的市場准入。這對中國國內經濟穩定,尤其是面臨房地產市場低迷和消費疲軟的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王丹:表面緩和掩蓋深層矛盾
民運領袖王丹在自媒體節目中表示,90天臨時協議的表面成果背後隱藏的深層問題值得關注。
- 關稅戰背後的戰略對抗
王丹認為,關稅戰只是中美戰略競爭的冰山一角,其核心在於美國對中國崛起的全方位壓制,以及中國試圖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企圖。雖然此次談判降低了關稅,但未觸及科技競爭、產業補貼和地緣政治等更深層次的議題。例如,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限制措施(如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制裁)以及中國對稀土等關鍵資源的出口管控,仍是雙方博弈的焦點。王丹警告,這些問題若未能在未來談判中妥善解決,可能引發新一輪衝突。
- 中國務實態度的持續性存疑
王丹特別指出,中共商務部對協議的正面表態與一個月前北京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他認為,這表明習近平在外部經濟壓力與內部政治考量下,選擇了暫時的妥協。然而,這種務實態度是否能長期維持,受到中國國內政治環境的制約。習近平近年來通過「總加速師」式的政策推進,引發內外爭議,其政權穩定性備受關注。王丹質疑,習近平的務實轉向是否僅為權宜之計,若國內經濟壓力加劇或民族主義情緒升溫,北京可能重回強硬路線。
- 經濟脫鉤的現實困境
王丹坦言,美中經濟深度交融使得完全脫鉤幾乎不可能。此前雙方高達三位數的關稅幾乎等同於貿易禁運,但迅速達成協議表明,雙方均意識到供應鏈的緊密聯繫。例如,美國依賴中國的消費電子產品和醫療設備,中國則依賴美國的農產品和高端晶片。
王丹總結,此次談判是一場「戰略性停火」,而非最終解決方案。未來90天的談判將聚焦核心科技、國企補貼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關鍵議題,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雙方的長期利益。他警告,若中國在這些領域做出實質性妥協,可能面臨內部政治壓力;若堅持不讓步,則可能引發美國更強硬的報復措施。王丹呼籲外界避免急於判斷輸贏,強調中美博弈的複雜性遠超預期,未來數年將充滿變數。
王軍濤:雙方妥協的內外壓力
《看中國》近日採訪了民運領袖王軍濤,他從政治與經濟的雙重角度分析談判背後的動態,認為協議是中美在內外壓力下「各自找台階下」的結果。
- 川普的經濟與政治考量
王軍濤指出,川普發動貿易戰的初衷是迫使中國讓步,鞏固美國經濟優勢。然而,高達145%的關稅讓中國「被打蒙」,反而使談判陷入僵局。川普急於達成協議,原因在於美國經濟正處於關鍵時刻,若貿易戰導致供應鏈斷裂或通脹失控,可能引發經濟衰退,損害其執政基礎。此外,美國民眾對物價上漲的高度敏感(特別是在汽油和食品價格方面)迫使川普必須謹慎行事。王軍濤認為,川普有四年任期限制,恐怕會影響到其對華戰略。
王軍濤認為,中方面臨壓力更大。若全面接受美國條件,可能導致其政權合法性受損,甚至引發內部權力危機。因此,北京選擇拖延戰術,利用高壓統治維持國內穩定,同時在談判中做出有限讓步。
- 未來90天的預測與不確定性
王軍濤預測,未來90天內,川普將繼續對中方施壓,但考慮到避免美國經濟陷入困境,不會讓美中貿易完全中斷。他形容川普為「天才」,擅長出奇制勝,不排除在關稅之外採取其他手段(如金融制裁或技術封鎖)打亂中共的部署。然而,具體策略難以預測,取決於美國國內經濟形勢和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化。對北京而言,因其內部經濟困境(如地方債務危機和失業率上升)以及民族主義情緒的制約,將使談判前景充滿挑戰。
王軍濤特別提到,中共近期政策上的退讓(如放寬外資准入和減少對國企的直接補貼)並不意味其全面退縮。相反,這是其在外部壓力下的戰術調整,旨在為長期博弈爭取時間。他預測,若未來談判觸及核心科技或國企改革等敏感領域,北京可能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導致談判破裂。
全球視角:談判的深遠影響
此次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不僅影響雙邊關係,還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歐盟、日本和東盟等經濟體對協議表示歡迎,認為關稅下調有助於穩定全球貿易環境。然而,有分析人士擔憂,中美妥協可能掩蓋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例如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技術標準的競爭。
在亞洲,臺灣和韓國等高度依賴中美市場的經濟體從協議中受益匪淺,但也面臨不確定性。若中美未來談判破裂,這些地區可能成為貿易戰的間接受害者。在歐洲,德國和法國等國呼籲中美加快談判進程,避免全球貿易陷入進一步動盪。與此同時,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則密切關注中美博弈,試圖在其中尋找戰略機遇。
長遠博弈序章與未來挑戰
中美在日內瓦達成的臨時協議,為貿易戰按下暫停鍵,但王丹與王軍濤都認為,這僅是更長遠博弈的序章。協議緩解了短期經濟壓力,但未觸及核心科技、國企補貼和地緣政治等深層問題。未來90天的談判將是關鍵,雙方在戰略、經濟與政治層面的角力將決定最終走向。
王丹強調,國際博弈的複雜性往往超出預期,美中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對抗尤其如此。無論是關稅戰還是技術競爭,未來都可能出現令人震驚的轉折。他呼籲各界保持冷靜,密切關注談判進展。王軍濤則指出,川普與北京的決策受各自國內環境制約,中美關係充滿不確定性。
未來90天,美中關係走向將繼續牽動全球目光。無論如何,美中博弈的下一幕都將為世界格局帶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