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萃學校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5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德萃學校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日前在抖音訪問影片中,提及該校一項得意政策,即學生之間「不准講廣東話」,引發熱議。有該校畢業校友告訴《光傳媒》,部分同學仍使用廣東話溝通,但避免被老師發現,也稱曾見到同學因此受到責備。
朱子穎在回覆《光傳媒》查詢時澄清說,「沒有因為說廣東話而需要見家長,或者記缺點的任何紀錄」,又以聲明回覆說,校方不僅沒有 「扼殺香港廣東話為母語的事實」,還「充分發揮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中西文化交匯點的優勢」。
聲明表示,德萃學校小學部從2016年創校以來,一直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中文科及常識課則是以普通話教授;學生之間也普遍傾向使用英語互相溝通,強調這樣的語言環境有助於學生自然地運用所學語言。
聲明又指,廣東話作為大多數學生的母語,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家庭環境中已經有充足的應用機會。因此,學校選擇把上課時間專注在英語及普通話的語言學習上,並強調這一項安排也獲得校內1,300多名小學部家長的支持及認同。
介紹香港學校及升學攻略的抖音頻道「阿Ken聊港校」,日前訪問朱子穎,而該訪問影片以簡體字「不會粵語也能讀的小學 學校裡交流都用英語和普通話」為標題。主持人以普通話詢問,朱子穎則以廣東話回答問題。
在影片中,朱子穎推介學校課程設計,指出上午時段屬於本地課程,除中文及常識科外,其他科目都是以英語授課;下午則屬於國際課程,內容參照國際文憑課程(IB)的小學與中學架構。
《光傳媒》翻查德萃校網,在「語言政策」一欄,校方列出了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的教學語言,包括數學課應該使用英語,中文課則應該使用普通話。校方還建議學生在校內一律使用英語或普通話,但並未列明罰則。
去年自德萃小學鑽石山分校畢業的M(化名) 告訴《光傳媒》,同學之間溝通使用甚麼語言主要視背景來定,例如從大陸過來香港的學生就講普通話,本地人或者中文不太好的學生主要是講英文。並指出,仍有許多同學會使用廣東話溝通,但避免被老師發現。
M表示,自己不曾被老師發現使用廣東話,因此不曾為此受罰。他補充,但他曾見過同學因被發現使用廣東話而遭到責備,以及被扣「Class Dojo」。
M形容,這項機制類似「操行分」,做錯事就會被扣分,但不知道是否記錄在成績表上。
據了解,「Class Dojo」 是一款應用在課堂上管理學生行為的平台,上面有行為回饋的設定,老師可以根據班級風格自行設定班級的正向回饋、負向回饋項目及分數。
其實,《明報》記者先前曾以家長身分出席德萃旺角校園的入學資訊日,有一位小六本地生指出,如果在校內講廣東話會遭到教師提點,聲稱若多次提點無效,就會召見家長及記缺點。該生表示,自己私下跟同學聊天也會講廣東話,因說起來「較舒服」。
當《光傳媒》向校長詢問有關對學生的懲罰是否屬實,朱以訊息回覆說,翻查所有學生指引及記錄,並沒有任何因說廣東話而需要見家長或者記缺點的紀錄,如果發現學生在校內使用廣東話,「老師會提醒學生我們學校的Languag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