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家輿論導向政治八卦,豪宅、跑車、情婦、謀殺,其實都只是眼霧彈,當局最怕的是更深的黑幕被撕開。(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薄熙來案爆發的那些年,國際媒體幾乎一面倒地把鏡頭對準「紅色太子黨的豪宅、外遇、英國商人被毒殺」、「留學子弟開跑車、喝香檳」,但同一時間,已有多份重量級國際調查報告在指控活摘器官、酷刑、公安黑箱——這些會動搖政權正當性的議題,卻始終待在新聞邊緣。
為什麼國際輿論焦點被刻意導向「中國版政治八卦、豪宅、情婦」,而不是讓世界去深挖「活摘器官、酷刑、公安黑箱」?
中共政治明星薄熙肆無忌憚
薄熙來他在遼寧時期靠「幾場大型公開場合宣傳」成功塑造改革派形象,進入商務部後仍保持這種作風。但在吳儀眼中,這些全不是重點。甚至是麻煩。
最經典的「八卦」,發生在人民大會堂某次大型外賓接待前的休息室。故事版本不只一個,但核心情節一致:
薄熙來正用英語跟外賓聊天,渾身上下都散發着「中央外交新面孔」的戲劇效果。攝影記者特別愛他,因為他會微笑、會舉手、會擺頭,天然鏡頭感。
吳儀進門後,薄熙來沒有立即起身,也沒有結束談話讓出主位,而是保持同樣的表演節奏。吳儀掃了他一眼,表情冷得像十二月的海河。旁邊官員都看出來:這兩人完全不是一個調。據說,會後在轉場時,吳儀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了一句,語氣不重,但刀鋒很冷:
「領導位置不是靠表演。」
這句話後來在北京官場流傳極廣,被視為吳儀對薄熙來的「政治性評語」。2007 年薄熙來沒有晉升副總理,而是被派去重慶。許多港媒與北京政治線認為深受胡溫中用的吳儀對薄熙來的低評價是主因之一。
2007 年薄熙來進駐重慶,官方宣傳形容為「帶著光環而來」。但真正觀察重慶政治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部「雙層劇本」:表面是唱紅、打黑、建設民生;底層則是公安黑箱、監控城市、秘密審訊、黑金運作、以及國際人權組織指控的「活摘器官疑雲」。到底外界看不穿、內部看不透的「重慶模式」發生了什麼事?
重慶的公安權力,在薄熙來時代被交由王立軍掌控。王立軍不是一般公安局長,而是公安、特勤、技偵、生物科技研究多職一身的「特權執行者」。他主導的行動包括:神秘的「身分識別系統」、高密度城市監控、審訊中心的封閉化,「三不公開」案件(不公開來源、不公開程序、不公開裁量)與外省公安合作的技術實驗,王立軍在演講中甚至曾自豪地宣稱:「重慶的反犯罪科技,已走在全國前列。」
王立軍本人主持建立的多個審訊中心,被指採「不公開程序」。外界最關注的包括:審訊是否外包給非公安人員、是否使用「特殊審訊技術」、審訊後供詞是否具法律有效性。國際組織紀錄多次收到匿名投訴,指涉重慶公安在審訊中使用酷刑,包括:長時間綁架式審問、水牢、精神壓迫、禁閉、不讓睡覺,在王立軍出奔事件後,被大量對照於其過去的公安管理風格,被視為「不無可能」。
最黑的陰影 活摘器官指控——重慶作為早年器官移植量異常攀升的地區之一
以下為國際人權組織、醫學倫理研究者與 NGO 所揭露與指控內容:
一、重慶警方與「器官移植」的異常資料:早在薄熙來掌重慶前,「重慶大坪醫院」等醫療機構在 2000~2010 年間器官移植量大幅增加。但供體來源不明。人權組織指出:器官供應速度過快、等待時間極短一些供體的「死亡時間」高度可疑部分醫院設備由公安系統參與管理。
二、王立軍在「生物研究中心」的涉入。王立軍曾在遼寧任公安局長時參與「現代生物科技與器官研究項目」。外界最震驚的是:他曾在某次論壇上表示,該中心研究成果「協助了數千次器官移植」。此言一出引起國際醫學倫理界大規模關注。
三、國際調查者,包括「國際追查組織」、「大衛·喬高」、「大衛·麥塔斯」等人權調查者都指出:王立軍的公安系統與器官移植系統之間,存在不尋常的交集。而重慶模式的黑箱化程度,使得調查更困難。但研究報告已發現:某些被捕人士家屬無法取得遺體、部分被拘押者死亡時間不明、多起「突然死亡」案例沒有公開驗屍報告、公安與醫院之間的人員調動異常密集等事實。
比情婦八卦謀殺「更可怕的事」
在英文世界,關於他的條目與報導,長篇描寫:妻子谷開來謀殺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Neil Heywood)的離奇案件;兒子薄瓜瓜的特權生活,薄熙來還有眾多情婦、偏愛女主播與明星,過往在大連時還有專用酒店房間「約會」。學界分析也指出:國際與中國主流媒體,在報導薄案時,重點集中在「高層腐敗醜聞、權力鬥爭、貪腐審判、豪奢生活」,而不是結構性人權問題。
這種處理方式有幾個效果:把一個涉及公安、監控、打黑、審訊黑箱的事件,縮減成:「又一個貪官+又一場宮鬥」。觀眾容易代入為娛樂性丑聞,而不是制度性犯罪。掩蓋了:如果一個政治局委員能這樣運用公安與司法,那在看不見的地方還發生了什麼?
與此同時,至少有三條國際調查線索,一直緊盯器官移植、酷刑與公安黑箱:Kilgour~Matas 報告(2006)與《Bloody Harvest》系列加拿大前國會議員大衛・喬高(Kilgour)與人權律師大衛・麥塔斯(Matas),自 2006 年起連續發表報告,指控中國存在大規模、系統性的器官移植濫用,特別是針對特定群體的囚犯與良心犯。
由各國醫師組成的 DAFOH (Doctors Against Forced Organ Harvesting),多年來在學術與政策層面呼籲,指出中國器官移植系統存在「等待時間極短」「器官來源不透明」「移植量與正式捐贈數字極不相稱」等問題,並強調囚犯良心犯。
由國際律師與學者組成的獨立「中國法庭」,在 2019 年發表總結判決,認為:中共對特定囚犯群體的強制摘取器官「已持續多年,規模可觀」,並構成反人類罪。這些並非「陰謀論博客」,而是前檢察總長、人權律師主導的調查報告;國際醫學倫理團體的專業論文也公開聲明支持該結論。由律師、學者組成的獨立法庭所作出的書面判決,甚至被英國、澳洲等國議會正式引用討論。毫無異議的是,報告中的「良心犯」指向政治異議者、宗教信仰者,其中以法輪功學員為主要族群。
換句話說,國際社會不是不知道有「強摘器官——公安黑箱」這條線,而是它一直被壓在「法律、人權專家圈」裡,沒有變成主流新聞的連續焦點。
醫師與律師在吶喊 主流媒體卻盯著「宮鬥八卦」
DAFOH 在 2021 年的一場研討會上,直接點名:國際主流媒體在強摘器官議題上「驚人地沉默」,對這種涉嫌反人類罪的問題,投入的版面與追蹤,遠低於它的嚴重程度。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關於薄瓜瓜是不是「開紅色法拉利、穿晚禮服吃高級餐廳」,國際媒體連年跟進、甚至十年後還在寫「花花公子形象」,而關於谷開來與海伍德是否有曖昧、是否為了錢翻臉、是否有「英國諜報」色彩,各大報紙連篇小說式敘事;至於薄熙來情史、情婦、豪宅、內鬥,媒體與讀者都樂在其中。
一旦對比會發現:一邊是可能構成反人類罪的系統性強摘器官指控,有法庭、專家報告、醫學倫理警告;另一邊是一個貪官家庭的豪奢生活與情感糾紛;事實上,新聞資源與受眾注意力,被實質上導向了後者。但這不是單純「媒體愛八卦」,而是一種結構性的「議題轉移」為什麼會這樣?
可以分三層看,首先是醜聞比制度更容易賣錢,「中共紅色太子黨+英國商人命案+情婦+跑車」比「國際人權報告第 128 頁指出器官數據不匹配」好賣多了。前者能做成封面故事、紀錄片、八卦長文,結果就是:最需要被放在頭版的東西,被推去國際法專家的小圈子裡慢慢讀。
其次,談八卦比較「安全」談薄熙來貪腐、情婦、豪宅,是北京自己都願意釋放的敘事——因為那可以被解釋為:「黨內出現壞人,黨已經出手清除,是反貪與依法治國的成功案例。」
但如果媒體把焦點放在:公安酷刑、黑監獄、器官來源不明、系統性反人類罪指控,那就不再是「幾個壞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政權治理模式要被端上檯面。對記者與媒體來說,後者意味著更大的外交壓力、駐外記者簽證風險、國際上的幾家主流媒體甚至都可被拒絕入境中國。在資源與風險的現實權衡下,許多媒體自然而然就滑向「相對安全但吸睛的宮鬥八卦」。
最後,是迎合北京當局的議題管理:把可以犧牲的人推出來,保住不能被談的體制。在薄案審判過程中,中共刻意強調:這是一次「反貪」勝利;展現中共「依法辦案」的新形象;而對外完全不允許出現的關鍵字,是:公安體系是否長期濫權?拘押與酷刑是否普遍存在?器官移植體系是否依賴囚犯作為來源?
於是整個國際敘事被導向:「一個野心家與其腐敗家族被法辦」而不是:「一個掌握公安機器的高層,暴露了這個國家怎樣對待手無寸鐵的人」。
為何薄熙來倒台後 這條線索再也無人提?
因為它觸及中共體制最敏感的兩大領域:公安的絕對權力器官供應的合法性問題。一位海外人權調查者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薄熙來的倒台,反而讓很多地方鬆了一口氣,因為這條線再往下查會撕開更深的黑幕。」
2012 年王立軍出奔美領館,引發整個政治地震。重慶模式的所有底層機器——監控、酷刑、秘密審訊、活摘指控、打黑財產再分配——被國際媒體解剖。而薄熙來的政治未來,也在那一刻被宣判。中央非殺薄不可,因為他把一座城市變成「準獨立政權」,公安、財政、宣傳、群眾動員全由他掌控。若不在 2012 年終止,重慶也會成為黨中黨、國中國。而王立軍事件像是黑夜裡突然被打碎的玻璃,能把所有陰影一次照亮。
中共當局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關鍵要害,這樣泯滅人性的罪惡一旦公開,中共崩坍可以預期,於是趕緊出手讓薄熙來率先倒台。當局當然也知道,事實上,重慶模式不是例外,只是中共的縮影。重慶不是異常,而是中共把權力推到極端、再推向舞台化的結果。薄熙來與王立軍,只是把這套機器玩得太露骨、太浮誇、太無顧忌。在這個系統裡:法律可以被重新定義、公安可以兼做政治武器、紅歌可以代替政治合法性、器官移植量可以無須供體來源、財產沒收可以不需交代、群眾動員可在一夜之間啟動與消失。在中共國下重慶模式並非異端,而是中共深層黑箱在一座城市的短暫「完全顯形」。但薄熙來的率先倒台並沒有終結這種黑箱。
從中共當局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議題轉移」案例:對外:以薄熙來的豪宅、情婦、英國商人命案,滿足西方對「中共版宮鬥劇」的想像與好奇;對內:告訴民眾「黨不會護短,反貪到底」,順便清除政治對手;對整個體制:把所有問題都包裝在「一小撮壞人」身上,避免觸及公安酷刑、監控體制、器官供體來源這些真正會動搖政權合法性的議題。
而對於那些苦心收集證詞、比對數據、撰寫幾百頁報告的醫師、人權律師、獨立法庭來說,最刺耳的一句話大概就是:「這議題太沉重,讀者不愛看。」從薄熙來案可以看得很清楚:故事被講成「紅色太子黨的墮落」,而不是「一個政權如何長期運用公安、監禁與醫療系統對待人」。媒體版面被豪車、豪宅、情婦占滿,真正會觸及反人類罪、強摘器官、酷刑與公安黑箱的系統問題,只在專業報告與議會聽證會裡被討論。
如果世界只願意看「中國權貴內鬥+豪宅情婦」這種可消費的戲劇,而不願意面對「強摘器官、酷刑、公安黑箱」這種會動搖政權根基的議題,那麼不只是北京在做議題轉移,全世界也在用自己的冷漠和好奇,幫忙把真正的黑幕留在陰影裡。壯大的紅魔會再把手伸向人任何一個普通中國人、香港人、臺灣人,還有知名藝人、伸向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這才是人類最可悲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