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uril創辦人拉奇來台設辦公室並演講招募本土工程人才;就ODM代工模式而言,Anduril已經在台灣為美國專案生產許多零件。(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9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翁友德綜合報導)2025年8月4日,美國國防新創公司Anduril Industries的創辦人帕爾默・拉奇(PalmerLuckey)在台灣大學發表了一場極具震撼力的演講,向台灣科技界與年輕學子發出振聾發聵的呼籲。這位曾以Oculus VR徹底改變虛擬實境產業的獨角獸創辦人,如今將其創新精神投向國防科技,並以烏克蘭戰場的真實經驗為例,闡述了AI驅動的自主化武器如何能成為台灣抵禦威脅、守護自由的關鍵。
拉奇直言,台灣要有效「威懾」中共,避免戰爭發生,就必須讓中共的軍事決策者在兵棋推演中,清楚地看到「他們贏不了」。這不是倚靠傳統的大型武器,而是透過高效率、低成本的無人系統,建立起讓入侵者難以承受的「不對稱作戰」能力。
「想像有兩種未來,第一種:中共的將領告訴習近平,入侵台灣代價太高,他們打不贏。第二種:台灣被入侵,但無數自主化武器成功反擊,讓入侵失敗。而這兩種更好的未來,都取決於你們——台灣的科技人才。」
烏克蘭戰場的啟示:AI加速戰爭節奏
拉奇的信念並非空談,而是來自 Anduril 在烏俄戰爭中的真實實踐。自2022年中期起,Anduril 的團隊便與烏克蘭國防部及前線指揮官緊密合作,透過一套名為「快速部署、即時整合」的技術支援方案,將其核心的 AI 作戰平台「Lattice」 導入烏克蘭戰場,迅速展現驚人成效。
烏克蘭軍隊的經驗證明,Lattice系統能將傳統的「殺傷鏈」(Kill Chain),也就是從發現目標到實施打擊的整個流程,從平均的30分鐘大幅縮短至5分鐘以內。這種閃電般的反應速度,搭配Lattice引導下超過85%的火炮與滯空彈藥命中率,讓烏軍得以用更少彈藥,更高效地摧毀敵軍關鍵設施。
根據統計,在2023年下半年,在Anduril系統的協助下,烏軍摧毀了至少12處俄軍彈藥庫、8個指揮所及5套防空雷達站。這不僅削弱了俄軍的後勤與指揮能力,更迫使他們將核心設施後撤,有效降低了前線作戰效率。烏克蘭的故事證明,AI驅動的精準打擊能力,已徹底改變現代戰爭的樣貌。
台灣的獨特優勢與防禦潛力
拉奇認為,烏克蘭的經驗對台灣深具啟發意義。他指出,台灣擁有全球頂尖的半導體、ICT及電子製造能力,這是推動國防科技革新最得天獨厚的條件。「我不會對義大利說這番話,因為我們都知道他們短期內不會生產高階晶片,」拉奇坦言。台灣的強項在於其世界級的人才、技術、資本與政府支持能夠緊密結合。拉奇特別強調,製造手機、筆電與遊戲機的能力,與大規模製造自主彈藥、攻擊型無人機所需的技術,其實驚人地相似。這種將民用科技快速轉化為軍用生產力的能力,正是台灣在潛在衝突中最大的戰略資產。
Anduril在台的布局與合作
Anduril並非空談合作,他們已經展開實際行動。繼在澳洲成功建立「平台+在地供應鏈」的典範後,Anduril於2024年8月在台灣設立辦公室,並與台灣國防科技研究院(NCSIST)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月,台灣軍方也接收了首批Altius滯空彈藥,這款由英國援助烏克蘭並投入實戰的無人機,正是Anduril的核心產品之一。
拉奇透露,他們正積極招募台灣在地工程人才,並已與台灣的代工廠展開深度合作。他相信,複製「澳洲模式」,以Lattice平台為核心,結合台灣在地製造體系,能快速針對台灣的戰場環境進行適配與量產。
給台灣科技人才的呼籲:敢於建造 永不屈服
演講的最後,拉奇將重心拉回到個人身上,向台灣的科技人才發出最真誠的呼籲。他鼓勵年輕工程師們,不要只滿足於課堂作業或例行工作,而是要像他欣賞的Anduril工程師們一樣,充滿熱情地去「創造」本來不存在的東西。
「真正能阻止戰爭的,是壓倒性的科技實力。舊彈藥庫裡的過時武器,不足以嚇阻野心者,」拉奇強調。他指出,無論是自主水面、水下載具,還是成千上萬的AI無人機,都無法一蹴可幾,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最優秀的人才參與。
他語重心長地提醒台灣人:「沒有神祕武器會從天而降。只有你,只有我。」他鼓勵每位工程師、設計師、企業家都能將自身才華投入國防領域,勇於創造,並在捍衛你們的國家及其自由的事業上,永不屈服。
對台灣而言,這場戰爭的啟示不僅是該買什麼武器,而是如何將防衛戰力轉變為一個平台化的生態系,讓島鏈防禦的每個節點都能自成算力、協同任務、快速更新。
正如拉奇所說,這是一場科技與制度的競賽。而台灣,正處於全球威權擴張的最前線。拉奇的演講,不僅是一場技術分享,更是一場對台灣科技社群的道德召喚。他用最坦誠的語言,鼓勵台灣人相信自身的科技實力,並將其轉化為捍衛家園的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