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女生在廣州尿毒症工廠工作。(網絡圖片)
【看中國2025年8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近年來,大陸尿毒症患者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年輕化,他們的經濟負擔很重。廣州有一間民營血液透析中心兼服裝工廠,協助尿毒症病人就業,並讓他們以工養醫。
《新京報》報導,據中國腎臟疾病數據系統統計,截至2024年底,大陸有超200萬尿毒症病人,每年新增患者約2萬人。大量尿毒症病人面臨就業、就醫和經濟上的困境。
廣州有好幾間以工養醫的民營透析中心,提供的就業類型各異,其中包括餐飲、手工和醫療耗材組裝工廠等。他們開闢出「以工養醫」的生存路徑,過上抱團取暖的集體生活。
2022年,從醫院退休的賀軍(化名)在廣州創辦了一間民營血液透析中心兼服裝工廠,協助尿毒症病人就業,並讓他們以工養醫。病人把在服裝廠裡掙到的錢用來交透析費,透析完再繼續投入工作。在這座尿毒症工廠裡,在縫紉機與透析機之間,他們轉換著病人和工人的角色,重拾生計與尊嚴。
這家尿毒症工廠樓下是透析室,樓上就是服裝廠。目前,有58名尿毒症工人在此工作,年齡介於18歲到70歲之間,每日產能最高可達2000件服飾。透析室裡有50台透析機,可供200人分早中晚輪班透析。
43歲的張順(化名)月平均工資在4500元左右,是廠裡最高的。除去透析費、藥費和生活費,還剩下1000多元,張順都用來打營養針,238元一針,打完了才有力氣繼續掙錢。
張順說,他患病後到處求醫,積蓄、工作和婚姻都泡湯了,一度困在江西老家,坐吃山空,最後來到了廣州這間工廠。
廠內工人來自全國各地,因為他們的體力比常人差,還因做透析耽誤工時,雇主也害怕出意外需擔責等,導致他們的就業之路困難重重。
2017年,服裝廠廠長賀軍從醫院退休,2022年創辦血液透析中心。他說,開辦這樣的工廠能幫助到病人,還能賺取一些利潤,每收一名病人兼工人,毛利潤在2000元左右。
然而,這類工廠兼民營透析中心始終處於法規的灰色地帶,一些地方的有關部門已叫停發放福利並勒令整改。
張順說:「讓咱們病人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這是主管對他們說過的話,「什麼規則,沒有規則,規則就是活下去」。工廠營運不順時,他還借給賀軍數萬元維持運轉,因為他想在這裡幹一輩子。而賀軍則更希望獲得一些政策扶持,比如提供一棟廉租房作為病人的宿舍。
尿毒症是什麼?
「江華科協」文章指出,尿毒症是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階段。此時,腎臟功能衰竭,無法將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廢物、尿素和多餘水分等排出體外,從而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類似「中毒」症狀的綜合症。
引發尿毒症的原因包括了:
(一)各種疾病的相互影響。研究表明,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症等現代人高發疾病相互影響,與慢性腎臟病的發病密切相關,而尿毒症是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高糖、高油、高鹽食物,不僅對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進而增加尿毒症的風險。
(二)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時,細菌感染引發炎症反應,損傷腎間質和腎小管等,導致腎功能受損。尿路結石也會引起腎功能受損,二者均可導致腎功能不全。
(三)遺傳因素。具有多囊腎及慢性腎臟病家族病史的人更易患慢性腎臟病。此外,幼時得過腎炎者,如遷延不愈轉為慢性腎炎者,可能會成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
(四)過度使用抗生素。磺胺類、卡那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抗生素具有毒性,對腎臟有害,不可長期使用。
(五)習慣憋尿。經常憋尿很容易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的發生,長此以往,腎臟反復感染,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症。
(六)吃得太咸。腎臟是排洩鈉的主要器官,飲食太咸會增加腎臟負擔。此外,鹽在體內會鎖住水分,導致水分也不易排出,加重腎臟負擔。
疫苗引發尿毒症 病人越來越年輕化
近日,有一名大陸博主發文稱:「今天在醫院看到好多20多歲的年輕人在透析室扎針,尿毒症真的太遭罪了,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另一位博主消息稱,河南鄭州一名21歲的男性患者患尿毒症晚期,該患者在視頻中說:「突然感覺身體就沒勁了,感覺身上好多螞蟻在爬。」
大陸網友表示:「我認識一個20多歲的女孩,也是腎衰竭。」「我也是尿毒症,80後。」「我35歲,尿毒症2年了。」「我弟8歲就得了尿毒症,前年走了。」「前幾天在醫院血透修空調,兩個大廳全是透析的人,有些還在等床位,這樣下去真嚇人。和護士聊了一下,他說今天做透析人還算少的。」
「爸爸打完疫苗後身體不停出狀況,直到最後發展成尿毒症,急性腎衰竭。需知任何西藥都有副作用,毒素在體內慢慢積累,直到身體無法負荷。」「我也是新冠疫苗引發了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