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记者一些见不得人的"小秘密"

发表:2001-11-08 06: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1月08日是记者节,在夸耀记者们的功绩时,也暴露一下某些记者的“小秘密”:有的没文化、有的傍大款、有的捧官僚……当然,我们说的仅是这个从业群体中的极少数。

有的记者没文化

有的记者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却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没有文化的人群之一。原因是他们太忙。笔者的一些记者朋友的家居,极其现代化,但几乎不藏书。有的记者,除了看看文件,不读书,不看报,不上网。

他们走南闯北,人情练达,入歌厅,洗桑拿,对现实社会的一套运作规则十分娴熟,讲起黄色笑话来比谁都厉害,但是,对中国文化、世界历史、现代科技,往往一问三不知。

有些记者一年难得写几篇稿子,他们也写不出来。现在的被采访单位都得事先准备好新闻稿,记者大爷和小姐们只要划拉划拉,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摄影记者则更差了。他们聚在一起时,总是得意而不停地谈着自己与某某大官的警卫的关系,到某国出差又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古董,到什么样的俱乐部看了什么样的“表演”。

在高级宾馆的自助餐厅,把自己盘子中的东西堆得像小山一样,最后又总剩下不少的,那必定是记者。

在电视上看到,他们在采访时,常问一些傻问题,有时,是很不礼貌的问题。他们的穿着也不礼貌。有时,开新闻发布会,等了半小时主要记者也不来。终于来了,还对着主持人大声喝问:“没有我们某某电视台,你们这个会能开吗?!”

有的记者索要“出场费”

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单位,没有不给出场费的。这在新闻圈中是不成为秘密的秘密。这个缘起,大概是因为有些新闻单位不给报销车钱饭钱。记者也是人,他们要“车马费”。他们说,这与有偿新闻是两码事。

在大多数场合,记者的出场费与歌厅里的小姐坐台费差不多。这要看人和单位的实力。最少的是一百元。曾经有过五十元的,但现在拿不出手了。一般是两百到三百元。

但还有更高的。如某旅美画家,回国请新闻单位作报道,一人给五百元。某知名网站在火的时候,记者写一篇稿给八百元,长短不论。

有的公司,私下给得还要多一些。笔者有位记者朋友,在某著名日报上发了一篇千字的稿件,公司给了五千元。据说,还有更高的。

除了出场费,有的还配有礼物。

拿了钱都是要发稿的,而且一般还都能发得出去。但是,也有一些记者不讲“职业道德”,拿了钱和礼物,便不发稿了。

有的记者傍大款

陪朋友到某新闻单位的宿舍区,朋友羡慕地说,怎么这么多车?不光捷达,还有丰田。有的记者,在城郊买了别墅。这当然靠出场费是挣不了的。

电视台的收入最高,有的栏目,都承包了,组里分钱,都不用签字。据说,有段时间,到电视台找工作,还要大官批条子。然后是销量好的报纸。有名的体育记者,年收入惊人。

但不光是职务收入。都说记者认识的人多,好办事。现在,一个记者就是一个公关公司。他们的这种职务,是很方便的。笔者认识的一些记者都承认承办过新闻发布会、拉过广告、搞过策划、弄过批文。

前几年,记者走穴也很挣钱。某某名记当穴头,组织一个团队,到某某地某某单位走一圈,他拿大笔回扣,小部分给招来的记者。最后大家发文章交差。

笔者见过一位跑证券的记者,在股市下跌那会儿,她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问行情的。她本人是大款,开着车。

有的记者是傍着大款的。在上海的APEC会议上,中国的CEO身边就有这么一批记者随从,他们的任务不是搞报道,而是搞外交。这些记者的日常花销在公司那里报销,还要拿“咨询费”,甚至“分红”。

而某些电视主持人便更风光了,他们自己就开着公司,或就是某些公司的后台老板。

现在的记者是比较富裕的阶层。这么一个阶层,他们为穷人说话时,底气是否很足?

话不能这么说。大多数记者还是很仗义的。他们可以花天酒地,但是,在碰上农民孩子时,也会捐出钱来供他们上学。


有的记者捧官僚

很长一段时期来,记者是中国的特殊阶层,笔者曾在不少县的宣传部见到,墙上贴着接待不同级别新闻单位的规格。

南方对记者要不卑不亢一些,但越是穷的地方,越把记者奉为上宾。因为,它们需要提高知名度,他们的官员需要政绩和升迁。记者也就摆谱了。

外国记者都很羡慕中国记者。中国记者到一个地方采访,当地要招待住高级酒店,市委书记市长陪着吃喝,说:“请都请不来哩。”当然还要给小费,给赞助。

一些记者也便趁机吃喝要拿。一旦对方有所犹豫,便威胁“曝光”,而一个地方确有短处怕被抓住。这要威胁到官运了。

有的记者,成了当地政府首脑的座上宾。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不顾事实,忙于替地方遮丑和扬名。

所以,只要官文化盛行,记者就有市场。笔者知道一些记者,甚至连自己最后都到地方上做官去了。

在任何时候,记者与腐败都有天然的联系。腐败案中,记者往往是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已有很多了。

谁来监督记者

媒体,是一个社会的良心。要做到公正,它的从业者首先要正直。而“防火、防盗、防记者”却成了民间流行的口头语。当然,与有钱人、有势力的人关系不错的少数记者是防不胜防的。他们给这里曝光,给那里曝光,但是,极少听说记者给记者曝光的。

监督记者的困难,在于记者掌握着媒体这种权力并联络着媒体以外的权力。人们说,惹谁都不要惹记者。

在这种时候,如何加强新闻自律?仅靠新闻自律,是否足够?

消息来源:千龙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