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學毛泽东。(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议报)
按:在外界傳聞習近平「大權旁落」之際,中共卻突然高調推出《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條例》,把它被包裝為「最高指導文件」,實際上是習近平在權力動搖之時的緊急補藥,學毛時代用「政治思想工作」來統領人的思想,反而導致社會動盪與全民悲劇;如今習近平選擇重走舊路,卻是一條絕路。
習近平病急亂投醫想靠「思想政治工作」奪回大權?
現在,習近平「大權旁落」的傳聞不斷擴散,習的政治動作也愈發顯得急切。
9月28日,中共罕見印發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條例》,此舉被視為習近平在權力危機中病急亂投醫的表現,企圖依靠強化意識形態來奪回權力。
新華社的報導將其包裝為最高指導,並要求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再一次接受政治灌輸與思想再塑。76年的洗腦還不夠,還要繼續洗,多洗猛洗,直到變成白痴為止。
可是這有用嗎?歷史不是沒有答案:毛澤東時代便曾將「政治思想工作」推至極致,不僅在軍隊、工廠、農村全面滲透。如今,習近平「復刻毛路」,意圖依靠思想政治動員來重新聚攏人心,能否奏效,答案幾乎不言自明。
此《條例》出臺的時機,恰好是習近平身體狀況與政權穩定性備受關注之際。據傳軍權已由張又俠代管,黨務與政務也逐步由蔡奇與李強分掌。在這種「權力旁落」的背景下,習近平急於強化意識形態的舉動,某種程度上正反映出他對現實的無力感。
說到底,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刺激經濟,也無法化解債務危機,這也說明瞭一個殘酷現實:當一個領導人不得不再次寄希望於「思想教育」這樣的老方法時,意味著他手中能動用的工具已所剩無幾。
政治思想工作真的有用嗎?
毛澤東時代,全國人民人手一本《毛主席語錄》,日夜背誦「毛澤東思想」。然而結果並非富國強民,而是「越學越窮,越學越亂」。經濟瀕臨崩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最終諷刺的是,連《紅寶書》的推動者林彪也選擇叛逃。這段歷史早已證明,政治思想工作不但無助於發展,反而會成為一場全民的悲劇。
正因如此,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後選擇徹底轉向,不再強調「全黨思想教育」,而是把精力放在務實的經濟建設上。中國過去數十年的經濟成長,根源正是在於務實發展,而不是「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如今,習近平再次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要重回毛澤東老路,這無疑是一次赤裸裸的倒退,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拖累中國本已困頓的發展。
中宣部迅速跟進 發布了對該《條例》的詳細解讀
根據中宣部負責人的解釋,中共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涵蓋社會各個層面。比如,在企業領域,要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領域,強調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確保農村社會安定有序;在政府機關,要求幹部「保持對黨中央的絕對忠誠;在學校教育,繼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過現在接班人都失業了,想接班也接不著啊,是不是很荒唐;在社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與基層治理結合,用來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在新經濟組織和新就業群體(例如快遞員、外賣員等沒有固定工位和時間的從業者),也要強調確保黨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最分散的新興領域。
換句話說,這套思想政治工作的推進,已經不僅僅是針對黨員幹部,而是針對全體中國社會。從企業到農村,從學校到社區,甚至連「新經濟」行業的快遞小哥和外賣員,也納入了被思想控制的範圍。
這些東西都已經是老皇曆了,毛當年已經試驗和失敗過的,當年老百姓天天跳忠字舞,也挽不回毛離去的腳步。
習近平思想「爛尾工程」
如今的企業需要的是創新環境和減輕負擔,而不是在生產和研發之外再揹負「思想教育」的政治包袱;農民渴望的是收入增加與生活改善,而不是再拿一本「習近平語錄」當精神食糧;城市社區居民最關心的是物價、房租與就業,而不是每天被動接受政治灌輸。至於新經濟從業者,他們更希望獲得勞動保障與合理工資,而不是被要求參加被洗腦。
習近平此舉顯然是試圖模仿毛澤東,透過「發動群眾」來奪回權力控制,但現在中國已經不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今天的中國人面對的是房貸、物價、醫療和教育壓力,他們對抽象的政治口號沒有任何興趣,對中共的「政治思想工作」的邪惡已經瞭如指掌,很多人的請前輩就是受害者,而自己也當過「狗崽子」。
這樣的運動不僅注定成為「爛尾工程」,甚至激起民間的反感與牴觸。
本質上,這套所謂的「思想政治工作全覆蓋」只是權力焦慮下的產物。,是習近平在權力鬆動、難以掌控局勢時,試圖用毛式手法來重建控制力。但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做法,既不合時宜,也勢必帶來更多的社會摩擦與政治成本,也是黔驢技窮的表現。
一切都在等待最後那一刻的到來
近日,美聯社對中共領導層權力格局的高度關注。報導認為,李強的崛起,反映了習近平逐步退居二線的趨勢。
旅美政論家陳破空表示,習近平近期的新疆行與此前訪問西藏,給人的感覺像是「告別之旅」,顯示他正逐步將黨務與政務權力分流。陳破空分析,黨務層面已交由中共書記處常務書記蔡奇掌控,政務則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主導,軍事領域的日常工作則由張又俠主持。這種分權格局意味著,習近平的全方位集權時代或已經過去。
外界認為出現在國際舞台上的習近平,不是一個「健康的領導人」,而是一個「被藥物支撐的空殼」。從去年傳出「腦血栓」到今天的「時而木訥時而健步如飛」,最終都只能靠「藥物維穩」。這種「虛弱與健步並存」的表象,折射出一個尷尬的現實:中共高層既盼他死,又怕他死。
盼他死:因為他一旦去世,權力可能出現重組機會;怕他死:因為如果他突然倒下,中共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危機。目前老人黨因為要保黨才保習,習近平本人已經與中共體制深度綁在一起。他的存亡,就代表著中共的存亡。他之所以還能健步如飛,不是因為身體康健,而是因為藥物與外部力量在支撐。所有反對他的勢力,眼下都沒有足夠能力將他推翻。換句話說,一切都在等待最後那一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