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華(左)、陳吉寧代表出席2023年3月11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開幕。(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金言綜合報導)隨著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即將來臨,中南海的權力棋局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昔日被外界稱為「廢太子」的胡春華突然高調復出,中共喉舌連篇累牘地吟唱「春華秋實」,暗示其接班地位重獲確認;而胡錦濤之子胡海峰,作為紅色家族的「權力棋子」,在沉默與孤獨中迎來正部級晉升的曙光。時事評論家江峰直指這是「撥亂反正」的政治動員,胡春華正成為黨內最大公約數;前內蒙官員杜文則嘆息胡海峰的悲愴命運,淪為習近平維繫合法性的象徵。這場博弈更折射出習近平「定於一尊」模式的裂痕與紅色王朝的合法性危機。軍隊16位上將「神隱」、經濟換血殘酷推進、四中全會暗流湧動,是否是「內戰前夜」?
「廢太子」復活 胡汪連續上《人日》大標題
胡春華,現年62歲,這位曾經被胡錦濤時代黨內高層視為隔代接班人的政治人物,早年在內蒙古、廣東等地主政期間,以其穩健務實的作風和對「三農」問題的深刻洞察而聞名遐邇。早在2012年,他就順利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並在2017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一職,主要負責農業、農村和農民事務的統籌協調工作。然而,在習近平主導的權力布局之下,胡春華的仕途逐漸被邊緣化,2022年後他轉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這一相對閑職,被國際觀察家們戲稱為進入「養老院」式的政治暮年,許多人因此推測他的政治生涯已然畫上了一個黯淡的句號,彷彿他將成為中共歷史上又一個被遺忘的「廢太子」。
然而,從2025年8月開始,局勢發生了戲劇性的急轉直下,中國共產黨的兩大核心喉舌——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在短短三天之內,以一種極不尋常的密集頻率,三次在頭版頭條以及重要社論中反覆使用「春華秋實」這一極具政治象徵意義的成語,這無疑引發了全球時政分析界的廣泛猜測和深入解讀。8月19日,新華社刊發的一篇關於西藏發展的長篇通訊中,以「沐浴陽光,春華秋實」作為獨立段落的標題,巧妙地將這一成語置於醒目位置;緊接著的第二天,人民日報便在頭版頭條轉載了這篇通訊,進一步放大了其影響力;到了8月21日,人民日報在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的社論中,開篇第一句便是「春華秋實,一甲子團結奮進寫新篇」,而新華社隨後發布的總結性文章,更是直接將「六十載春華秋實,向未來豪情滿懷」作為大標題,這一系列操作在中共那套森嚴而精密的宣傳紀律體系中,絕不可能是編輯們的隨意為之,更不可能是出於單純的文藝追求。
資深時政觀察家江峰在其最新節目中,對此進行了深入剖析,他認為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輿論先行」行動,其中「春華」直接指向胡春華的名字本身,而「秋實」則隱喻著當年在胡錦濤時代被黨內高層指定為接班人的「春天開花」計畫,由於習近平的權力擴張和政治打壓而一度「結霜」未能結果,但如今「時辰已到」,秋天來臨之際,當年該結的果實必須得以收穫,這幾乎相當於用最權威的聲音向全黨全軍乃至全球情報機構宣告胡春華的接班地位即將重獲確認。江峰進一步指出,在中共這樣一個密不透風的黑箱政治體制中,真正的權力地震往往不是通過正式的新聞發布會來宣布誰上臺誰下臺,而是藉助於這些看似無關緊要卻又層層嵌套的文字遊戲來傳遞微妙信號,如果沒有黨內最高層特別是那些掌控文宣和組織系統的退而不休元老們的默許和授權,人民日報社長余少良和新華社社長傅華即便借給他們十個膽子,也絕不敢如此大膽地釋放這種近乎赤裸裸的政治暗示,這場「春華秋實」的輿論攻勢,實際上標誌著一盤已經進入收官階段的驚天大棋局,正在逐步向外界揭開其神秘的面紗。近期,海外媒體如萬維讀者網和人民報等報導也印證了這一趨勢,指出黨媒接連兩天釋放胡春華和汪洋上位信號,四中全會或成權力博弈的關鍵節點。
此外,時評人唐靖遠分析,《人民日報》作為中共最權威的喉舌,連續兩天將胡春華和汪洋的名字置於新聞大標題中,這在當前敏感時期絕非偶然,而是黨媒在為他們的政治回歸強力造勢,暗示黨內反習派系可能借四中全會「撥亂反正」,甚至引發改朝換代的劇變。唐靖遠認為,這反映了中共內部和美、反美兩條路線的激烈博弈,胡汪上位信號與軍隊「神隱」、經濟換血等事件交織,預示中南海風暴將至。
高規格視察與熱身活動:凝聚人脈資源 掌控國家大局的能力展示
在官方媒體大張旗鼓地吹響「春華秋實」號角的同時,胡春華本人這位昔日的「廢太子」也並未閑置,他以一種極其低調卻又精心規劃的姿態,開啟了回歸之路上的每一步行動,這些行動無一不點中權力要害,顯示出他重返核心的雄心與準備。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他對「龍興之地」的回訪活動,2024年9月,胡春華率領代表團前往內蒙古進行調研,今年9月又赴四川視察農村發展,這些地方正是他早年主政的核心權力區,積累了深厚的人脈基礎和政治根基,官方報導稱其主要關注「三農」問題,但江峰分析認為,這遠不止於簡單的農業調研,而是向全國官場特別是那些還在觀望中的地方實力派們釋放出明確的信號:「我胡春華回來了,我胡寒山回來了」,陪同他的地方大員包括省委書記、省長以及政協主席等,接待規格之高、熱情之切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政協副主席應有的待遇,這種超規格接待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表態,相當於這些地方官員們在為未來的新格局提前遞上一份投名狀,以示忠誠和站隊。
如果說這些視察活動是為了凝聚人心和資源,那麼接下來的一系列行動則更側重於展示他掌控天時地利的能力,今年8月份,胡春華作為中央代表團副團長之一,隨同習近平前往西藏進行考察,雖然他的級別在代表團中並不算最高——畢竟團中還有王滬寧和蔡奇兩位政治局常委——但習近平僅停留一天半便離去,而胡春華卻深入到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水電工程和川藏鐵路工程進行詳細視察,這些工程可不是普通的民生項目,而是中國舉全國之力打造的、具有高度軍事和戰略意義的國之重器,雅魯藏布江大壩一旦建成,將成為中國能源命脈的核心,同時涉及複雜的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博弈,引發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的強烈關注,而川藏鐵路則是在最短時間內向中印邊境投送重兵的戰略大動脈,讓胡春華而非現任最高官員代表中央視察這些項目,背後的信號釋放得再明顯不過,這說明他已經重新獲得了軍方和國家戰略規劃部門的最高信任,正在逐步接手和協調國家最高級別的戰略事務,向外界特別是軍隊系統宣告:我胡春華不僅精通民生事務,更深諳國之大計,具備穩定軍心、掌控大局的全面能力。近期報導顯示,胡春華還主持中央一號文件相關調研,並在農業科學院視察種子庫和花卉所,重點強調「三農」、糧食內循環,這被視為為明年一號文件搶灘,預熱其統籌經濟的能力。
此外,胡春華開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進一步凸顯了他的「攘外」能力,去年12月,他出席了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從都國際論壇」,今年8月又現身長春的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併發表致辭,如果不瞭解中共官僚體系的內情,或許會認為這只是派一位大官去開會而已,但事實上,這類高級別國際論壇和博覽會的代表,通常是由國務院副總理甚至國家副主席來擔任,如王岐山和韓正都曾履此職,讓排名並不靠前的政協副主席胡春華出面,在中共壁壘森嚴的官僚體系和外交禮儀中是極不正常的,這相當於向國際社會傳遞出明確的訊息:未來你們可以與他——胡春華——打交道,他的英語流利且無明顯的戰狼形象,或許有助於緩和當前中美關係的緊張局面,為中國爭取更多外交空間。這些行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從輿論鋪路到視察凝聚,再到外交露面,胡春華像一位政治上的苦行僧,默默耕耘卻步步為營,避免了習近平的張揚個性以及薄熙來的政治野心,成為黨內各方勢力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海外爆料如YouTube節目和阿波羅網指出,這種強勢回歸或與張又俠密會胡溫汪等元老有關,探討習近平去留,胡春華被視為潛在接班人。
程序性鐵證:政協會議成為回歸儀式的關鍵節點
對於那些持謹慎態度的觀察者來說,或許會質疑這一切仍停留在分析和推測層面,雖然邏輯嚴密但缺乏更硬核的證據,然而,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這份證據就隱藏在9月30日全國政協主席會議的一份看似枯燥的會議通知之中,這份通知相當於一份提前泄露的劇本,將接下來權力交接的步驟安排得明明白白,該會議確定,將在二十屆四中全會結束後幾天,召開全國政協第十四屆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議程中明確包括處理落馬官員易會滿的政協職務免去,看似只是例行的「打掃衛生」工作,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之中,政協常委會除了罷免出事官員外,還承擔處理正常人事變動的關鍵職能,不僅管「將」還管「生」,例如今年8月的一次常委會,就接受了陳小江(高升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和鄒家宜(高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的請辭,因為他們獲得了新的更重要職務。
這就構成了一個精妙絕倫的政治布局,讓我們來想像接下來的劇情:在十月中下旬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之際,經過一番表面上的「研究」——實際上內部博弈已然激烈異常——中央做出決定,胡春華同志將「另有任用」,例如重新進入中央政治局甚至擔任更高要職,但四中全會的蓋子不能立即揭開,以免引發劇烈震盪,於是通過外圍的政協會議程序進行幹部準備,幾天後,早就安排妥當的政協常委會如期登場,主持人宣布議程,除了處理那位倒霉的易會滿外,還會臨時加上一個動議,通過關於接受胡春華同志請辭全國政協副主席職務的決定,這將是胡春華正式高升的最權威官方確認,江峰強調,日期已經定好、會場已經預定、連配角易會滿都已就位,除了胡春華還有誰能成為主角?這不是單純的推測,而是擺在明面上的、可查可證的程序性鐵證,標誌著他的回歸儀式即將完成最後一步。大紀元等媒體報導也指出,四中全會後政協常委會人事變動,或涉及胡春華入常,凸顯權力洗牌的跡象。
四中全會背景:習近平的「大考」與權力危機的多重維度
胡春華回歸的時機,正是習近平面臨前所未有壓力的四中全會前夜,這場全會原本被定位為「工程收尾」——補齊人事缺位、加固所謂的「戰爭堡壘」,但江峰分析認為,這更像是「內戰前夜」的真實寫照,現役32位上將中竟有16位近一年「神隱」,這並非軍隊失控的表象,而是忠誠度排查進行得異常艱難,至今尚未結束,導致指揮鏈條處於半癱瘓狀態,在這種節骨眼上,中共不敢貿然發動大規模對外冒險,東部戰區的一些兩棲艦艇調動雖有動作,但僅限於「擺陣勢」,缺乏民船徵用、油料彈藥異常補給以及高強度封港演習等真正戰爭信號,這反映出內部清洗仍在持續,軍心遠未穩固。近期爆料顯示,四中全會會場安保異常變動,或與習家軍內部異動有關,張又俠枕戈待旦,密會元老,暗示高層博弈升級。
在經濟層面,10月萬科前CEO祝九勝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消息被多家媒體同步轉發,這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對地產金融舊路徑的徹底封堵,祝九勝作為從銀行出身、2012年入萬科、2018年掌舵的典型「管道型經理人」,其罪名雖未公開,但信號明確:國家保的是交付底線而非房價底線,舊系統風險將被清除,資金將從泡沫管道中抽出,轉向硬科技和軍工戰線,地方城投公司發債受限,資金優先用於備用電網和戰備倉庫,政策性銀行如國開行已投超2萬億元於戰略新興產業,國防預算增長72%,這些真金白銀的投入,在江蘇浙江的工業園中落地,一家為航母生產滾珠絲槓的小廠半夜加班安裝德國進口產線,審批文件上明確標注「設備更新換新專項資金」。同時,齊橋橋的白手套祝九勝落馬,或與權力鬥爭相關,凸顯經濟換血的殘酷。
四中全會與此關係重大,它將為這場劇烈甚至殘酷的財富大挪移提供最高級別的政治背書,普通民眾在閱讀會議公報時,應關注「三張表」:預算表中是否將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強鏈補鏈列為「必須完成」的硬指標,若措辭仍是「鼓勵推動」則力度不足,一旦轉為軍令狀,即意味著加碼;工程表中韌性基礎設施、能源安全、口岸通道建設的佔比是否提高;金融表中再貸款、專項債是否明確指向技術改造、軍工配套和國產替代,甚至給出季度投放節奏,只要這些方向無根本逆轉,四中全會就不是「掉頭會」,而是「油門踩得更深」的加固會,清洗舊利益集團正說明內部不穩,需要更聽話的手掌握錢袋子。人民報等報導指出,四中全會或有「上中下」三策,涉及胡春華等熱門接班人,習團隊面臨滅頂之災。
立法層面,10月15日趙樂際主持的委員長會議審議了一系列法案,如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旨在將黨的觸角伸到最基層,擰緊居委會和村委會的螺絲,規定誰能進入、如何投票、如何組織,以防底層混亂;網路安全法進一步箍緊網際網路大公司,防止數據失控人心思變;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法為地方官員加金箍,KPI不止GDP,還包括耕地畝數和糧食產量,為糧食安全上最後一道保險;此外還有與塞爾維亞、辛巴威、衣索比亞等國的司法協助引渡條約,旨在全球布網追逃,這些措施大多針對老百姓的信息發布、跨境交易、同學群閒聊或居委會工程師的異常行為,能精準識別處理,江峰稱這是「中南海焦慮症的自白書」,嘴上說科技自立,實則怕人帶本事走、錢帶資源跑,實際動作皆在準備封閉生存,加厚制度防火牆,篩選忠誠者,換血上陣,這說明全會議程指向加固現有路線而非掉頭。
在這種背景下,江峰列出四種可能劇本:第一,最大可能是習近平保住權力但軍權被架空,全會後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作戰指揮部、後勤保障部等關鍵部門換人;第二,放掉部分文官權力,中等概率,全會後人民日報調子變,強調調整糾偏集體領導,胡春華主經濟會議,王滬寧配意識形態;第三,出手轉移矛盾,小概率但危險,信號包括民船民航大規模徵用、油彈異常補給、台海多日封港實彈演習;第四,會上撕破臉失控,最極端,人事異動連環,軍委常委調整、戰區司令換人、地方大警察備司令同步動,進入准戰時狀態。
胡春華回歸的原因多重:首先是合法性,他本是胡錦濤時代經派繫妥協的指定接班人,廢黜被視為壞規矩,重扶即「撥亂反正」;其次是他無張揚個性野心,在十年動盪中默默做事,成為彌合裂痕的穩健選擇,人人自危下不願再來強人;第三是自救,習近平倒行逆施推經濟到崩盤邊緣、對西方全面對抗,元老們清楚再折騰黨將完蛋,換胡春華可結束瞎指揮,用技術官僚收拾爛攤子,對外緩和關係爭喘息空間,這是避免硬著陸的最後一張牌。
「王子復仇記」 :胡海峰淪為權力棋子與紅色家族的尷尬宿命
胡春華的明線之外,還有一條暗線:胡錦濤之子胡海峰的上演「王子復仇記」,江峰爆料,胡海峰通過民政部名義悄然行動,清除習近平的秘密警察、海外情報網以及家族錢袋子,為胡春華鋪平最後道路。但杜文在《內部視角看中國》節目中將胡海峰描繪為一枚被迫在權力棋盤上移動的棋子,其處境反映了紅色王朝的殘酷邏輯。杜文強調,胡海峰作為前中共黨魁胡錦濤之子,本應遠離政治凶險,但如今淪為象徵性存在,既代表舊秩序的餘溫,又是新秩序的警告。
杜文觀察,10月10日,胡海峰以民政部副部長身份出席「十四五」民政工作發布會,排名第二,風頭蓋過上司,引發關注。這或與四中全會權鬥相關,胡海峰2025年活動頻繁,如7月新疆對口支援會議、6月陸家嘴論壇亮相,被視為團派復甦信號,有分析指這是為其躋身正部做足功夫,可能2026年升正省級。
杜文感嘆,胡海峰處境最難。二十大胡錦濤被架離會場後,他性格大變,從桀驁熱鬧轉為沉默孤獨,主動遠離朋友,如履薄冰,既不能舉頭望天,也不敢低頭自憐,連沉默權利都沒有,必須在公開場合高喊「兩個確立」「兩個維護」,證明忠誠。杜文朋友回憶,胡海峰人微言輕,連為父討公道資格都沒有,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幼小兒女,一大家子靠他照應,卻無力回天。習近平無需殺他,只需讓他活在沉默中,做指定事,說指定話,作為胡錦濤時代殘影,展示表面平靜。
北戴河會議上,習近平親自安排,胡海峰本分積極,可2027年進二十一大中央委員,主持部委,一兩年內升正部。杜文分析,這非恩賜,而是遵循鄧小平規矩,即太子黨從政頂多正部級,從軍最多中將,不能威脅核心。如毛新宇少將、李小鵬交通部長、朱雲來溫雲松體制邊緣。這是一種政治安撫,告訴紅色家族:我不是滅你們,只讓你們聽話。習近平清除團派(如李克強、汪洋),但保留太子黨作為合法性遮羞布,中共執政靠紅色血統而非工農信仰,一旦清除,就成無源之水。反腐打不聽話的,非血統問題,周永康孫政才落馬,但薄熙來保命,紅色嫡系少動。
胡海峰倖存非能力忠誠,而是習近平需要他作為象徵,表演和解:提拔安撫李小鵬,同時控制中辦警衛局軍委,防家族聯盟。這種平衡非常荒謬,合法性竟然靠祖宗血統。胡海峰如劉禪,此間樂不思蜀,活在過去榮光,無法塑造未來,這是太子黨的宿命。時評人陳破空認為,胡海峰升遷或習近平無奈妥協,化解派系殺伐,但頂峰止於正部,不在重要部委,對他或許是幸事,在習統治下官員風險高。
四中全會後,若胡春華高升、胡海峰升正部,或結束習近平掌權十年的動盪,但江峰和杜文提醒,別被節奏帶偏,用「三張表」、人事信號和紅色邏輯判斷真相,無論結果如何,這場「春華秋實」大戲與權力棋局,都將重塑中國政治格局,國際社會也在密切關注四中全會上可能出現的權力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