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5年5月21日訊】大家好,很多朋友可能還記得下面的場景。普京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對他大加調侃,將習近平稱之為「孤獨的戰士」。
孤獨戰士
這個有趣的畫面,發生在2017年的上合組織峰會期間,中俄雙方舉行的一次會晤。
當時,以普京為首的俄羅斯代表團成員,悉數落座,中共代表團這邊,不知為何在開始時只有習近平一人。
普京看到習近平孤零零的一個人坐在對面,忍不住哈哈大笑,他還舉起雙拳調侃習近平說,「孤獨的戰士!」,話音剛落,普京率俄羅斯代表團哄堂大笑。
按理說,即便聽不懂俄語,但是對面普京的動作、表情,加上這七八個人哄堂大笑,是個人也能看出這是在拿自己開涮。結果習近平卻尷尬的陪笑,還一邊笑一邊點頭,成為中共外交史上丟醜的一幕。事後,中共央視沒有播出這一丟臉畫面,但是中共不播有人播,俄羅斯媒體把這一幕公之於眾。
我們為什麼在今天節目的一開始,就要和大家回顧這一有趣歷史鏡頭呢?
主要是想藉此問大家一個問題,按照常理來推斷,像普京這樣一個過去根本不把習近平當回事,當面拿他開涮的人來說,他與習近平之間的所謂「聯盟」,究竟是一種什麼成色。而余茂春教授近日發表的文章,就回答了這個關鍵的問題。
余茂春教授一語驚人的指出,「當清算的時刻來臨時,龍和熊將反目成仇」。他呼籲西方應該為此做好準備。
習近平與普京互不信任
余茂春教授近日在華盛頓時報發表文章,預言中共和俄羅斯之間的聯盟最終將因目標不同而撕裂。他一針見血的指出,一個深層次的真相是:習近平和普京彼此並不信任。在地緣政治中,正如生活中一樣,缺乏信任是致命的。
確實如余茂春教授所言,大家可能還記得,普京還有一個名場面,可謂說出了真心話,2019年在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上,普京當眾公開俄方對於美中貿易戰的態度。他說:「中國有一句成語:當兩隻老虎在山谷中搏鬥時,聰明的猴子會靜悄悄地坐在一旁,看誰能打贏。」
很明顯,普京的意思就是「坐山觀虎鬥」。這直接導致他與習近平之間的所謂聯盟,只不過是暫時的權宜之計,是一種相互利用。
余茂春指出,中俄之間的「這種關係遠非志同道合的大國結成的強大聯盟,而是脆弱的,充滿了歷史怨恨、戰略矛盾和不可持續的力量失衡。」
「所謂的‘無限制’夥伴關係不過是一種假象,表面上是兄弟情誼,實際上是出於權宜之計的聯盟。剝去聯合聲明、軍事閱兵和外交上的華麗辭藻,你會發現這不過是一個空殼,維繫它的並非信任,而是相互利用。」
余茂春教授稱中共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略角力的原點」指向中亞。中亞地區被認為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然而,中共也早已將手伸向中亞。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一書曾經指出,
「隨著蘇聯的解體,中共開始努力建立並加強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斯坦以及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的關係。中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目標涵蓋幾個層面:首先,該地區是中共在陸地向西擴展的必經之地,並且中共在為貨物進出中國的運輸鋪設基礎設施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擴展在中亞地區的商業利益;其次是在該地區攫取自然資源,其中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和貴金屬;第三,中亞國家在地緣和文化上靠近新疆,對該地區的控制,可以強化對新疆少數民族的控制。」
早在2013年,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智庫「國際危機小組」就公布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中共在中亞的動盪不安中,快速成長為該地區佔主導地位的經濟角色。
中共的目標不僅如此,《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一書介紹說,中共在中亞地區倡導以國家為主導、信貸推動的基礎設施項目重大投資計畫。有學者推測它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國際秩序的基礎,中國將在這種秩序中發揮主導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中亞是中國外交政策新思想的試驗場。
很顯然,這與俄羅斯的根本利益相牴觸。余茂春教授指出,「俄羅斯仍然視中亞地區為其帝國後院,這是沙皇征服和蘇聯控制留下的遺產。」因此,中共和俄羅斯之間的目標存在根本衝突,在中亞問題上它們不可能並存。
俄羅斯與中共之間還有一個潛在的重大利益衝突。那就是北極。
余茂春教授指出,「俄羅斯的北部邊界,它的‘最後防線’,也在悄然遭受圍攻。莫斯科宣稱北極地區為其神聖不可侵犯之地,一塊冰封的主權堡壘。然而,中(共)國雖沒有自己的北極邊界,卻大膽宣稱自己為‘近北極國家’,並尋求進入該地區的能源資源和航運通道。」
對於中共的野心和侵蝕,俄羅斯方面也看的很清楚。這必然導致俄羅斯對中共加倍提防,而這種提防和不信任,在軍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余茂春教授認為,中共和俄羅斯「兩國聯合演習和海上演練是精心編排的展示。但在表面之下,深深的不信任依然存在。俄羅斯拒絕將其最先進的武器銷售給中(共)國。雖然在極少數情況下,資金匱乏的莫斯科曾經向北京出售武器,但通常會通過將同樣的系統賣給中(共)國的區域對手,特別是越南和印度來進行平衡」。
那麼,中共是怎麼對付俄羅斯的呢?中共使出了老本行---竊取技術。
余茂春教授指出,「北京通過烏克蘭竊取並逆向工程了從俄羅斯獲得的技術,這一過程有時帶有諷刺意味。烏克蘭繼承了大量蘇聯時期設計的俄羅斯武器,自獨立以來,烏克蘭不負責任地將其中許多武器出售給了中共軍隊。
這些收購包括中共的第一艘航母、升級中共轟6戰略轟炸機的先進引擎、雲系列軍用運輸機、大型氣墊兩棲登陸艇以及關鍵的導彈和戰鬥機系統。中共軍隊在沒有任何承認或適當補償的情況下複製了這些技術,這一公開的秘密令俄羅斯的防務官員感到憤怒。」
近日,一個俄羅斯學者的介紹,曝光了中俄之間在軍事合作上的互相提防,無意間證實了余茂春教授的觀點。
這位俄羅斯學者的名字叫瓦西裡.卡申,他是俄羅斯高等經濟研究大學歐洲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共的一個大外宣網站近日對他進行專訪。其中一個採訪問題就涉及「俄羅斯部分精英仍對中俄技術合作心存疑慮」
這位俄羅斯學者談到了一些外界不易瞭解的情況,他說,「在我看來,俄羅斯與中(共)國都抱有極端的「技術民族主義者」思維,某種程度上說,甚至要比冷戰時期的蘇聯更加落後。比如,不管是冷戰還是今天的美國,都依賴一個龐大的合作夥伴網路。當你與美國競爭時,不僅僅是同美國人,而是還要與日本(具備非常大的軍事潛力)、歐洲、以色列、韓國等國家的軍工技術能力競爭。他們是一個集團。」
「當美國和幾十個發達國家開展軍工合作時,中(共)國和俄羅斯基本上只能各自為戰。雙方開展了一些合作,但並非系統性的,而且彼此的信任度比較低。」
他說,自己之所以說這種情況連蘇聯還不如,是因為「即使在冷戰時期,蘇聯也曾將部分軍工生產完全外包給華沙條約組織的盟友。比如,蘇聯自己完全無法製造教練機,它們都是由捷克斯洛伐克負責生產的。有些軍艦型號蘇聯也造不出來,需要靠波蘭以及東德。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儘管其它華約國家的體量相對較小,但蘇聯依然願意將一些生產外包給他們。」
然而,中共和俄羅斯之間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在軍工領域向對方進行外包。更多的時候雙方是在彼此競爭,確保自己能獨立生產與製造,在聯合研發上的信任度比較低。」
那麼,中共和俄羅斯之間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就是怕對方在軍事上超過自己,或者偷了自己的技術,最終目的只有一個,留著這些武器,在關鍵時刻給對方用上。
俄羅斯想的是轟炸中南海,中共想的是轟炸克里姆林宮。
普京和習終將反目
余茂春教授認為,中俄之間「這不是友誼,而是帝國之間的對視,目前因為對美國的共同敵視而暫停」。
他說,「北京視莫斯科為棋子,而非合作夥伴。它僅僅是對西方的一個有用的牽制,是廉價天然氣的供應者,也是威權主義學習的便利試驗田。當普京不再有用時,他將被丟棄。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做法。有一個原因解釋了為什麼北京最初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遲疑不決,沒有大規模的物資支持莫斯科。中共並不需要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它需要一個絕望的俄羅斯」。
他認為,普京和習近平之間的戰略並不相同,而是「通向不同目標的矛盾路線圖。例如,「俄羅斯想要恢復失去的帝國邊界,而中(共)國則希望重新編寫全球治理的規則。」
「普京想打破北約;習近平想將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體制取代自由秩序。」
最終,中俄之間的「路徑將會碰撞」。
一個「更深層次的真相是:習近平和普京彼此並不信任。而在地緣政治中,和生活中一樣,缺乏信任是致命的。」
因此,余教授預言,「當清算的時刻來臨時,龍和熊將會互相殘殺。西方必須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