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於2020年5月18日到達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圖片來源: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香港企業家黎智英被港府關押至今已近5年,由其事業夥伴祁福德執筆的《黎智英傳》在7月出版,書中談及黎智英身無分文至創業致富的過程,以及黎如何從「生意腦」轉變為「人權腦」。書中還披露黎智英從想成為「台灣人」至堅守香港民主的心境轉折。
根據央廣報導,現年77歲的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2020年8月因涉「勾結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等罪,被關押至今。多年來,國際社會持續關切黎智英案,並多次呼籲中共盡快釋放黎智英。
由前「壹傳媒」董事祁福德(Mark L. Clifford),彙整黎智英重要的談話紀錄及訪談其親友所撰寫的《黎智英傳:從億萬富翁,到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詳細描述黎智英年少時的流離、發跡致富、媒體創意、事業轉折、為民主奮鬥與無悔坐牢等過程,並呈現他在獄中吐露心情的日記。
「明白文化」總編輯林奇伯表示,黎智英12歲時,因中國大飢荒而逃至香港,身無分文,白手起家。黎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展現創意及與眾不同的商業頭腦,當年創立服飾品牌「佐丹奴」(Giordano),強調「快時尚」,且將「快時尚」的概念放入之後的媒體經營。
談及黎智英的改變。林奇伯指出,因為黎當初有感於六四天安門事件,他那時看到美國CNN現場轉播六四天安門事件,全球觀眾都目睹了此事件,黎也因此意識到,資訊透明是非常可貴的,媒體是可以經營的。
不過,就在黎智英開始經營媒體後,「佐丹奴」很快就遭到北京政府打壓,黎智英則選擇賣掉「佐丹奴」的股份,同時請辭總裁,專心經營媒體,並成為了「媒體大亨」。
黎智英先前曾渴望成為「台灣人」,因為台灣於2000年舉行總統大選,出現首次政黨輪替,當時由民進黨推派的總統候選人陳水扁當選,終止了國民黨50年來的執政。在看到台灣實現真正的民主,展現現代化中國社會可以是何樣貌後,黎智英對太太說,「我們搬去台灣吧」、「我想成為台灣人」。
黎智英來到台灣後,陸續創立台灣的「壹週刊」及「蘋果日報」。對此,林奇伯表示,黎智英當時發現台灣社會的媒體市場與消費力是足以撐起他的媒體帝國,並觀察台灣新一代的消費者有能力且願意在美食、旅遊與娛樂等方面花錢,這能為他們的報刊創造穩固的廣告收入;黎也有信心在香港的成功模式能夠套用在台灣,且能成功打入當時看似壟斷的報業市場。
林奇伯指出,真正吸引黎智英的,反倒是那些報紙的壟斷行為,而他選擇以市場為導向或在市場裡以讀者為中心,這點就讓競爭者無法理解,這也是因為他們(黎的競爭者)根本不了解讀者,因此黎智英決定要跟著讀者與人民的需求,來辦這兩份刊物。
然而,多年後,隨著紙媒的銷售量逐漸下滑,黎智英決定出售在台業務,但過程卻出現了轉折。
林奇伯指出,蘋果日報與壹週刊之所以沒有出售,是因為後來黎智英發現要購買他的媒體集團,是包括旺旺集團蔡衍明在內的一群商人;因為員工強烈反對,最終這筆交易並未完成。
林奇伯表示,香港於2014年發生雨傘革命,因為「香港是給了黎智英一切的城市」,因此黎智英非常關注,且以個人身分投入香港民主運動,在許多抗爭場合都能看到其身影。
林奇伯說明,香港民主運動主要分作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雨傘運動,即由年輕人發起的佔中運動,至於黎智英這種年紀較大的人,也都在運動裡的,但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運動;之後的反送中運動裡,則可以看到黎智英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這一本書它不只是一本傳記,它還是一場面對歷史消音機制的文字的抵抗。」
《黎智英傳》也揭露黎智英的獄中日記,包括寫下自己因接觸天主教,心境出現轉折,深信「善良必定獲得勝利」。
林奇伯表示,雖然黎智英在監獄裡是被單獨監禁,且每次出庭必須要全身都被上滿鐐銬,但他的目標非常清晰,即堅持清白,且將持續以尊嚴與榮譽來對抗囚禁他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林奇伯表示,從2020年被關押至今,黎智英所在牢房的窗戶也被封死,但他將這段經歷,當作是靈魂的淬鍊,並將這件事情當作是對信仰的試煉,以及對心靈的追求。
高院於今年3月表示,案件將於今年8月14日結案陳詞,預計需要8天時間。對此,林奇伯表示,香港的司法制度已淪為政治化,案子依香港國安法審訊,3名承審法官均由行政長官任命,沒有陪審團制度,黎智英也無法聘請香港或英國的律師來進行辯護,只能夠由官方指派律師,中共連最基本人權都無法做到,全然推翻當初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承諾,審理情況堪憂。
林奇伯指出,民眾將可藉由《黎智英傳》的內容,深入了解在官方的指控外,事件的全貌,屆時法院判決出爐,你我都會有所洞見。
今年5月21日,曾被中共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而判囚的華人記者成蕾等22名曾遭到錯誤拘留與判囚的民權分子、記者及其家屬,聯署去信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
信中提到,黎智英一直被單獨囚禁,現在更要在牢房中承受夏日高溫,聯署者與黎智英的家屬都對此感到憂慮,「持續囚禁對他的生命構成實質威脅」。他們表示,施紀賢政府曾許下對人權及法治的承諾,敦促他盡早會見黎智英家屬,並跟議會及國際盟友採取行動,爭取黎智英獲釋。
今年5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接受美國保守派電台節目《休伊特秀》(Hugh Hewitt Show)專訪,面對主持人詢問,黎智英案是否有進展時,川普回說:「我們還沒開始行動,不過我們正在來回溝通。」並透露,美方計劃在跟中共的貿易談判中,要求對方釋放黎智英,作為談判議題之一。
今年3月,黎崇恩赴英國首相府遞信,促請首相施紀賢盡快跟他會面商量黎智英案。黎崇恩2月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他的身體狀況正在惡化…這相當於酷刑,我父親已時日無多。」
去年11月,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曾跟黎崇恩及國際律師團隊會面,並表示會繼續敦促港府立即釋放黎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