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耀邦(左)向中曾根康弘說「改革與開放政策正在推進」、「中國必須依靠年輕力量」,開明真話撼動到了鄧小平(右)。
胡耀邦倒台的第一個「可驗證現場」其實在東京。2020年代,日本外務省(MOFA)公開了1986年日中首腦會談的一批檔案。這些文件後由美國威爾遜中心Cold War Project彙整,成為今日研究胡耀邦倒台時最具「原始性」的材料。出乎許多人意料——這批日方文件,是整個事件中最具「硬證據」的紀錄,遠比中共內部的片段材料還完整。
文件揭示了,在胡耀邦倒台前的兩個月,他曾在外交場合說出中共內部接班問題的核心內容。
檔案核心 胡耀邦親口向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談「十三大換血」
日本外務省《日中首腦會談概要》中,最重要的四句紀錄如下(均為官方確定文字):
「十三大將推動較大規模的世代交替。」
「中國將提拔年輕幹部。」
胡耀邦具名指出:胡啟立、王兆國。
「中國需要建立第三梯隊。」
這四點是目前國際公開史料中最具殺傷力的部分。因為它們意味著:胡在外交場合主動談及中共最高層換屆方向,並直接點名可能進入中央領導層的年輕人。對十三大的人事架構,提供了具體輪廓。
此類話題,中共向來是黑箱運作,外界不得而知,因此胡耀邦這場談話就極為罕見。美國政治學者Joseph Fewsmith評價:「這份日本檔案,是胡耀邦在倒台前透露其接班構想的最清晰證據。」
鄧小平在同一批檔案中的講法完全不同
日本外務省同一時期的紀錄中,也記載了鄧小平與中曾根的談話。鄧說:「中國的世代交替需要十五年。」僅此一句,就與胡耀邦形成鮮明對比。此段紀錄了鄧與胡在「接班節奏」的清晰分歧。
依靠日方檔案、美國學界、以及中共公開文件,可以確認下列幾點:
(1)1986年11月:胡在外交場合講出十三大換屆方向,但鄧同月講的是「十五年逐步交替」。
(2)據趙紫陽回憶錄,1986北戴河會議,鄧已對胡的領導方式出現疑慮。
(3)1986年底學潮使鄧決定提前行動。
(4)1987年1月6日政治局會議,鄧公開否定胡。
(5)1987年1月10~15日政治局生活會:胡提出辭職。
胡耀邦說真話 撼動中共高層
日方檔案是唯一由第三方政府留下的「胡耀邦倒台前現場證據」,相較於中共內部的模糊紀錄,日本外務省文件具備三項特質:不可被事後修改(民主國家外交檔案具備公信力)、完整記錄對話的政策重點,並同時保留胡與鄧的語言差異。
外界普遍以為,胡耀邦「講真話」觸怒元老,因為胡在外國元首面前點名接班人,讓老幹部認定他「政治不可靠」。
而陸鏗訪談事件對暗箱操作中共高層也是一場撼動,胡耀邦在接受香港記者陸鏗採訪時,談到老人政治與改革阻力,此事被元老視為「洩密」,因此胡耀邦是因爲人「太直」、談話「太清楚、太坦白」終至倒台。
當然,胡耀邦倒台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他不遵守中共的「潛規則」。胡耀邦不是因錯誤倒台,而是因為他說了真話。而那句真話,還被記錄在了日本官方檔案裡。後胡在日方會談的談法,還被中共政治老人貼上「背離組織語言」。
其實,中共官場逆向淘汰是必然,容不下一位或可能成功的改革者胡耀邦,不配合中共當局對外演出,當然也就被扣上各種帽子後下台了;也冀望這段國內鮮少能見的逐字史料,能有助於中國人看清中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