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青少年對於社交媒體過於依賴。圖為智慧型手機螢幕上顯示了 Meta 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 Instagram(左)、Facebook(中)和 Threads(右)的標誌。(圖片來源:Anna Barclay/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澳大利亞在2025年底通過了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律,成為全球第一個全面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國家。這項將於12月10日正式生效的政策,不僅標誌著各國政府對青少年數位健康保護態度的重大轉變,更凸顯了現代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青少年對社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過度依賴。
政策核心內容與實施機制
根據這項新法律,從12月10日開始,所有在澳洲營運的社交媒體公司都必須採取「合理措施」,確保16歲以下的澳洲青少年無法在其平台上創建新帳戶。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還必須主動識別並停用或移除現有的未成年用戶帳戶。這意味著許多已經在使用社交媒體的澳洲青少年將失去他們的數位社交空間。
所謂的「合理措施」包含多個層面的技術要求。首先,在註冊階段進行嚴格的年齡驗證,不再只是簡單的「輸入生日」方式,而可能引進身分證件驗證、生物特徵技術,或與電信公司、銀行等已實名系統的串接。其次,對現有用戶進行年齡重新核實,平台需要對疑似年齡不符的帳號進行抽查,並在一定期間內要求所有帳戶進行一次性年齡驗證。若平台未能採取足夠措施,將面臨高額罰款和更嚴厲的監管措施。
受影響平台範圍與判定標準
澳洲政府明確列出了十個受到禁令影響的主要平台: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hreads、TikTok、X(前Twitter)、YouTube、Reddit,以及串流平台Kick和Twitch。這些平台涵蓋了當今最受青少年歡迎的社交媒體服務,從傳統社交網路到短影音平台,再到直播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也面臨著將禁令擴展到網路遊戲平台的壓力。為了避免被納入禁令範圍,Roblox和Discord等遊戲和聊天平台已經開始在其部分功能中加入年齡檢查機制。澳洲政府表示將持續檢視和更新禁令名單,並根據三項主要標準來決定:平台是否以促進用戶網上社交互動為主要目的、是否允許用戶彼此互動,以及是否允許用戶發布內容。
政策背景與研究依據
這項禁令的實施基於澳洲政府委託進行的深入研究,結果令人震驚。研究顯示,96%的10至15歲澳洲兒童正在使用社交媒體,其中70%曾經接觸到有害內容和行為,包括厭女內容、暴力打鬥影片,以及鼓勵厭食症和自殺的危險素材。更令人擔憂的是,每七名受訪者中就有一人表示曾遭受成年人或年長兒童的誘騙性行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曾經歷網路霸凌。
這些數據揭示了社交媒體對青少年造成的具體傷害。政府認為,社交媒體平台利用精密的演算法設計,通過無限滾動、推播通知、點讚機制等功能,刻意創造出令人上癮的使用體驗,對於大腦仍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這些機制更容易造成注意力下降、睡眠品質惡化、焦慮與憂鬱情緒增加等問題。
青少年社交媒體與手機依賴的深層問題
澳洲的禁令凸顯了一個全球性的嚴峻問題:青少年對社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的過度依賴已經成為當代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這種依賴不僅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對他們的認知發展、社交技能和身體健康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從心理健康層面來看,社交媒體上無處不在的比較文化容易引發青少年的自我形象焦慮和自尊心下降。他們經常將自己的現實生活與他人呈現的「完美」形象進行比較,產生不安全感和不足感。「錯失恐懼症」(FOMO)也是一個顯著問題,青少年擔心錯過朋友的聚會或重要的線上對話,驅使他們不斷查看手機,導致持續的焦慮和壓力。網路霸凌的問題更是嚴重,與傳統霸凌不同,網路霸凌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且內容可能被廣泛傳播,給受害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
在認知發展方面,持續的通知和訊息干擾使得青少年難以長時間專注於單一任務,導致注意力廣度縮短。這種習慣延伸到課堂和學習中,影響他們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記憶。青少年將大量時間花在瀏覽社交媒體上,減少了用於學習的時間,即使在學習時,手機的誘惑也可能導致頻繁分心,降低學習效率。
社交互動能力也發生了重大變遷。過度依賴線上交流使得青少年在面對面的情境中感到不自在或缺乏自信。他們更習慣透過文字、表情符號和濾鏡來表達自己,而非直接的眼神交流和肢體語言。這種轉變可能導致他們難以建立深層次、有意義的現實生活關係。
社交媒體的成癮機制分析
社交媒體的設計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成癮性。通知系統、點讚、評論和分享等功能,都旨在觸發大腦的多巴胺獎勵機制,讓用戶不斷尋求即時滿足感。無止境的內容流和演算法推薦,使得用戶難以停止瀏覽,陷入「資訊過載」的循環。對於大腦中負責衝動控制和決策的前額葉皮質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來說,這種行為模式與賭博成癮有相似之處,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設計所操控,難以自拔。
面對青少年對社交媒體和手機的過度依賴,需要政府、家庭、學校和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政策層面,澳大利亞的禁令是一個大膽嘗試,其它國家也可能考慮類似的年齡限制或更嚴格的內容審核規定。家庭教育方面,家長需要設定清晰的螢幕時間限制、鼓勵線下活動,並與孩子共同討論網路安全風險。
此外,推廣正念使用和數位排毒也很重要。鼓勵青少年和家庭定期進行「數位排毒」,在特定時間段內完全脫離數位設備,轉而參與戶外活動、閱讀、藝術創作或面對面交流,這有助於恢復注意力、改善睡眠,並增強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連結。
澳大利亞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政策,是全球社會對數位時代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切反思的一個重要信號。它提醒我們,儘管科技帶來了便利和連接,但也伴隨著潛在的巨大風險。這項政策的成效將為其它國家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無論結果如何,它都已經引發了全球對青少年數位健康的重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