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低迷(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綜合報導)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房市低迷、青年失業率高企、通貨緊縮陰影籠罩,昔日「大國崛起」的光環已經褪色。時評人、自媒體大V多倫多方臉近日以日本和拉美衰退為鑑,揭示中國經濟正步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普通人如何在這場潛在的經濟風暴中保全資產、謀求出路。
衰退的基調:從大國崛起夢到現實警鐘
多倫多方臉認為,當前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判斷需跳出「大國崛起」的敘事,轉而直面衰退的可能性。他以日本和拉美為參照,分析了兩者的衰退路徑。日本在過去30年因年均0.9%的低增速,從世界經濟頂流滑落至與韓國相當的水平;拉美地區則因1.9%的增速,普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未能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相比之下,中國的經濟特徵更接近日本,呈現出通貨緊縮的跡象,而非拉美式的大通脹。
他進一步指出,類似朝鮮或伊朗那樣的經濟「崩潰」在中國發生的可能性較低。這類崩潰通常由國際大規模制裁引發,例如伊朗因2011年核武器研發導致2012年伊核談判失敗,遭到歐美集體制裁,被踢出Swift系統並面臨石油禁運,人均GDP在2012-2015年間腰斬,八年縮水至原來的四分之一。相比之下,中國只要不主動觸發類似台海衝突的極端事件,短期內難以遭遇如此劇烈的全球封鎖。然而,衰退的威脅依然存在,尤其是通縮型衰退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主基調。
多倫多方臉強調,衰退並不意味著經濟驟停,而是增長放緩導致的相對落後。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低增長將使中國在競爭中逐漸失位。他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形容這一狀態,提醒普通人重新審視資產配置和職業規劃,以應對這一長期挑戰。
資產管理的核心:遠離房地產泡沫
在資產管理方面,多倫多方臉的建議直截了當:不要買房,盡快賣房。這一觀點他早在兩年前便開始反覆強調,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屬性已徹底崩塌。過去,房價持續上漲的邏輯依托於投資需求,買房即賺錢的觀念深入人心。然而,隨著房價停滯,投資屬性消失,房地產泡沫注定被清洗殆盡,且可能因市場恐慌跌至低於實際價值。
他分析,房子的價值主要來自經濟價值(以租售比衡量)和資源價值(學區、戶口等)。根據《北京青年報》數據,中國一線城市租售比僅為2%,三線城市為3%,遠低於發達國家4%-6%的合理區間。以一套1000萬元的房子為例,年租金僅20萬元,遠低於銀行理財收益,且需承擔空置、維護等額外成本。這意味著,即使房價已持續下跌,距離合理價值仍有至少「腰斬」的空間。
資源價值方面,學區和戶口的吸引力也在快速消退。中國出生人口急速下降,2022年新生兒僅956萬,創歷史新低,導致教育資源過剩,許多學校已招不滿學生。戶口價值同樣因勞動力減少和城市化率觸頂而貶值。除北京外,大多數城市的落戶門檻已大幅降低。例如,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已放寬落戶政策,戶口不再是稀缺資源。未來,隨著生育率進一步下降,學區房的需求將持續萎縮。
多倫多方臉援引日本經驗,指出日本房地產泡沫從1991年破裂至2010年探底,用時20年,且至今未完全回暖。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規模更大,且有政策干預(如限跌令),去泡沫週期可能長達20-30年。他預測,房價可能在未來數十年持續低迷,普通人若繼續持有房產,資產將大幅縮水。因此,他建議盡快賣房,尤其是二套房或所謂「剛需房」,並將資金轉換為非人民幣資產,如美元、黃金、美股或比特幣,以規避通縮帶來的資產貶值風險。
他還提到,通縮不僅導致房價下跌,還會波及人民幣、汽車、手錶等與中國經濟強綁定的資產。2025年,人民幣對加幣、歐元等主流貨幣已貶值5%-10%,僅因美元升值造成人民幣「看似穩定」的假象。未來,人民幣可能繼續貶值,持有人民幣資產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大。例如,二手車和新車價格已大幅下跌,二手奢侈品市場同樣低迷,這些都是通縮的典型表現。
就業困境:青年失業與技能為王
在就業方面,多倫多方臉指出,中國正步入類似日本的資本負債表衰退,社會整體利潤率下降,投資標的匱乏,導致企業增長乏力。他引用數據,2024年中國全民失業率為5%,而青年失業率高達14%以上,反映出低增長對新增崗位的嚴重衝擊。企業因利潤低而不敢擴張,新增崗位銳減,青年群體成為主要受害者。他預測,青年大失業將成為未來十年的長期趨勢,與畢業人數多少無關,而是經濟低增長的必然結果。
面對這一局面,許多人轉向「穩定」的公務員或公職崗位,但多倫多認為這並非明智選擇。他以日本終身雇佣制為鑒,指出日本在經濟泡沫破裂初期,公務員崗位因穩定性備受追捧,1991-1995年考公人數從7萬激增至12.4萬,報錄比高達30:1。然而,長期來看,這種「穩定」是虛假的。隨著財政危機加劇,日本政府不得不裁員,公務員的「鐵飯碗」名存實亡。
更重要的是,公職崗位會快速消耗個人能力。在官僚體制中工作十年,個人技能不僅難以提升,甚至可能因腐朽環境而退化。一旦被裁,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公務員將比程序員更難重新就業。他舉例,程序員至少掌握技術技能,而公務員在體制內多年後,可能連基本的職場適應力都喪失殆盡。
他建議,普通人應聚焦於提升實用技能,尤其是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技能,如數據分析、編程、人工智慧或新能源技術應用。他援引日本經驗,指出經濟衰退期間,日本成人再培訓行業逆勢增長。2001年,36.2%的日本成年人參與二次學習,網路學習市場規模從2000年的130億日元增至2003年的780億日元。這一趨勢反映了衰退期對技能的更高要求。在中國,類似現象可能出現。掌握一門能帶來收益的技能,遠比追求虛幻的「鐵飯碗」更能保障未來。
警惕假反彈:保持定力的關鍵
多倫多方臉特別強調,在衰退期保持清醒與定力至關重要。日本經驗顯示,股市和房價在長期下跌中多次出現假反彈。例如,日本股市在1990年反彈超10%,1995年反彈超50%,2003年反彈超100%,但真正低點直到2009年才出現,期間每次反彈都讓投資者誤以為復甦已至,紛紛「上車」卻被套牢。房價同樣如此,東京房價在1997年曾小幅回升,但總體趨勢仍是下跌。甚至CPI等經濟指標也具迷惑性,如1997年日本CPI一度恢復至1.9%,看似正常,卻未能改變衰退趨勢。
中國的情況更為複雜。由於言論管控,牆內幾乎看不到負面經濟信息,甚至牆外也有宣傳力量鼓吹「東升西降」。2025年初,部分貿易戰利好和政策刺激可能引發股市或房價小幅回升,CPI也可能短暫恢復至2%。若A股重回6000點、房價上漲20%,配合宣傳攻勢,許多人可能誤判經濟復甦,重新入市炒股或買房。然而,這些都可能是假反彈。
他警告,衰退中的經濟不會垂直落體,短期波動在所難免。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並無實質改善:CPI連續四個月為負,房價持續下跌,青年失業率惡化。任何短期利好都不足以扭轉長期趨勢。他舉例,A股公司因盈利能力不足,市盈率高企,財務造假問題嚴重,難以支撐長期上漲。普通人需學會辨別假象,避免因一時的樂觀而做出錯誤決策。
心理準備:在大衰退中保持清醒
多倫多方臉進一步指出,衰退期的最大挑戰不僅是行動上的調整,更在於心理上的定力。身處經濟浪潮中,人們很容易被短期利好迷惑,喪失判斷力。他以日本為例,投資者在每次假反彈中都以為「抄底」機會已至,卻一次次被套牢。中國的情況更甚,高度管控的輿論環境讓真實信息難以觸達,宣傳機器不斷渲染樂觀情緒。即便牆外,也有部分聲音鼓吹經濟復甦,增加普通人的判斷難度。
他坦言,即便許多人明白房價不會再漲、就業形勢嚴峻,但在實際面對假復甦時,保持清醒極為困難。例如,若未來A股上漲100%、房價回升20%、CPI恢復至2%,配合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多數人可能動搖,甚至質疑悲觀預測的準確性。多倫多自嘲,若屆時他繼續警告假反彈,評論區可能充斥責罵,稱他「抹黑中國」或「拿外國資金唱衰」。然而,他堅信,只有堅持理性判斷,才能避免被情緒裹挾。
為應對這一挑戰,他建議普通人建立獨立的信息渠道,關注國際經濟趨勢和可靠數據,減少對單一信息源的依賴。同時,制定長期計畫,明確資產和職業目標,避免因短期波動而改變策略。定力不僅是經濟決策的保障,也是個人在不確定環境中的心理支柱。
行動與清醒並重
多倫多方臉總結道,面對可能長達數十年的經濟衰退,普通人需採取三項核心行動:一是盡快賣房,轉換為非人民幣資產以規避通縮風險;二是放棄「剛需論」和「鐵飯碗」幻想,擺脫思想桎梏;三是投資自身,掌握實用技能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保持定力至關重要,警惕假反彈的誘惑,避免在衰退洪流中迷失方向。
他呼籲讀者在評論區分享疑問或建議,共同探討應對策略。衰退的陰霾可能長期籠罩,但通過理性決策、技能提升和心理準備,每個人都有機會在這場經濟風暴中找到立足之地。多倫多方臉的分析為普通人提供了實用指南,也提醒人們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唯有清醒與行動才能守護自身的財富與未來。他的洞見不僅揭示了經濟衰退的嚴峻現實,也為普通人指明了一條在困境中突圍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