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9月21日,紐約大學教授努裡爾·魯比尼(Dr. Nouriel Roubini)在康科迪亞年度峰會第三天發表演講。(圖片來源:John Lamparski/Getty Images for Concordia Summit)
【看中國2025年11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NPR報導,英偉達(Nvidia)市值兩年飆升300%,其首席執行官黃仁勛(Jensen Huang)幾乎成為人工智慧狂潮的象徵。在最新財報電話會上,他一開場便試圖回應外界對「AI泡沫」的擔憂,強調公司所觀察到的趨勢「完全不同」。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美國白宮AI顧問兼風險投資人戴維.薩克斯(David Sacks)和矽谷投資人本.霍洛維茨(Ben Horowitz)。他們認為,AI投資正進入「超級週期」,未來數年需求不減反增。摩根大通高管瑪麗.卡拉漢.厄多斯(Mary Callahan Erdoes)也在CNBC上表示,把當前AI資本湧入稱作泡沫是「瘋狂的想法」。
然而,MIT數字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風險投資人保羅.凱德羅斯基(Paul Kedrosky)指出,AI技術雖有價值,但其進步速度「幾乎停滯」,而資本投入的規模卻驚人。他認為市場對AI革命的預期明顯過高。
天量資本加速流入,回報卻仍具不確定性
以OpenAI為例,CEO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稱公司年營收已達200億美元,並計畫在未來八年投入1.4萬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這意味著其商業模式必須持續吸引不斷擴大的用戶付費規模;然而研究顯示,僅約3%的用戶願意為AI付費,許多企業也未看到聊天機器人對營收的實際貢獻。
MIT經濟學家、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達隆.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直言,目前的AI投資「被過度炒作」,真正顯著提升生產力的技術仍需多年才能實現。
與此同時,亞馬遜、谷歌、Meta與微軟今年預計將累計投入約4,000億美元用於數據中心建設,其中部分企業將動用近半數現金流。為了避免現金吃緊,矽谷公司也開始通過發行債務或設立「特殊目的載體」(SPV)來融資。高盛分析顯示,超大規模雲企業在過去一年新增債務達1,210億美元,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300%。
「末日博士」魯比尼的新判斷:美國不是泡沫,而是迎來技術驅動的復甦
財富(Fortune)報導,以往以悲觀著稱的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榮休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綽號「末日博士」),這一次卻反向看多美國經濟。他在《金融時報》的新文章中指出,外界認為「解放日關稅」會引發滯脹、股市暴跌和美元衰落,但事實並未朝該方向發展。
魯比尼認為,美國短期內將經歷「增長性衰退」(growth recession),即增長放緩但非硬著陸;而中期則會迎來由科技與資本支出推動的強勁反彈。他強調,當前經濟並未處於巨大泡沫之中。
其觀點與華爾街分析師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托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和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師邁克.威爾遜(Mike Wilson)一致:美國經濟正在從「滾動衰退」過渡到「滾動復甦」,並將在2026年前後再度加速。
科技力量壓過關稅噪音:潛在增長率或翻倍
魯比尼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科技勝過關稅」。在他看來,AI、機器學習、機器人、量子技術、商業航天及國防科技的創新,將使美國潛在增長率從2%提高到4%,遠高於多數機構的預測。
若潛在增長提升,股市估值也將獲得基本面支撐。他援引過去二十年的例子指出,即便GDP增長僅2%,美股年回報仍維持在雙位數;若未來增長加速,企業盈利將進一步擴張。
他也對債務與美元的擔憂釋疑:若經濟增長達到2.3%以上,美國債務佔GDP比將趨於穩定;增長率超過3%甚至可以「靠增長化解債務」。同時,以科技投資為中心的資本流入將支撐美元,而歐洲因停滯更會讓美元走強。
魯比尼也承認中國在AI與機器人領域實力突出,但他仍認為:「美國仍是最具創新能力的先進經濟體,將繼續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